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養殖,蛋雞高產飼料配製技術

鄉村西貝二哥 發佈 2020-01-23T17:01:38+00:00

1.飼料營養與蛋雞高產的關係?飼料是發展蛋雞生產的物質基礎。除了優良的蛋雞品種、科學的飼餵技術之外,飼料營養水平的高低和飼料品質的好壞也是決定蛋雞養殖是否能夠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飼料營養對蛋雞生產的影響貫穿在雛雞、育成雞、產蛋雞和種雞的各個生產階段。

1.飼料營養與蛋雞高產的關係?

飼料是發展蛋雞生產的物質基礎。除了優良的蛋雞品種、科學的飼餵技術之外,飼料營養水平的高低和飼料品質的好壞也是決定蛋雞養殖是否能夠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飼料營養對蛋雞生產的影響貫穿在雛雞、育成雞、產蛋雞和種雞的各個生產階段。雛雞階段要把握好開食時機,日糧要重點滿足雛雞對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這對雛雞消化功能的完善和雛雞階段的正常生長發育非常關鍵。育成階段的營養要重點關注日齡體重和飼料營養在蛋用育成雞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起的作用。育成期蛋雞的體重適宜、體重和骨骼的發育比較整齊,才能在開產後迅速進入產蛋高峰期,且持續時間長。產蛋期蛋雞的營養不僅要滿足產蛋需要,還要滿足自身營養需要;飼料營養考慮的重點是鈣、磷、能量和胺基酸;飼料營養全面、品質優良,才能發揮蛋雞的生產性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2.何為飼料養分?

飼料養分即飼料中的營養物質或稱營養素,是飼料中含有的能夠被雞採食、消化、吸收和代謝,用以維持生命和生產產品的具有類似化學結構性質的物質。飼養養分一般包括6類物質:水、灰分或礦物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養分既有簡單的化合物(如碳酸鈣),也有複雜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利用常規化學分析方法可把飼料養分區分為水、粗灰分、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和無氮浸出物等6類,也稱概略養分。

3.養分是如何被雞消化吸收的?

蛋雞採食飼料是為了從飼料中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但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一般不能直接進入體內,必須經過消化道內一系列消化過程,將大分子有機物質分解為簡單、在生理條件下可溶解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吸收、轉化、利用,滿足雞的生存和生產產品需要。雞吃入飼料後,首先進入嗉囊里軟化,然後通過腺胃進入肌胃,腺胃有很多乳頭狀突起,可以分泌消化液,肌胃有厚的角質膜,還有石粒,通過肌胃的強烈蠕動,將食物磨碎,分解為小分子物質,然後進入小腸,在小腸內消化吸收,最後廢料在大腸中把水分吸收一些後,變成糞便排出。

4.影響飼料養分消化的因素有哪些?

蛋雞品種、年齡等因素、飼料成分及飼養管理技術等方面都會影響飼料中養分的消化。

(1)蛋雞的品種、年齡及個體因素均會影響來源於不同飼料的同類養分的消化。

(2)蛋雞日糧中粗蛋白質和粗纖維等養分的含量不同也會影響其消化吸收。因為粗蛋白質、粗纖維等飼料化學成分的可消化性不同,日糧中粗纖維含量較高,不僅影響本身的消化率,也會影響其他有機物的消化率和能量的消化。

(3)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對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能量等的消化也有較大影響。

(4)飼料的加工調製(包括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方法等)都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飼料的營養價值。

(5)日糧營養水平對其養分消化率也有顯著影響,隨著日糧營養水平的提高,日糧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呈下降趨勢。

5.飼料營養對雞蛋營養成分有什麼影響?

在一定範圍內,蛋中一些微量成分的含量受飼料的影響比較明顯。在飼料中增加維生素A、維生素D或一些B族維生素均可使它們在雞蛋中的相應含量得到提高。雞蛋的鐵、銅、碘、錳、鈣等礦物質元素的含量也因其在飼糧中的含量變化而有相應改變。日糧中添加鐵、銅、鋅和硒可提高蛋的內部品質。雞蛋中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的含量,對於商品蛋影響其食用價值,對種蛋,則影響其孵化性能和雛雞健康及生長發育。此外,如果飼料受農藥、重金屬或黴菌毒素等有毒物質污染,也會影響蛋的品質。

6.為什麼水缺乏比其他養分的缺乏對雞生產的影響更大?

水不僅是雞自身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理想的溶劑,並可作為雞機體進行生物化學反應的介質,除此之外還有調節體溫和潤滑的作用。水缺乏對雞生存和生產的影響甚至比其他養分的缺乏影響更大,蛋雞斷水24小時,產蛋率下降30%,補水後仍需25~30天才能恢復生產水平;適量限制飲水的最顯著影響是降低採食量和生產能力,尿與糞中水分的排量也明顯下降。所以保證水分的供應尤為重要。

雞從飲水、飼料水和代謝水三方面獲得水分,飲用水是雞重要的水分來源,飲水量與雞的年齡、日糧組成、環境溫度、水溫等有關。雛雞每單位體重的需水150毫升,產蛋率達50%時需水量達到200毫升;採食高能飼料比採食低能飼料對水的需要量低,食用高纖維飼糧所需飲水量大;氣溫在21℃以上,每升高1℃,飲水量增加7%;當氣溫從10℃以下升至30℃以上時,產蛋母雞飲水量幾乎增加2倍。飲用水的最佳水溫10~12℃。

7.如何計算蛋雞的代謝能?

動物營養研究與實踐中,將飼料完全氧化(燃燒)釋放的熱值稱為總能,按動物攝入飼料後其能量在體內的消化代謝與利用過程,區分為消化能、代謝能與凈能。通常將這3種能量視為有效能。國內外在雞營養中,普遍採用代謝能衡量雞的能量需要及表示飼料的有效能值。

(1)生長雞的代謝能。生長雞的代謝能總需要量為維持需要與增重需要之和。通過試驗可測出每千克代謝體重每日的維持代謝需要量和每克增重的代謝能需要量,按此可計算出不同體重、增重生長雞的總代謝能需要量。

(2)產蛋雞的代謝能。對產蛋雞在籠養、平養條件下,每日維持需要的代謝能相應為1.03兆焦或1.13兆焦;體成熟前小母雞每增重1克約需代謝能12.4千焦;產1個50~60克的蛋(包括蛋殼),需要代謝能515~620千焦。飼養標準中以代謝能濃度(兆焦/千克)表示雞的能量需要,是由每隻雞每日代謝能總需要量和採食量計算得出的,即代謝能濃度=代謝能總需要量÷採食量。

8.育雛期蛋雞能量營養需要有何特點?

能量在維持雛雞正常生命活動方面不可缺少。雛雞能量的需要受品種、年齡、環境溫度、蛋白質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據試驗研究表明,能量是影響0~8周齡雛雞體重增重的第一因素。飼料中能量不足,雛雞體重減輕,逐漸消瘦,生長發育停滯,抗病力降低;飼料中能量過高,雛雞易肥胖,性成熟過早,影響全期產蛋,特別是褐殼蛋雞時有發生。育雛期蛋雞的能量需要與體重呈正相關,體重越大,雛雞用於維持需要的能量越多,用於增重的能量比例越少。因此,培育小體型蛋用雞是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9.育雛期蛋雞蛋白質和胺基酸營養需要有何特點?

