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俄新型潛艇逼急了!無人化反潛或成美軍新時代海軍發展重點

迷彩派軍事 發佈 2020-04-17T06:43:16+00:00

近日,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刊登了一篇布萊恩.克拉克所著的未來反潛報告,該報告直接指出美軍必須實現反潛武器無人化才能保證遏制中俄水下兵力。

自冷戰開始後,美國海軍考慮其水面戰能力已經處於絕對優勢,所以其武器技術的發展重點在於反潛。近日,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刊登了一篇布萊恩.克拉克所著的未來反潛報告,該報告直接指出美軍必須實現反潛武器無人化才能保證遏制中俄水下兵力。

布萊恩是美國哈德森學院的高級研究員,專精於海軍作戰、電子戰、自治系統、軍備競賽以及兵棋推演。他指出反潛戰一直是各國海軍所面對的最艱巨考驗,因為水下作戰的隱蔽性使潛艇的生存機率驟增,傳統的反潛方式是依靠聲吶系統在雷達或視覺傳感器的協助下探測一定範圍內的潛艇,但這難免存在誤差,而現代化潛射飛彈考驗擊中上千公里外的特定重要目標。為保證絕對準確發現並消滅對方潛艇,美軍的飛機和水面艦艇就必須直接讓其攜帶的反潛武器直擊對方潛艇。

在冷戰時期美軍只能依靠順序跟蹤方式,即電子或衛星情報顯示對方特定潛艇何時離開母港,才能有的放矢地讓冰島-英國一線的海底聲吶陣列對某個坐標所在區域進行截聽。只有確保對方潛艇信號出現的坐標後,攜帶聲吶浮標的反潛機進行二次定位,並將信息傳遞給己方攻擊型核潛艇。這需要大量兵力如齒輪咬合一般精準,布萊恩認為冷戰後美軍反潛艦艇和飛機數量大不如前,而俄軍新型核潛艇隱蔽性明顯提升,中國水下兵力更得到了數量質量雙重快速發展,而美軍基本反潛措施卻沒有本質性變化,考慮今天美軍的兵力部署密度,布萊恩認為美軍反潛力量已無法應對中俄新時代的水下兵力。自21世紀以來,反潛兵力的勝利標誌從絕對擊沉對方潛艇到組織對方完成任務,但這一切在短期內依舊需要傳統的艦艇、飛機和潛艇配合,美軍雖然增設了海底聲吶陣列,但美軍現有反潛單位無法覆蓋所有危險區域,而且例如P8A反潛機、伯克級驅逐艦和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每天的運營成本就以十萬美元計,考慮疫情對美國未來國防預算的破壞,如此高昂成本對美國來說顯然負擔過重。

布萊恩強調,新時期美國海軍反潛應大力推廣無人系統,因為這種設備的製造和運作成本低得多。從功能來看,大型遠程無人機可以如有人駕駛的反潛機那樣投擲聲吶浮標和固定式聲吶陣列,無人水上或水下載具則能夠拖曳無源聲吶陣列。此外,美軍近年來發展的無人化隱形艦艇還能部署低頻有源聲吶,繼而覆蓋近百平方公里範圍的海底。隨著後方終端智能化的進步,這些無人化作戰平台攜帶的小型自主傳感器可以有效快速和後方控制平台進行連接。換而言之,只要美軍衛星正常工作,那麼這些無人平台就可以以此為介質得到後方指揮平台內真人的實時操控。

早在鸚鵡螺號這一世界首艘核潛艇參與軍演時,美軍就計算出如果想要徹底擊沉一艘核潛艇,那麼所需的彈藥量無疑是很驚人的。而這些反潛魚雷/火箭還具有射程較低或價格太高等弱點。而無人系統則使用干擾方式,迫使對方潛艇被干擾到無法接近作戰區域,進而保證己方其他重要目標不受其威脅,這種結果對反潛方同樣是勝利。二戰中盟軍在大西洋的護航船團有時只要保證德軍潛艇無法接近商船,即使沒有當場擊沉對方也依舊算成功反潛。此外,雖然基於現有技術建造的無人水下反潛設備體積較小,無法攜帶大量或大型反潛武器,但由於它們價格低廉,可以通過水下狼群形式出現,進而發動密集攻擊,同樣可以導致對方大型核潛艇迎來重傷甚至沉沒的結局,而其數量優勢同樣可以大量彌補昔日有人戰艦和戰機無法徹底覆蓋的區域,進而做到集體驅逐或消滅對方高性能常規潛艇。這樣,這些可以通過現有大型平台投送的無人化反潛設備即可在節約預算的前提下讓美軍反潛效率恢復冷戰時的優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