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心理醫生並不是醫生,今天終於分清了,太重要了

飛揚心理王主任 發佈 2020-04-17T10:30:32+00:00

心理學:心理醫生並不是醫生,今天終於分清了,太重要了文,王彥輝心理醫生並不是真正的醫生。本文系生本能心理學王彥輝老師原創首發,圖片來自網絡,僅用於分隔文字便於閱讀,文圖無關,感謝圖片作者,如有侵權,請速告知,馬上刪除。

心理學:心理醫生並不是醫生,今天終於分清了,太重要了

文,王彥輝

心理醫生並不是真正的醫生。要搞清這個問題並不難,關鍵是很少有人能簡明扼要地說清楚。我今天嘗試說明一下,但也未必把這個問題說透徹。

按一般理解,醫生就是治病的人,心理醫生就是治療心理病的人。但實際上,在職業分類里,並沒有心理醫生這個稱謂。這就是專業領域的稱呼和民間通俗稱號的差異了。


心理問題是什麼?

要說清這個事情,我們還得先從什麼是心理問題說起。問題,不是指學習中專門做的作業題,而是事故或麻煩的意思,也包括一些需要解決的矛盾和疑難。那麼心理問題,簡單說就是心理方面出現的麻煩、矛盾和疑難,通俗地說就是心理上出現的各種煩惱、困惑、麻煩、痛苦。

心理老師與精神科醫生

首先說心理問題有輕中重之分。

輕度心理問題(簡稱1)和中度心理問題(簡稱2),由心理老師(專業稱呼是心理諮詢師)來處理,處理的辦法是心理疏導(又叫心理諮詢、心理輔導,通俗的也叫心理治療)。

重度的心理問題(簡稱3),也由心理老師來處理,心理老師的專業名稱是心理諮詢師,處理的辦法也是心理疏導。

還有一類與心理相關的問題,叫精神問題,顧名思義,就是精神方面出了問題(簡稱4),精神問題歸醫院的精神科醫生來處理,處理的辦法是藥物+心理疏導。

在民間人們並不清楚心理和精神的區別,也不清楚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老師的區別,感覺他們都是和人的頭腦內心打交道的,所以把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老師,統稱為心理醫生。這就是心理醫生這個稱謂並不準確的關鍵所在。

精神問題與心理問題的區別

精神問題比心理問題嚴重得多,已經不是程度的區別,而是有了性質的區別,按生本能心理學的認識,這個區別的最典型和明確的標誌是意識是否存在障礙。

拿抑鬱問題來說吧,抑鬱情緒就屬於1、2類問題,也就是輕中度的心理問題;抑鬱症就屬於3類問題,也就重度的心理問題;重度有意識障礙的抑鬱就屬於4類問題了,就歸精神科管了。

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醫學很強勢,把3類問題,也就重度心理問題劃歸到精神醫學的範圍,這讓我們心理學工作者很無奈,因為精神醫學侵犯了心理學的領地。

心理醫生的稱謂不準確

若把精神科醫生稱為心理醫生,不準確,因為精神科醫生主要解決精神問題,既能用藥也能用心理疏導。把心理老師稱為心理醫生,也不準確,因為心理老師雖然解決心理問題,但不是醫生,也不能開藥。

心理醫生的稱呼,有點類似於我們說把電腦維修部叫做電腦醫院,把啄木鳥稱為森林衛士、樹木醫生一樣。

以強迫症來舉例

強迫思維(強迫想法)和強迫行為,都屬於強迫表現,但只有輕、中度的強迫就屬於輕、中度心理問題,這時候對工作學習的影響不太大、痛苦程度也不太大;如果程度較重了,自身感到很痛苦,對工作和學習的影響也比較大,這就叫重度心理問題了,以上情況都可以找心理老師做心理疏導。

但這後一種重度的心理問題,現在被精神醫學劃到疾病的範圍了,而且在有話語權的層面也取得了傾向性認同。所以,心理學在這方面很被動,有待心理學界的共同努力去改變這一認識。

還有一類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的表現,程度較重,而且伴有意識方面的障礙,強迫表現做為一類症狀從屬於這種精神問題,所以屬於精神問題,要由精神科醫生來處理。

劃分清楚的意義在於實用

為什麼這麼不厭其煩地說明心理醫生不是醫生呢?就在於只有分清楚類別,對普通大眾來說,才能更了解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的區別,才能更明確自己的情況屬於哪類情況而有針對性地做出選擇。

心理醫生不是單純的醫生,而是一種通俗叫法,其中包含了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老師兩種專業人員,兩者處理的問題各有側重,精神科醫生可以用藥和心理疏導的方法處理精神問題者和心理問題者,心理老師不用藥只用心理疏導的方法處理心理問題者。術業有專攻,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努力工作,為更多人帶去健康。

朋友們在心理方面有什麼經歷和經驗,歡迎留言評論和分享。本文系生本能心理學王彥輝老師原創首發,圖片來自網絡,僅用於分隔文字便於閱讀,文圖無關,感謝圖片作者,如有侵權,請速告知,馬上刪除。【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