蛋白質是雛雞機體所有器官的組成成分,同時參與代謝的酶、激素和抗體等也離不開蛋白質。

(1)雛雞的蛋白質需求量大。雛雞階段增重快,增重部分蛋白質含量高,需要大量優質的蛋白質,且胺基酸種類齊全,尤其是限制性胺基酸含量不能缺少。用玉米——豆粕型日糧飼餵雛雞,其限制性胺基酸的順序為蛋氨酸、賴氨酸、蘇氨酸、精氨酸、纈氨酸、色氨酸,生產上一定要注意供給充足。

(2)蛋白質需求既不能缺乏又要防止過量。雛雞蛋白質缺乏時,生長發育緩慢,體重減輕,抗病力下降,羽毛乾枯,有時出現貧血。蛋白質過剩時,一是造成蛋白質浪費,增加飼料成本,嚴重過量時造成雛雞機體代謝紊亂,出現蛋白質中毒紊亂,即蛋白質中毒症「痛風」,表現為排出大量白色糞便,並有雞隻死亡,病死雞腹腔內沉積大量尿酸鹽。

(3)雛雞蛋白質需要量與體重、增重、羽毛重關係密切。雛雞體內約含蛋白質18%,隨著日齡增加,機體蛋白質含量逐漸降低,日糧蛋白質水平也隨之下降。羽毛含蛋白質82%,每千克體重維持需要的氮量為18%~20%,蛋雞對飼料蛋白質的利用率為61%。雛雞蛋白質需要量(克)= [增重(克)×18%+羽毛重(克)×82%+體重(千克)×(0.20~0.25)(克/千克)]×61%。一般要求0~6周齡雛雞飼料粗蛋白質含量為18%~20%,7~18周齡為14%~16%。

10.育雛期蛋雞脂肪營養需要有何特點?

(1)脂肪為雛雞提供能量。

(2)脂肪為雛雞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提供溶劑功能。

(3)脂肪是雛雞必需脂肪酸的來源。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必需脂肪酸對於維持雛雞皮膚完整性,保持血管彈性,促進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這類脂肪酸在機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須從外源獲得,才能滿足雛雞生長發育需要。雛雞日糧中亞油酸含量應為1%,因此在雛雞日糧中添加脂肪1%~1.1%時,對雛雞的生長發育較為有利。日糧類型為玉米——大豆型時,添加固態脂肪吸收率較高,若為小麥和大麥型日糧,添加液態植物油或軟膏狀脂肪能很好的被吸收。

11.育雛期蛋雞礦物質元素的營養需要有何特點?

礦物質主要存在於雛雞的骨骼、肌肉、血液、酶、激素、體液、羽毛等中。雛雞需要的礦物質元素有常量元素(鈣、磷、鉀、鈉、硫、鎂、氯)和微量元素(鐵、銅、鈷、錳、鋅、鉬、硒、碘等),為維持雛雞健康、正常生理功能、生長發育,必須供給各種礦物質元素。尤其是籠養、網養或水泥地面飼養時,雛雞無法接觸土壤,更容易缺乏微量元素,必須按照需要供給。

(1)鈣和磷。主要參與雛雞骨骼形成,鈣缺乏時,雛雞血鈣降低,骨骼發育不良,出現佝僂症,食欲不振,生長發育不良;缺乏磷時,骨骼生長不良,骨質脆,生長緩慢,易出現啄毛、啄趾、啄肛等異食癖。鈣磷同時缺乏或鈣、磷比例不恰當時,雛雞易患軟骨病,表現為「O」形腿或「X」形腿,有的發生胸骨畸形或駝背。一般來說,蛋雞育雛期飼糧的鈣水平為0.8%~1%。每隻產蛋雞每日需要有效磷400毫克,飼糧中總磷與有效磷含量一般應為0.5%~0.6%和0.4%,因此,在雞飼糧中必須供應一定數量的無機磷源(如骨粉、磷酸氫鈣,魚粉和肉骨粉也富含無機磷)。

(2)鈉、鉀、氯。這3種元素主要存在於體液中,在維持機體滲透壓方面起重要作用,是構成機體緩衝體系最重要的元素,也是電解質平衡中作用最強的元素。其中氯還參與胃酸的形成。當鈉和氯不足時,雛雞食慾下降,易患異食癖;過量後,飲水量增加,嚴重時可發生食鹽中毒,導致大批死亡。雛雞對食鹽量很敏感,雛雞飼糧中食鹽含量達2%便可能發生中毒,表現為腹水、心包積液、皮下水腫,嚴重時死亡。雛雞日糧中食鹽的添加量為0.37%~0.4%。在大量飼餵魚粉時,食鹽量要減少。

(3)鐵。雛雞體內60%~70%的鐵存在血紅素中,還有少量存在於肌紅蛋白和一些酶中。雛雞日糧中的鐵低於15毫克/千克時,會出現缺鐵症狀,表現為貧血、抗病力下降、體重增加緩慢、有色雞種的羽毛顏色變淺等。雛雞日糧中鐵的含量為50~80毫克/千克,不同品種鐵的需要量差異較大,如0~6周齡的迪卡褐為55毫克/千克,羅曼褐殼蛋用雛雞為25毫克/千克,伊莎褐為50毫克/千克,迪卡白為55毫克/千克,輕型白殼蛋雞為80毫克/千克。

(4)鋅。鋅是雛雞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鋅會造成雛雞生長停滯,羽毛髮育異常,關節腫大,有時皮膚發生不完全角化症,出現腹瀉症狀。雛雞鋅的最低需要量為40毫克/千克,生產上多添加到50~60毫克/千克,白殼蛋雞需要量稍低,中型褐殼蛋雞鋅需要量最高,但不要超過1000~2000毫克/千克。

(5)銅。雛雞的骨骼發育、血紅素水平、血管彈性、羽毛色澤等都離不開銅元素。缺銅時,不利於鈣、磷在軟骨基質上的沉積,2~4周齡雛雞骨骼變脆,易骨折、跛行和患佝僂病;出現貧血症;動脈血管彈性降低,易破裂;羽毛無色澤,易斷裂。國家固定雛雞銅的最低需要量為6~8毫克/千克,生產上一般每千克日糧提供10~20毫克銅,這樣能保證雛雞較高的生長速度。但不可超過250毫克/千克,高銅會引起缺鐵和缺鋅,還會造成雛雞生長受到抑制,腎臟損壞,羽毛蓬亂,消化道糜爛出血,腹瀉嘔吐,嚴重時出現死亡。

(6)錳。雛雞的骨骼、肝臟、腎和胰臟都離不開錳元素。缺乏錳時,雛雞易患「滑腱症」,脛骨粗短,脛骨與跖骨接頭處腫脹,跟腱從踝狀突滑出,腿骨彎曲,無法站立,伴有神經症狀;生長速度緩慢,羽毛蓬亂,飼料利用率低,死亡率高。雛雞最低需錳量為50~60毫克/千克日糧。不同品種需要量差異大。0~6周齡羅曼褐為100毫克/千克,迪卡褐為77毫克/千克,伊莎褐為60毫克/千克,迪卡白為77毫克/千克,輕型白殼蛋雞為60毫克/千克,7~18周齡雛雞需錳量可適當降低。正常情況下,雛雞不會發生錳過量的情況。

(7)硒。雛雞缺硒症較常見,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肌肉中有白色肌纖維,易患滲出性素質病,主要為皮下積水,心包大量積液,尤其是胸部皮下較明顯;小腦水腫,有轉圈運動,頭頸歪斜等神經症狀;肌肉變性、鈣化和壞死;若種雞嚴重缺硒時,雛雞剛出殼5~7天就可表現出缺硒症狀,死亡率高。雛雞對硒的最低需要量為0.05毫克/千克,正常情況下雛雞日糧中的含硒量應為0.1~0.2毫克/千克,生產上多添加0.15~0.2毫克/千克。白殼輕型蛋雞需要量較低,中型蛋雞需要量較高;育雛前期較高,後期較低。雛雞對高硒耐受力差,日糧中硒含量超過0.5~1毫克/千克時就會導致雛雞中毒,表現為生長停滯、羽毛蓬亂、神經過敏、四肢關節糜爛跛行、性成熟推遲等。

(8)碘。雛雞需要的碘量不高。一般日糧中要求的最低含量為0.35毫克/千克,輕型蛋雞需要量為0.35毫克/千克,中型褐殼蛋雞的需要量較高,羅曼褐為0.5毫克/千克,迪卡褐為1.1毫克/千克,伊莎褐為1毫克/千克,迪卡白為1.1毫克/千克。

12.育雛期蛋雞維生素的營養需要有哪些特點?

維生素是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和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雛雞的飼料中需要加入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泛酸、煙酸、維生素B6、葉酸、生物素、膽鹼、微生物B12共計14種維生素。分作兩類,即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和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泛酸,葉酸、維生素B12、生物素、煙酸、維生素B6、維生素C等)。維生素是一類結構各異的有機物質,它們在飼料中的含量很少,但對機體的代謝起著極其重要的調節作用。

雛雞最易缺乏的維生素主要有微生物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膽鹼等。育雛期蛋雞各種維生素營養需要的特點見表1-1。

表1-1 育雛期蛋雞各種維生素營養需要的特點

續表


[插圖]

續表

續表

續表

13.育雛期蛋雞水的營養需要有何特點?

