瑪格麗特《飄》:一個女人真正的魅力,從來都不是長相美麗

仲念念 發佈 2020-04-17T06:18:39+00:00

仲念念| #共讀名著#瑪格麗特·米切爾 | 小說《飄》插圖:電影《亂世佳人》劇照01.如果非要說一本我最喜歡的名著的話,我會首推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這個我從十幾歲就開始迷戀的長篇巨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令人著迷。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像是舊年老友,在一年又一年地陪著我長大,直

仲念念 | #共讀名著#

瑪格麗特·米切爾 | 小說《飄》

01.

如果非要說一本我最喜歡的名著的話,我會首推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這個我從十幾歲就開始迷戀的長篇巨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令人著迷。

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像是舊年老友,在一年又一年地陪著我長大,直到有一天,我有機會以書評的形式,再一次讓她出現在讀者面前。

以前喜歡名著,現在分享名著,每一次寫書評,都會覺得無比踏實和歡喜。每次觸及其中故事和情節,都會倍感親切。

所有翻譯的版本里,我最喜歡譯林出版社出版的一版,李美華的翻譯總能恰到好處地直擊人心。

在正文開始前,李美華寫了一段長達萬字的序言,其中講到在翻譯此巨著的過程中,母親去世的消息。

原著中有一段,講到: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亞特蘭大淪陷,郝思嘉和瑞德駕著馬車,帶著玫蘭妮和剛出生的孩子,穿越戰火紛飛趕回塔拉。

養尊處優的大小姐郝思嘉,從小被富養長大,從未見過戰爭的殘酷,在她看到傷亡,看到屍橫遍野,看到無數的人流離失所時,整個人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

但她並沒有被戰爭所打倒,而是毅然回家,尋找母親的安慰。

對於她來說,母親就是她一直以來的精神支柱,可誰知,回去以後發現母親已經去世,父親也瘋得不省人事,整個塔拉莊園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郝思嘉沒有時間難過,因為她要解決貧窮和飢餓。

02.

李美華在翻譯這一章的時候,剛好也趕上自己的母親去世,她能理解郝思嘉正在經歷什麼。與此同時,郝思嘉的堅強和勇敢,鼓舞了她,讓她有力量忍受親人離世的切膚之痛,而後帶著希望,繼續生活。

她說:「母親病重、住院及去世期間,我曾一度中斷了本書的翻譯工作,而一段時間後,使我重坐案頭埋頭翻譯的,不是別的,正是郝思嘉克服困難的這種勇氣。」

看過《飄》的人都知道,郝思嘉有一句傳播甚廣的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每當她被困難打倒,覺得無法再繼續前行的時候,就會默念這句話,而後對於明天重新充滿希望。在她看來,只要還有明天,一切就會有新的可能性,只要自己不放棄,肯努力,哪怕再糟糕的情況,也總會有轉機。

李美華被這一點深深觸動了,她帶著郝思嘉的這種精神和信念繼續走下去。

那段時間,每當她覺得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會翻到小說的最後,默默誦讀郝思嘉的這句座右銘,把喪母之痛埋在心裡,而後重新投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她說:「如果九泉之下的母親,直到我能化悲痛為力量,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是啊,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得好好的,哪怕他們離開了,也不過是換一種形式繼續存在著。人不在了,但精神和愛卻永遠都在。

生老病死,乃人之長情,每一個人最終都會離開,可即便知道這一點,身為親人的我們也總是很難釋懷,如果一直無法走出來,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們尚且健在,會希望我們過得痛苦嗎?

不會的,他們會希望我們勇敢生活,好好生活,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真的安心。

03.

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這本長篇巨著《飄》,雖然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但對於戰爭的細節描寫並不是特別多,反而是女主郝思嘉在戰爭期間表現出來的堅強、勇敢、無私無畏的精神,占據了很重的筆墨。

郝思嘉向艾希禮表白被拒的時候,只有十六歲,獨屬於少女的自尊心和虛榮心,促使她在一氣之下嫁給了玫蘭妮的哥哥,查理。

但不到兩個人就成了寡婦,因為查理在戰爭期間因麻風病而去世。

從那以後,她的人生便沒有再順遂過,亞特蘭大淪陷,她被迫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母親離世,父親瘋掉,一直苦苦暗戀的艾希禮了無消息。而自己還要謹記他的囑託,照顧好自己的「情敵」,也就是艾希禮的妻子玫蘭妮。

她從一個養尊處優的大小姐,因戰爭被迫變成一家之主,要解決塔拉所有人的溫飽問題,甚至不得不為了300塊的稅收,搶了妹妹的未婚夫弗蘭克。

可即便她變成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但依然令人欽佩。

因為我們如果是她,未必能有她做得更好,在當時的情況下,她一路被逼著長大,沒有任何選擇,更沒有任何退路。即便她做的很多事都是違心的,但的確使她離想要的自己更近了。

她逐步實現了財務自由,在男權時代僅憑一己之力站穩腳跟,讓全家人不再挨餓,過上富裕的生活。

04.

人生有得便有失,郝思嘉一路都在得到,但同時也在失去。

她經歷過戰爭,知道戰爭的殘酷,所以她拚命賺錢,讓自己變得更有安全感。但這個時候,她卻將愛她的人越推越遠,例如:瑞德。

瑞德一直都深愛著她,但她在處理感情上,永遠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她看不清自己的內心,一直認為自己愛著艾希禮。

其實艾希禮不過是她少女時代的一抹執念罷了。

她愛的不是艾希禮,而是少女時代那個愛幻想的自己。

即便後來她三婚嫁給了瑞德,依然對艾希禮念念不忘,導致瑞德因攢夠失望而離開。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意識到,原來自己真正愛的人是瑞德,只是一直沒有發現罷了。

兜兜轉轉,郝思嘉好像又回到了原點。

玫蘭妮因為難產而離世,瑞德因為攢夠失望而離開,而艾希禮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給予自己幫助。

郝思嘉縱然傷心欲絕,但並沒有因此而陷入絕望,而是堅定地對自己說:「我明天再想這件事好了,到塔拉去想,那時我就能承受得了了。明天,我要想個辦法重新得到他。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是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人生中哪有那麼多真正過不去的坎兒呢。

當你覺得無法前行的時候,就暫時先停一停,不管昨天經歷了怎樣的傷痛,抑或經歷了怎樣的輝煌,都註定只能留在過去。而我們只有永遠向著未來,人生才會有無限的可能。

就像李美華在序言的最後說道:「只有把每一個明天當做新的起點,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更加努力奮鬥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智者。」

一個女人真正的魅力,從來都不是長得美麗,而是內心的強大。

一個人是不是聰明人,只需看他能不能把未來的每一天都當做起點,而後滿懷熱情,繼續奮鬥。

根相關資料記載,瑪格麗特·米切爾在寫這本小說的時候,首先寫好的就是最後一章,以此可以看出,她對郝思嘉的這種精神有多麼看重。

而這種面對艱難毫無畏懼,而後迎難之上的思想,恰恰是我們在閱讀此書時,所能感受到的最大的力量。

希望這種力量,每一個人都能擁有。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把明天當做起點努力奮鬥,唯有如此,才能真的成大事。

END

今日話題:

你們覺得郝思嘉身上,最觸動人心的是哪一點?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