充足的水分對雛雞的正常生長發育非常重要。缺水時雛雞皮膚皺縮,脛、趾乾癟,營養不良,羽毛乾枯,嚴重缺水會導致脫水死亡。

(1)剛出殼的雛雞要及時補水。孵化器中剛出殼的雛雞被撿出後,環境濕度從相對濕度75%~80%突然變為55%~60%,機體水分大量散失,同時雛雞腹腔內蛋黃營養物質的分解利用也需要水分參與,因此雛雞剛出殼就要及時補充水分。可在飲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或5%~8%的白砂糖、抗生素和電解質等讓雛雞飲用。

(2)雛雞需水量隨溫度高低而變化。室溫31℃時,1周齡雛雞每天每隻的飲水量為10~15克;25℃時,3周齡每隻雛雞每天需要水30克;22℃時,5周齡雛雞每隻每天需水80~100克;20℃時,7周齡雛雞每隻每天需水120~140克。

(3)雛雞需水量隨日糧中鹽分含量而變化。雛雞日糧中鹽分含量要適宜,鹽分含量過高,雛雞會大量飲水,採食量大大減少,造成攝入營養素不全,生長發育遲緩,飲水過多還會造成皮下水腫。

14.育成期蛋雞營養需要有何特點?

蛋雞育成階段生長周期較長,羽毛髮育迅速,消化功能日益增強,採食量增加,對蛋白質需求比育雛期有所降低,對鈣的利用從7~8周開始增強,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以及胺基酸不可缺乏,否則易造成啄癖、癱瘓等營養素缺乏症。

(1)育成期蛋雞能量營養需要水平較低。育成期8周齡前雞體重的增長取決於蛋白質和胺基酸水平,育成後期主要取決於能量水平。一般育成期日糧能量水平不低於2750千卡/千克(卡為非法定計量單位。1卡=4.184焦),雞可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沒有必要超過2950千卡/千克。高能量水平的日糧反而易導致育成期蛋雞過肥,影響產蛋期生產性能。但要注意環境溫度變化對雞採食量的影響,適當調整能量水平。

(2)育成期蛋雞蛋白質水平不宜過高。育成期蛋雞日糧的蛋白質水平不能過高,高蛋白質日糧會促使育成雞早熟,骨骼細,體型較小,骨骼不能充分發育,影響產蛋期生產性能,導致開產早,蛋重小,產蛋持續性差,總產蛋量也減少;低蛋白質水平的日糧,可抑制育成雞性腺發育,保證骨骼充分發育,20周齡前蛋白質攝取量1.2千克/只即可,還可降低育成雞飼養成本。此外,育成期雞每日蛋白質需要量相對恆定,因此育成期日糧中蛋白質的含量應隨體重增加而減少,一般7~12周,粗蛋白質不超過16%,從13周開始,每周降低1%,降至13%~14%為止,維持至開產前,這樣可避免由於育成雞採食量與日俱增造成蛋白質攝入量過多。

(3)育成雞蛋雞日糧鈣、磷含量和比例要適宜。育成期不同日糧雞對鈣的需要量不同,0~6周齡、7~14周齡、15~20周齡三個階段日糧鈣水平分別為0.8%、0.7%、0.6%,在開產前兩周到50%產蛋率之前,鈣水平可提高到1%~2%。16周齡之前育成雞日糧鈣水平超過2.5%,易造成雞食欲不振,體重降低,飼料報酬低,性成熟推遲,還會造成腎臟損傷,死亡率增大,且這種不良影響一直持續到產蛋期。適宜的鈣磷比例對雞的增重、骨骼發育和飼料轉化率非常重要,育成雞日糧鈣磷比值為(1~2.2):1比較適宜,不能超過3:1。

15.產蛋期蛋雞營養需要有何特點?

(1)產蛋期蛋雞日糧能量水平要充足。相對於育雛期和育成期,產蛋期蛋雞能量需要水平較高,能量是產蛋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產蛋率高低取決於蛋雞攝入能量的高低。體重變化、環境溫度、產蛋率變動等因素都會影響產蛋雞的能量攝入,產蛋雞主要靠調節採食量來調節能量的攝入水平。但當日糧濃度過高或過低時,雞無法通過調節採食量來滿足自己需要的能量。因此產蛋雞的日糧代謝能應維持在2200~3400千卡/千克。

(2)產蛋期蛋雞日糧能蛋比要恰當。為使日糧中蛋白質和能量保持一個適當的比例,生產中應隨日糧能量濃度變化對日糧中的蛋白質做出相應的調節。蛋白質和能量比值為日糧中代謝能除以粗蛋白含量的質量分數。產蛋雞產蛋率為50%時,日糧中代謝能與蛋白質比例(簡稱能蛋比)為86;產蛋率達60%時,能蛋比為82;產蛋率達70%時,能蛋比為75;產蛋率為80%時,能蛋比為68;產蛋率為90%時,能蛋比為61。在環境溫度升高時,蛋雞採食量下降,攝入蛋白質不足,必須提高日糧蛋白質水平,確保採食足夠蛋白質,維持產蛋性能。通常提高蛋白質質量,使熱能和蛋白質比值下降10%,維持蛋雞每隻每日採食17克蛋白質。

(3)日糧中添加油脂可提高蛋雞產蛋性能。研究表明,在蛋雞日糧中添加油脂,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黃豆油、米糠油等,可補充亞麻酸,提高產蛋率,增加蛋重,降低耗料比。雞消化脂肪散發的熱量比消化能量飼料散發的熱量少,因此,在夏季炎熱季節,雞的維持消耗降低,可用動、植物油來代替能量飼料,一般添加1%~2%的油脂,且至少應含有2%的亞油酸。

(4)產蛋期蛋雞的礦物質營養要全面充足。產蛋雞需要的礦物質元素有鈣、磷、鈉、鉀、氯、鎂、硫、鐵、銅、鈷、錳、鋅、碘、硒共14種。

1)鈣和磷。產蛋雞最易缺乏的是鈣和磷,產蛋期鈣需要量為3%,不超過4%。缺鈣時,蛋雞血鈣降低,產軟殼蛋、薄殼蛋或無殼蛋,同時產蛋量下降;鈣過量,亦會抑制雞的生長和發育,甚至引起尿石症和尿結石。鈣的代謝與日糧的代謝能相關,日糧代謝能高時,含鈣量也要高,日糧代謝能低,鈣的水平也低。產蛋雞鈣需要量還受環境溫度和日齡的影響。美國NRC推薦蛋雞飼料含鈣量為3.4%,以每日攝食110克計,每隻蛋雞每日需要鈣3.75克,蛋殼品質差時,可提高鈣日攝取量為4.75克。磷會影響蛋殼的硬度,產蛋雞有效磷的需要量為0.4%,總磷需要量為0.55%。產蛋雞日糧中適宜的鈣磷比為(4~6):1。

2)鈉和氯。產蛋雞缺鈉易造成啄癖,蛋重減輕,產蛋率下降。食鹽能提供鈉和氯,可保證機體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產蛋雞日糧中適宜氯化鈉添加量為0.25%~0.4%,不能超過5%。

3)鐵。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一般添加可溶性鐵鹽,每噸產蛋雞飼料含鐵45~75克能保證最高產蛋率和孵化率的需要。

4)銅。缺銅會引起雞貧血、跛腿、癱瘓、生長緩慢、蛋殼異常率高、產蛋率下降等。常以硫酸銅作為銅添加劑,每噸日糧中添加25克銅可維持雞的健康,超過350毫克/千克會導致中毒。

5)錳。錳缺乏會降低產蛋率和孵化率,使蛋殼變薄,雞胚因營養不良死亡。通常在飼料中添加硫酸錳,每噸飼料添加50~84克。

6)鋅。鋅是骨骼生長發育和維持上皮組織功能必需的元素。缺鋅雞生長受阻,羽毛髮育不良,性成熟推遲,產蛋量減少,蛋品質差,軟殼蛋多。鋅過量會引起雞食慾減退,羽毛脫落,甚至停產。

7)碘。缺碘會影響甲狀腺的形成,繁殖性能受影響,羽毛蓬鬆,生活力弱,產蛋量下降。過量碘會抑制雞的性成熟和甲狀腺功能。產蛋雞日糧中通常添加碘化鉀,添加碘最多不超過每噸40克。

8)硒。雞對硒的需要很少,但不可缺乏,缺乏硒會影響維生素E的利用,易患白肌病;過量則降低孵化率,導致胚胎畸形。通常在雞飼料中添加亞硒酸鈉,產蛋雞一般每噸飼料添加0.15~0.2克。

9)鈷。缺乏鈷會影響鐵的代謝,引起貧血和維生素B12缺乏症,使雞消瘦、精神萎靡、生長遲緩。一般日糧不缺乏鈷。需要添加時,常在飼料中添加氯化鈷、硫酸鈷和維生素B12等,也可添加含鈷豐富的針葉松柏。

(5)產蛋期蛋雞的維生素營養要全面充足。雞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少,常以每千克飼料中含的毫克、微克來計算,但維生素是維持雞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也是雞生長、生存和生產必須的營養物質。雞體內僅可合成少量維生素,大部分必須從飼料中獲取。

1)維生素A。對維持蛋雞正常生長、發育、繁殖和免疫功能非常重要,能提高免疫力。過量甚至超過正常量幾倍的數量添加維生素,可以補償前期維生素A缺乏造成的種雞孵化率降低、運動失調、失明和產蛋率下降問題。全價配合料中的適宜添加量為每千克料9000~12000國際單位。

2)維生素D。缺乏時造成雞骨變軟,胸骨彎曲,生長遲緩,成雞癱瘓,產蛋少,產薄殼蛋和軟殼蛋,孵化率下降。在鈣充足,仍有破殼蛋時,補充1~2倍維生素D可增強鈣吸收,有效改善蛋殼質量。全價配合料中的適宜添加量為每千克料2000~4000國際單位。

3)維生素E。缺乏會導致蛋雞產蛋率下降、受精率低、腦軟化、血漿細胞減少、滲出性素質病、肌肉營養障礙和免疫力降低。在種雞不明原因的受精率低和產蛋率下降時,可補充維生素E來改善。全價配合飼料中一般每千克料添加15~30國際單位。

4)維生素B1。種雞缺乏該維生素會造成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在熱處理飼料、飼料發霉或貯存過久時,飼料中的大部分維生素B1容易流失,必須額外添加。產蛋雞日糧中至少每千克料添加0.8毫克維生素B1。

5)維生素B2。產蛋雞和種雞缺乏時會降低孵化率和產蛋率,肝臟肥大,雛雞趾端捲曲症。生產中一般在每噸飼料中添加5~6克維生素B2。

6)泛酸。產蛋雞缺乏時產蛋率下降,出現皮下水腫、出血等症狀,胚胎孵化後期死亡。種母雞需要量較多,每噸飼料中添加10~16克。

7)維生素K。產蛋雞缺乏時所產蛋和孵出的雛雞含維生素K也少,凝血慢。產蛋雞飼料中至少每千克添加0.5千克。

8)維生素B6。蛋雞缺乏時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異常興奮、無目的運動和痙攣。產蛋雞對維生素B6的需要量為每千克3毫克。

9)煙酸。煙酸不足會造成產蛋雞產蛋率和孵化率下降,出現腹瀉,羽毛蓬亂。一般每噸飼料添加煙酸20~30克。

10)葉酸。缺乏時造成胚胎髮育不良,破殼後不久死亡,降低產蛋率和孵化率。通常生產中每噸飼料添加0.5~1.0克葉酸。

此外,維生素B12缺乏會造成產蛋量下降,蛋形小,孵化率降低;日糧中適宜維生素B12添加量為每千克3~20微克。生物素缺乏易引起產蛋雞腱炎,定孵化期死亡率高等問題;日糧中生物素含量應為每噸飼料0.15~0.18克。維生素C能提高產蛋量、蛋殼品質和孵化率;一般在日糧中適宜添加量為每千克100~300毫克維生素C。產蛋雞缺乏膽鹼會造成骨粗短和脂肪肝,應及時補充,每噸飼料適宜添加量為300~600克。

(6)產蛋期蛋雞供水要充足、清潔和衛生。①充足的飲水供應對產蛋雞維持高產蛋率非常重要。一般料與水的比例為2:1。氣溫升高時,蛋雞需水量增加,如氣溫升至35℃時,雞的需水量比21℃時高1倍。②水質對產蛋率影響很大。水質要求清潔衛生。水中亞硝酸鹽高,會造成蛋雞腹瀉,產蛋率和孵化率下降;水裡病原微生物是產蛋雞患病的重要傳染源,引起產蛋量下降。此外,還應避免鉛、汞、砷等重金屬、有機農藥、氰化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及有機腐敗產物等污染。

16.什麼是蛋雞的飼養標準?

蛋雞的飼養標準是根據飼養試驗結果和蛋雞生產實踐的經驗總結,蛋雞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的定額做出的規定,這種系統的營養定額及有關資料統稱為飼養標準。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飼養標準,如美國NRC、英國的ARC、日本飼養標準等。其中,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制定的《家禽營養需要》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需要量標準。2004年,我國正式公布了蛋雞的飼養標準,表4-2列出了除蛋雞的維生素、亞油酸及微量元素需要量之外的各種營養需要的飼養標準。

表1-2 蛋雞的飼養標準

17.使用雞的飼養標準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飼養標準是通過長期的試驗研究和飼養實踐,對各種不同種類、不同品種、不同生理狀況、不同生產目的和生產水平的家禽,科學地規定出每隻家禽每天應當供給的定額指標。飼養標準的種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規定和頒布的飼養標準,稱為國家標準;另一類是大型育種公司根據自己培育出的優良品種或品系的特點,制定的符合該品種或品系營養需要的飼養標準,稱為專用標準。應用飼養標準時,必須對飼養標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1)飼養標準必須因地制宜,應根據養禽企業的生產條件、生產目的、家禽的品種、技術水平、經濟條件等靈活應用,不能生搬硬套。

(2)應用飼養標準時,應結合實際飼養效果適當調整日糧,以求更接近於營養需要。

(3)飼養標準並不是一個不變的規定,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家禽生產水平的提高,不斷進行修訂、充實和完善。

(4)應用同一飼養標準,其飼養效果也不一定會完全相同。因此,在實行科學養禽的過程中,還應充分發揮人主觀能動性,進行實驗和總結飼養經驗。

(5)由於家禽對能量的需要有根據採食自行調節的能力,所以在自由採食方式下,採食一定範圍能量水平的飼料便可獲得相應的能量和其他營養。

18.如何選擇飼料生產廠家?

選擇好的飼料對於蛋雞養殖至關重要,面對琳琅滿目的飼料廠家和產品,僅僅依靠業務人員推銷和宣傳材料去判斷和選擇是不夠的,還要結合網絡、區域影響力和品牌的知名度等綜合判斷,最好進行實地考察,目的是選擇實力雄厚、產品質量穩定的廠家,具體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飼料生產廠家使用的原料質優價廉。飼料廠家經濟實力強,與有誠信有實力的原料商長期合作,這樣生產的飼料產品也會質優價廉。

(2)飼料產品銷量大,原料周轉快。這樣能保障飼料的新鮮度,產品的各種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品質優。

(3)專業性強,技術實力雄厚。專業的飼料生產廠家會及時跟蹤國內外先進的動物營養理論,不斷研發新的產品,為養殖戶提供物美價廉的飼料產品。

(4)技術服務及時周到。好的飼料廠家在銷售飼料的同時,還對養殖戶在飼養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跟進技術指導,保證了飼養效果。

19.蛋雞飼料主要有哪些品種?

飼料品種種類及品牌名目繁多,不同的養殖規模、不同地域所選擇的飼料品種也不同。蛋雞飼料品種一般包括以下幾種:

(1)複合維生素添加劑預混料。適用於大型飼料廠。主要由多種維生素、抗氧化劑和載體組成,飼料中添加量為0.02%~0.04%。

(2)複合微量元素添加劑預混料。適用於大型飼料廠。主要由多種微量元素、抗氧化劑和稀釋劑組成,飼料中添加量為0.15%~0.5%。

(3)1%預混料。一般適用於中小型飼料廠和規模化大型養殖場。主要由多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酶製劑、益生菌、抗氧化劑、防腐劑、膽鹼和胺基酸等組成。

(4)5%預混料。適用於有一定規模的養殖。主要由多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酶製劑、益生菌、抗氧化劑、防腐劑、膽鹼、胺基酸、磷酸氫鈣、肉粉、魚粉、石粉、肉骨粉、麥飯石、膨潤土等載體或稀釋劑配合而成。用5%的預混料需配備一台250~500千克的混合機,用玉米、麩皮、豆粕、石粉等原料配合全價料。

(5)濃縮料。蛋雞濃縮料市場份額比例較小。含有全部蛋白質飼料、全部飼料添加劑預混料和全部礦物質飼料,不含能量飼料,不含石粉或含部分石粉,在配合全價料時再添加石粉。飼料中添加比例為12%~50%,搭配玉米和石粉等配成全價料。

(6)全價配合飼料。含有蛋雞生長和生產所需的全部營養成分。使用時不需添加其他原料,省時省力,買回就可以餵。在蛋雞養殖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全價料成為飼料品種選擇的主導。

20.為什麼最好的原料做的配方不一定是最賺錢的飼料?

有的養殖戶在選擇飼料原料時用的都是最好的原料,這樣飼料成本相對是最高的。但雞的生產性能決定了它每天需要的營養量也是一定的。當飼料中的營養量超過它的需要量時,多餘的營養部分就會轉作其他用途,這就造成了飼料的浪費,即便是產蛋率高、蛋重、料蛋比低,整個產蛋年的經濟效益不一定最好。因此,選擇飼料原料時,應根據蛋雞不同飼養階段的營養需要來選擇,同時考慮成本和效益因素。

21.為什麼價格高的飼料不一定是最好的飼料?

有的養殖戶在選擇飼料時總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價格高的就是好的飼料,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影響飼料成本的因素除了品質外,還有多個方面的因素。

(1)飼料生產技術水平低造成飼料成本高。動物營養技術在不斷發展,如果不能跟上技術發展的潮流,使用陳舊的飼料配方,生產技術水平停滯不前,就會造成飼料成本高。如植酸酶添加技術,植酸酶可將玉米、豆粕、麩皮中的難以被畜禽利用的磷釋放出來,讓畜禽充分利用,這樣植酸酶的添加可代替配方中80%的磷酸氫鈣。飼料中添加和不添加植酸酶的差價,全價料可達到每噸20元,5%預混料可達到每噸400元。

隨著酶製劑工業的發展,酶製劑品種越來越多,在提高飼料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節約原料和能源、保護環境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技術更新速度慢,飼料產品效率低、成本高,就很難占據市場最高點。

(2)很少使用飼料原料的替代品導致飼料產品成本高。如使用固態蛋氨酸和液體蛋氨酸的產品價格有很大差別,全價料每噸差4元,5%預混料每噸差80元,1%預混料中差價達每噸400元。

(3)配方調整不及時造成飼料成本高。當前飼料價格波動起伏較大,一個配方用幾個月甚至幾年不變動,就會造成飼料成本難以控制。應在充分了解各種原料營養價值的基礎上,多設計和準備幾個含多種原料的飼料配方,以便在某種原料價格上漲時用另一種原料來替代,就可達到在不影響飼餵效果的基礎上降低飼料的成本。

(4)採購原料成本高造成飼料成本高。飼料公司在採購方面採購信息不全面,採購實力差,就會造成採購原料的價格高,提高飼料成本價格。

22.魚粉添加多的飼料就是好飼料嗎?

飼料中魚粉添加量多的飼料質量未必一定好,魚粉味道越濃的飼料魚粉添加量也不一定多。蛋雞生產需要的營養包括代謝能、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鈣磷等,魚粉並不是蛋雞飼料中的必需原料,只要飼料能滿足蛋雞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求,不加魚粉一樣能取得好的飼養效果。而有的飼料廠家為了迎合部分養殖戶喜愛魚粉飼料的心理,在飼料中添加魚腥香,使飼料中魚粉的味道很濃,但實際魚腥香並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反而額外增加了飼料的成本。

23.影響飼料安全生產的有毒有害物質有哪幾類?

23.影響飼料安全生產的有毒有害物質有哪幾類?

影響飼料安全生產的因素主要來自於6個方面,包括飼料原料本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非法使用違禁藥物、不按規定使用飼料藥物添加劑、過量添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飼料在加工貯存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和轉基因原料的安全性等。其中有毒有害物質可分為四大類:

(1)飼料本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是植物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主要由糖類、脂肪和胺基酸等有機物代謝衍生而來。如高粱中的單寧、菜籽中的硫代葡萄糖苷、棉籽粕中的棉酚、豆類原料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動物性原料中的生物胺——組胺及肌胃糜爛素等。

(2)飼料中的正常成分或無害成分在特定情況下,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質。如葉菜調質貯存不當時使硝酸鹽還原形成亞硝酸鹽、魚粉等動物性原料中的胺基酸分解形成有毒的腐胺、加工貯存不當導致脂肪氧化酸敗產生的酸敗脂肪和自由基等。

(3)飼料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學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化學性污染物指農業用化學品(如農藥、化肥等)、工業化學品、重金屬(如鉛、砷、鎘、汞等)和其他有毒化學物質(如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等)。生物性污染包括真菌與真菌毒素、細菌及細菌毒素、病毒(朊病毒、口蹄疫等)及飼料害蟲等。

(4)飼料添加劑使用不當。主要表現為超量使用和違規添加。這也是目前危害飼料安全的主要風險之一。

24.飼料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有哪些重點控制環節?

飼料質量安全控制必須統籌考慮飼料生產的各個環節。其重點控制環節如下:

(1)配方設計的控制。設計配方必須按規定使用添加劑、禁止使用違禁藥物、合法規範使用藥物、合理使用微量元素、避免黴菌毒素的危害。

(2)生產過程的控制。

1)生產記錄完善。飼料生產企業必須保存完善的生產記錄和進銷台帳,以備監管部門審查原料使用是否合理合法,生產記錄是否真實可靠。採購部門要清楚記錄每批次採購原料的來源、數量、價格和指標等。生產部門必須清楚完整地記錄原料的領用和實際耗用情況。品管部門要監管生產部門的生產過程,做好監管記錄,確保生產過程按照技術部門的要求進行。

2)嚴控生產過程。原料必須檢驗合格後才能入庫備用,出現特殊情況時要在技術部門指導下使用,同時品管部門要跟蹤監督。儘量使用自動配料系統,不採用或少採用人工配料。配置電腦控制的配料糾錯系統來減少配料錯誤。生產多種動物飼料的企業,每種動物飼料應使用專門的生產線,防止藥物和動物源性原料的交叉感染引起安全事故。定期清理生產線和倉庫,防止殘留飼料霉變造成污染。

(3)產品的貯存運輸。貯存和運輸飼料產品時要注意防水、防潮、防鼠蟲害。飼料營養物質豐富,受潮易霉變產生毒素,鼠蟲害易攜帶病原污染飼料,都會危害動物健康。運輸過程中還要防止有毒有害物質通過運輸工具污染飼料產品。

25.蛋雞飼料配方中常用的能量飼料和蛋白質飼料有哪些?

常用的能量飼料主要有玉米籽實、高粱籽實、小麥(含次粉)、稻穀(含糙米、碎米)、大麥(裸大麥)、栗(穀子)、小麥麩、米糠、米糠餅(粕)等。

常用的蛋白質飼料包括大豆、黑大豆(俗稱黑豆)、豌豆、蠶豆、大豆餅(粕)、菜籽餅(粕)、棉籽餅(粕)、花生仁餅(粕)、亞麻(含胡麻)餅(粕)、向日葵仁餅(粕)、芝麻餅、玉米蛋白粉、魚粉、血粉、肉骨粉、羽毛粉、蠶蛹等。

26.蛋雞飼料配方中常用的礦物質添加劑和維生素添加劑有哪些?

(1)礦物質添加劑。①常量礦物質元素添加劑:石灰石粉(天然的碳酸鈣)、貝殼粉、蛋殼粉、骨粉、磷酸鈣鹽、食鹽等。②微量元素添加劑:在雞微量元素混料中通常用硫酸亞鐵、硫酸銅、硫酸錳、硫酸鋅作為鐵、酮、錳、鋅源。常用無水的磺化鉀(含磺76.4%,鉀23.6%)、磺酸鉀(含碘59.3%)和碘酸鈣(含碘65.1%)作為碘源。碘酸鈣穩定性與適口性較好,易被動物吸收,使用較普遍。較常用亞硒酸鈉和硒酸鈉作為硒的添加劑。無水亞硒酸鈉含硒45.7%,有劇毒。硒酸鈉含10分子結晶水,含硒21.4%,毒性較亞硒酸納大。故生產中一般多選用亞硒酸鈉,且必須先製成1%的預混劑,再添加到配合飼料中並充分混勻,以保證安全。


蛋雞飼料配方中添加的維生素單體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膽鹼、葉酸、泛酸和生物素等。生產中常採用固體複合維生素添加劑和液體維生素添加劑,前者是以單體維生素添加劑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載體,經強力混合製成的產品;後者是為了保證養分在液體中的均勻分布,利用表面活性劑或納米技術生產的水溶性維生素添加劑產品。產品說明書中給出各種維生素的保證含量,以及有效期、添加量與添加方法。養殖戶可按產品說明書介紹的方法與要求,將其直接添加到相應的飼糧中,經充分混勻後再餵雞。

27.納米液體維生素添加劑對蛋雞生長發育有何作用?

維生素作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添加成分,最簡單的補飼方法是用飼料作為載體通過口服途徑完成,其應用多以使用粉狀或固體形態為主。這種維生素添加劑稱為固體維生素添加劑,具有包裝簡單、運輸和應用方便、單位價格相對較低的優點,但也存在粉塵損失、混合均勻度差、活性損失、難以把握確切含量等問題。隨著養殖業規模程度的提高和飼料科技的發展,液體維生素添加劑產品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液體維生素不僅可避免應用過程中的粉塵損失,有利於在飼料中的均勻分布,還可有效避免因高溫造成的損失,這使液體維生素越來越受飼料生產商和養殖戶的青睞。

近幾年,研究人員在常規液體維生素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又開發出了納米微乳維生素製劑,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納米微乳維生素是一種達到納米級的液體維生素,是通過一定的微細加工方法,把維生素微粒粉碎到100納米以內,直接操縱維生素的原子、分子或原子團和分子團。使用非常方便,能克服固體維生素添加劑的缺點,極大地提高了維生素利用率和補充效率,提高了飼養畜禽的成活率和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納米液體維生素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1)納米液體維生素可提高蛋雞對各類維生素的生物利用率。運用納米技術可以改善或改變維生素的水溶性、分散性和吸收率,納米液體維生素可與水完全融合,均勻地擴散在水溶液中;同時還能改善維生素和飼料加工之間的相容性,從而改善維生素在蛋雞體內的生理、生化過程,提高維生素的生物利用率。

(2)納米液體維生素可促進蛋雞對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吸收。納米技術生產的脂溶性維生素處於膠體分散狀態,是親水性的,肉眼看上去好像脂溶性維生素完全溶於水了。這樣的維生素在胃腸中迅速釋放10~30納米的維生素顆粒,通過胃腸道的上皮細胞間質,穿過腸道進入血液循環,使脂溶性維生素不需要通過膽汁膠化溶解後吸收,即使患有肝臟疾患和脂肪吸收障礙也可以完全吸收,個體利用差異減小,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率明顯提高,可達到100%,生物利用率達到98%以上。

(3)納米液體維生素增強了營養物質的營養。納米液體維生素的微乳液是由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穩定劑、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胺基酸、低聚糖等和去離子水組成透明的各種同性的熱力學穩定體系。納米級維生素微乳顆粒不停地做布朗運動,有利於維生素功能相同的不同離子間形成「功能協同結構」,這是納米液體維生素具有更高營養性和更高保健功能的原因所在。研究表明,給雞添加液體維生素添加劑,具有一定的抗病作用,能明顯提高蛋雞產蛋率,比不添加維生素的雞群提高產蛋率8.5%,經濟效益比較明顯。因此,在蛋雞飼料中使用納米液態維生素添加劑有助於實現蛋雞高產。

28.蛋雞養殖中常用的飼料著色劑有哪些?

飼料著色劑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增加畜禽產品色澤,以提高商品價值。蛋雞養殖中飼料著色劑主要用於增加皮膚、羽毛和蛋黃的色澤,提高感官價值。玉米、牧草、藻類、苜蓿、胡蘿蔔等飼料中都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等天然飼料著色劑,可使蛋黃顏色變深。常用的人工合成飼料著色劑有類胡蘿蔔素、檸檬黃質、辣椒紅、番茄紅素等。

(1)葉黃素。通過發酵法生產,為黃至橙色,一般雞飼料中添加10~20克/噸。

(2)檸檬黃質。為強烈的紅色色素,其應用不如橘黃色素廣泛,有一定的維生素A生理功能。

(3)橘黃色素。允稱為西班牙蕪青色色素或斑蝥黃質,為紅色著色劑,它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著色劑之一,飼料中的添加量為0.4~0.45克/噸。

(4)β-阿朴-8-胡蘿蔔素酸乙酯。它為橙黃色著色劑,是應用最廣泛的人工合成著色劑之一,飼料中添加量為0.1~10克/噸。

29.蛋雞飼料配方優化技術有哪些技術要點?

蛋雞飼料優化技術是根據蛋雞的營養需要、飼料的實測營養價值、原料的現狀及價格等條件科學合理地確定各種原料的配比,提供全面充足的營養,充分挖掘蛋雞的生產性能,獲得高產、優質和低成本的產品,又能降低碳、氮和磷的排放。蛋雞飼料配方優化技術的技術要點如下:

(1)確定飼料營養標準。雖然可採用國家標準,但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使用國家標準,確定適合場情的營養標準,這是優化飼料配方的前提。另外,供種場的營養標準也可採用,但制定的標準往往較高,蛋雞場也應靈活調整。制定營養標準時應以國家標準為指導,指標不得低於國家標準。

(2)選擇飼料原料品種。選擇飼料原料品種應注意以下六個方面:①就地取材,選擇當地原料品種。②根據原料的市場價格變化及時調整配方。③控制配合飼料中的粗纖維含量,雛雞為2%~3%,育成期雞為5%~6%,產蛋雞2.5%~3.5%。④控制有毒有害原料用量,如配合飼料中不能有沙門氏菌,雛雞料中不用菜籽粕和棉籽粕等。⑤飼料組成體積應與蛋雞採食量相適應。⑥選擇原料時還要考慮原料變化引起的飼料顏色、氣味的變化對蛋雞的適口性、應激、市場的接受度等因素的影響。

(3)飼料配方設計與優化。①飼料配方設計。設計配方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運用蛋雞營養領域的新知識和新成果;二是保證營養的前提下,飼料配方成本最低原則;三是原料多樣性原則,保證飼料質量穩定;四是不添加國家明文禁止的飼料添加劑。②飼料配方優化。飼料配方可從以下六個方面加以優化,一是利用可消化胺基酸含量和理想蛋白質模式平衡蛋雞日糧,使氮素排出最低;二是酶製劑的合理利用。如植酸酶可使飼料中的植酸磷有效利用,減少磷的排放;三是使用綠色安全的添加劑,如益生素能維持蛋雞消化道菌群平衡,降低蛋雞患病率,提高生產性能;中草藥添加劑具有消食、鎮靜、驅蟲、解毒、殺菌消炎等功能,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雞隻體質、提高飼料報酬;四是除了桿菌肽鋅可在常規飼料使用外,其他抗生素藥物應限制使用;五是根據環境、季節、區域、蛋雞品種、生產階段不同,有針對性地應用飼料添加劑;六是注意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飼料配方,如夏季蛋雞採食減少時應適當提高飼料營養濃度,產蛋高峰期應提高蛋白質和代謝能水平並相應調整其他營養成分比例。

30.蛋雞產蛋前如何選用飼料?

(1)育成期採用含鈣量1%的飼料,在蛋雞產蛋前必須更換為蛋雞飼料。

(2)在育成期後期和產蛋前,採用含鈣量2%的專用過渡飼料,當產蛋率大於1%時更換為產蛋雞飼料。因為這種過渡飼料雖然可以保證骨髓鈣的含有量,但要維持產蛋顯得不夠充分。

(3)在產蛋早期,採用含鈣量3%的產蛋專用飼料。這種飼料是高鈣飼料,可以最有效地增加雞體內鈣含量,但不能餵育成雞,否則會增加雞腎臟的負擔,出現雞痛風(尿石症)。

31.為什麼母雞與種公雞的飼料要分開配製?

公雞和母雞的生理條件以及基礎代謝水平截然不同,所需的日糧組成和營養水平也不同。

母雞產蛋期在20周左右(約140天),開產後母雞對鈣、磷、維生素D、微生物B12、胺基酸、脂肪酸及微量元素鐵、錳、鋅、碘和硒的需要量都大大提高,鈣、磷的比例也從一般水平升高至3.5%。育成雞的飼料要向產蛋期專用飼料轉變。

公雞不產蛋,對鈣、磷等的營養要求不高。種公雞應採用低蛋白日糧來降低它的生長速度,但要補充蛋氨酸和賴氨酸,使其仍能獲得較好的生長性能。

因此,公雞、母雞的飼料自18周齡後就應該分開配製。

32.用藥期間飼餵飼料應注意哪些問題?

(1)治療因鈣磷失調疾病時應停餵麩皮。麩皮是高磷低鈣飼料,含磷量是含鈣量的4倍,在治療因鈣磷失調引起的軟骨病或佝僂病時應停餵麩皮。

(2)用四環素類藥物時應停餵大豆。大豆易與土黴素、強力黴素等四環素類藥物結合成不溶於水、難以吸收的物質,使抗生素的藥效降低。

(3)用生地黃、熟地黃、何首烏、補骨脂、半夏等中藥時應停餵血粉。血粉是畜禽血液經脫水製成,含蛋白質較多,以上中藥與血粉同用,易產生副作用。

(4)用四環素類藥物時應停用石灰粉、骨粉、貝殼粉、蛋殼粉、石膏等鈣質飼料。

(5)用鏈黴素時應減少或停餵食鹽。食鹽會降低鏈黴素的療效,在治療腎炎期間,食鹽中的鈉離子可引起雞水腫,加重症狀。

33.選購和使用飼料添加劑時應注意什麼?

(1)選購飼料的注意事項。①確定來源:最好從信譽好的廠商購買,不購買無標籤、標籤不清楚或來路不明的產品。②考慮經濟性:考慮其價格是否便宜,如相對較高則考慮雞產品的價格定位是否也相對較高。③關注使用說明:關注使用說明中所需要的使用條件是否具備,是否符合飼養雞的種類和生長階段。④建立完善的驗收、貯存和庫存管理制度:用良好的管理條件確保其安全性、效力、品質和純度。

(2)使用飼料添加劑的注意事項根據不同的品種、生長階段、飼養方式、環境因素等靈活掌據,合理使用。要攪拌均勻,要生餵不熟用,在使用全價配合飼料時不要再用飼料添加劑,要準確掌握各種添加劑的用量。如雛雞和種雞添加維生素的量要比一般雞多,夏天要比冬天多,臨近產蛋高峰的蛋雞要比平時多。此外,飼料添加劑要置於乾燥、低溫、陰暗處存放,以防變質。

33.選擇和使用配合飼料產品要注意哪些問題?


選擇和使用配合飼料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選擇好生產廠家和品牌。選擇實力強、生產技術水平高、專業的廠家和品牌。

(2)按照雞的種類和生長發育階段選購。按照不同雞品種和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成分的需求,選購合適的配合飼料。

(3)重視飼料的飼養效果。不僅僅從外觀鑑別飼料優劣。

(4)飼餵配合飼料時不要搭配其他飼料,以免造成營養失衡。有些農戶把配合飼料當精料看待,再搭配糖麩、豆餅等其他粗精料,殊不知這樣會造成營養成分不平衡,達不到飼餵的預期效果。

(5)不要加水飼餵。要另外設置水槽或自動飲水器。

(6)不要加熱飼餵。加熱會造成營養成分的不必要損失,破壞營養成分的平衡。

(7)不要額外加入添加劑,否則不僅造成浪費,還可能引起中毒。

34.蛋雞預混合飼料生產應注意什麼問題?

預混合飼料在全價飼料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對全價飼料的飼養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預混料是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簡稱,是將一種或多種微量組分(包括各種微量礦物質元素、維生素、合成胺基酸、某些藥物等添加劑)與稀釋劑或載體按要求配比,均勻混合後製成的中間型配合飼料產品。預混料包括複合預混料、微量元素預混料、維生素預混料,是全價配合飼料的一種重要組分。好的預混料生產的關鍵是要有依據科學優化的預混合飼料配方。預混料生產是綜合考慮營養配方設計和原料質量檢測在內的一項飼料生產技術,技術含量很高。市場上可購買到專門的預混合飼料。預混料生產應注意以下問題:

(1)配方要先進。配方是預混合飼料生產技術的核心,既能滿足當前生產水平和條件下蛋雞的營養需要,又能滿足加工的需要。各種微量元素的比例、有效成分與稀釋劑的比例、相關活性成分間的比例都恰到好處。同時要根據當地條件和季節變化,有把握地調整配方,並將最新的技術和產品信息整合到配方設計中。

(2)原料要優質。原料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預混料的生產應用效果。要求原料要純正、無毒,特別要保證活性物質和含量,須經實際測定後再確定配合量。微量元素化合物原料必須具備生物學效價高、物理性質穩定和有毒有害物質少的特點,選擇時充分考慮其成分的含量、粒度、結晶水和有毒物質含量。

(3)載體要選好。載體是預混料中的非活性物質,主要作用是承載和吸附微量活性物質。應選擇化學性質穩定、不易氧化、不損害吸附物、粒度適中、與全價飼料有良好的混合型、價格低的載體。載體粒度應為0.177~0.59毫米;載體密度應為各微量組分密度的平均值;載體含水量應控制在8%~10%;載體的酸鹼度最好為中性;載體與添加劑混合時,可添加1.5%的植物油提高其黏著性。常用的載體有小麥麩、玉米、貝殼粉、糠粉、脫脂米糠、沸石粉、石粉和食鹽等。

(4)稀釋劑要選好。稀釋劑和載體都屬於無活性物質,作用是降低預混料中活性物質的濃度,分開微量顆粒,減少活性物質之間的反應,穩定活性成分。一般要求稀釋劑含水量在10%以下,無吸潮和結塊現象;粒度在0.05~0.6毫米;表面光滑,流動性好;pH值在5.5~7.5,無靜電荷;無害、穩定性好,動物可食用。

(5)混合要均勻。預混料的均勻性是衡量預混料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均勻性差,就會導致動物實際攝入量與配方規定的供給量不符合,直接影響添加效果和配合飼料的飼餵效果,尤其是對於一些安全劑量和中毒劑量相差不大的微量成分來說,均勻性差可能會造成不安全的使用效果。因此,混合設備、載體和稀釋劑、混合的時間和工藝流程的選擇和確定都必須經過科學地論證,保證混合均勻,使其各個組分之間的比例與配方設計一致。所有微量元素在混合前應進行乾燥預處理,除去化合物中的部分結晶水以保證微量元素水分達到要求;選擇微量元素的細度應達到一定的要求,一般要通過80目(非法定計量單位。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數),而硒和碘要通過200目,這樣才能保證各種微量元素在飼料中的均勻度。每批混合中小於1千克的物料應進行預混合,然後再與載體和大料進行主混合,為保證混合均勻,一般應先放入載體,再加入約1%穩定性較好的植物油,混合2分鐘再加入各種微量組分。混合均勻性以變異係數表示,我國規定變異係數應小於7%。

(6)穩定性要好。一要注意添加基礎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易破壞的營養素,如大豆中脂肪氧化物易破壞維生素A,亞麻餅抗B6因子破壞維生素B6等。二要考慮到大多維生素的穩定性較差,隨著貯存時間延長容易損失活性。注意採取密封和避光措施,且貯存時間不能太長。最好選擇經過預處理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選用經過乳化、吸附等處理過的維生素A酯,這樣才可使預混料的貯存時間較長而不變質。三要考慮到微量活性成分之間易相互產生化學反應影響其活性,解決好配伍問題。可將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成分分別包裝,知道生產全價配合飼料時才將各種預混合飼料同時加入;還可在易被破壞的組分外包裹保護層,或將易影響其他組分活性的組分作衍生物處理。

(7)安全性要好。微量元素在添加時要同時考慮有效量和中毒量,如硒的添加量極微,其有效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此外,還要考慮各種組分之間的協同和拮抗關係,如鈣磷只有比例合適才能發揮高效率,維生素E和硒在機體內具有協同作用,鐵與鋅的量影響銅的吸收等。

35.飼料保存劑有哪些類型?

飼料在貯藏和運輸中,飼料本身的化學成分會發生變化,還會發生霉變,尤其是營養價值高的飼料很容易品質下降,甚至成為有毒飼料,危害畜禽和人類健康。為了保證飼料質量,防止飼料品質下降,有必要在飼料中添加飼料保存劑。飼料保存劑包括飼料防霉劑和飼料抗氧化劑兩大類。

(1)飼料防霉劑。具有抑制微生物繁殖、防止飼料發霉變質、延長飼料貯存時間的飼料添加劑稱為飼料防霉劑,包括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檸檬酸、苯甲酸等有機酸及相應有機酸的鹽或酯。飼料防霉劑一定要在飼料發生霉變前及時添加,在黴菌污染飼料後添加,並不能糾正黴菌毒素降低飼料營養價值的影響。飼料中水分含量高,易發生霉變,高水分含量的飼料應特別注意添加防霉劑。

1)雙乙酸鈉。雙乙酸鈉(SDA)安全可靠,體內無殘留,對人和家禽沒有任何副作用,具有防霉、保鮮、酸化、營養和保健作用,還具有乙酸的芳香味,適口性好,是目前比較理想的飼料防霉劑。在飼料中添加0.1%~0.5%可有效防止毒素的產生。若在青貯料中添加0.2%~0.4%,可使青貯料貯存期延長3周以上。

2)苯甲酸及苯甲酸鈉。屬酸性防霉劑,毒性低,適用於酸化食品和飼料,在低pH值條件下對微生物有廣泛的抑制作用。1克苯甲酸鈉相當於0.846克苯甲酸,最大使用量按苯甲酸計應小於0.1%。

3)丙酸及其鹽類。丙酸及其鹽類主要對黴菌有較顯著的抑制效果,對需氧芽孢桿菌或革蘭氏陰性菌也有較好的抑制效果,但對酵母菌和其他菌的抑制作用較弱,在飼料中應用最為普遍。添加量以丙酸計一般為0.3%左右。

4)山梨酸及其鹽類。無殘留,安全性好;pH值在6以下均有效,多與其他防霉劑共同使用。添加量為飼料的0.05%~0.15%。

5)其他飼料防霉劑。脫氫醋酸及其鈉鹽,飼料中建議添加量為0.02%~0.15%;富馬酸及其酯類,建議添加0.025%~0.08%;各類複合型防霉劑,建議添加500~1000克/噸。此外,制黴菌素、對羥基苯甲酸酯、脫氫乙酸、中草藥等也可用於防霉。

(2)飼料抗氧化劑。氧化是導致飼料品質下降的一項重要因素,飼料中多種成分都易被氧化,如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都容易被氧化過程破壞,導致其營養價值下降,且其氧化產物對飼料有效成分具有破壞作用,降低飼料適口性,損害動物健康。能阻止或延遲飼料氧化,提高飼料穩定性,延長飼料貯存期的物質稱為飼料抗氧化劑。飼料抗氧化劑的作用機制比較複雜。有的是通過自身氧化,降低飼料成分與氧的結合,起到保護飼料的效果;有些是通過中斷氧化反應過程來抑制氧化的發生;有些是通過釋放離子,破壞氧化產生的氧化產物,減少有害產物形成。

1)天然抗氧化劑。天然存在的抗氧化劑主要有抗壞血酸類抗氧化劑,沒食子酸酯類、生育酚類抗氧化劑、糖醇類和胺基酸類等。

2)化學合成抗氧化劑。主要有二丁基羥基甲苯、乙氧基喹啉、丁基羥基茴香醚、叔丁基對苯二酚等。

飼料抗氧化劑的使用時機應把握在飼料未受氧化作用或剛開始氧化時加入。因為抗氧化劑只能延緩氧化發生,或阻礙氧化作用,並不能改變已經酸敗的飼料品質。

36.如何選購商品飼料?

(1)查看包裝選購時,要注意外包裝袋的新舊程度和包裝縫口線路。若外觀陳舊、粗糙,字跡圖案褪色、模糊不清,說明飼料貯存過久或轉運過多,或者是假冒產品,不宜購買。

(2)查看標記標籤的基本內容應包括註冊商標、生產許可證號、產品名稱、飼用對象、產品保質期、廠名廠址、電話號碼、產品標準代號等。產品說明書的內容應包括產品名稱、型號、飼用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檢驗合格證必須加蓋檢驗人員印章和檢驗日期,註冊商標除標在標籤上外,還應標在外包裝和產品說明書上。

(3)查看質量選購時,可先用手提縫口及包裝袋四角,若感覺袋內不鬆散,有成團現象,可能貯存過久或運輸途中被雨淋濕過,不宜購買。必要時可打開包裝聞味、觀色、捏握,質量好的飼料產品氣味芳香,沒有異味,手用力握捏時,粉狀料不成團,顆粒料硬度大,不易破碎,且表面光滑,當飼料從手中緩緩放出時流動性好,顆粒狀飼料落地有清脆的響聲。

37.如何減少飼料浪費?

節約飼料能顯著提高養雞生產的經濟效益。飼料成本通常占養雞總支出的60%~70%,而飼料浪費量占全部飼料消耗量的3%~8%,甚至達10%以上。節約飼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選用良種雞。產蛋雞應選用體重小、飼料利用率高的品種;同一品種以中等體重為宜;產蛋量相同,體重大的比體重小的雞耗料多。

(2)雛雞及時斷喙。在6~9日齡對雛雞進行斷喙,不僅可以有效防止啄癖發生,而且在生長期每隻雞每天可節省飼料3.5克,產蛋期每天節省飼料5.5克;每產1個雞蛋,節省飼料12克。

(3)實行籠養。籠養因環境穩定、活動量小以及飼養密度大,減少了散熱量,因此吃料相應節省。據測算,籠養比散養一般可節省飼料20%~30%。

(4)實行保護餵養。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則要保暖升溫,為雞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的環境條件。

(5)把好飼養關。不餵發霉變質的飼料;保證飼料的全價營養,因為飼料中營養不全面是最大的浪費;飼料粉碎不能過細。

(6)按季節配料。雞群在冬季消耗熱量多,應適當增加能量飼料比例,以占飼料總量的65%~70%為宜;夏季適當減少能量飼料的比例。

(7)使用替代料。蛋白質飼料尤其是魚粉的價格較高,某些原料經適當加工調製後替代部分魚粉,可大大降低飼料成本。

(8)使用飼料添加劑。添加劑可提高蛋白質飼料的利用率,亦有利於降低飼料成本。

(9)添餵維生素C。在每噸雞飼料中添加50克維生素C,可節省飼料15%以上。

(10)添餵沙礫。每周適量補餵1次沙礫,有助於肌胃中飼料的研磨,幫助消化和吸收,使飼料消化率提高3%~8%。

(11)改進料槽結構。餵雞的料槽,應該是底尖、肚大、口小。

(12)保證充足的飲水。雞每產1個雞蛋需要消耗340毫升水,若在產蛋時缺水,可使產蛋量下降30%。

(13)及時驅蟲。如果雞身上有寄生蟲,則雞吃的飼料所轉化的營養物質就會部分被寄生蟲吸收,並且影響雞隻健康。

(14)優勝劣汰。及時淘汰病雞、公雞和低產母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