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法,百看不膩

書法易 發佈 2020-03-01T02:39:39+00:00

王鐸總是飽墨欲滴,一經著紙,便勢如飄風地書寫開來,最終的筆墨呈現純屬自然而然,使得黑白之間又分出許許多多不同層次的色階。

王鐸總是飽墨欲滴,一經著紙,便勢如飄風地書寫開來,最終的筆墨呈現純屬自然而然,使得黑白之間又分出許許多多不同層次的色階。有濃方顯淡,有枯方顯潤,從頭至尾呈現出一種連綿之勢,若大江之水順勢涌開,奔軼絕塵。

「筆神」王覺斯,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端雅的小楷,還是他那飛騰跳躑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應說是一流的。今天我們帶來王鐸行草精品《枯蘭復花賦》,咱們一邊欣賞,一邊解讀。第一眼,就羨煞許多人:

怎麼樣?跳出二王閾限,不少思友似乎要驚叫出來。介紹下吧,《枯蘭復花賦》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綾本,為草書杜律並烏絲欄行書《枯蘭復花賦》合為一卷。第一段為草書,縱25.1厘米、橫220.2厘米;第二段為行書,縱25.8厘米、橫203.9厘米。

說說王鐸的書法特色。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洒脫,淋漓痛快。

戴明皋說:「王鐸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王鐸書法在南亞、日本等國非常受歡迎,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很多業內書法家和研究學者甚至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枯蘭復花賦》前半部分。整體感覺婉轉盤旋、騰挪跌宕,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觀者的眼球,令觀者不由自主地發出嘖嘖讚嘆。雖雋永秀氣,卻百看不厭。

從上面這頁,不能感受到王鐸的墨法之妙。王鐸在墨法方面的嘗試也是超越常人的。在他的作品中,筆法與墨法是不易分開言說的:墨法往往要通過筆法的輔佐來彰顯,而筆法也要通過墨法的大膽運用而顯豐富。這種思維的轉換對學書者而言是有很大的借鑑意義的。

王鐸書法帶給欣賞者的審美感受是多層次的。與其他藝術門類的表現方式相比較,書法運用黑、白兩色來進行創作,顯得有些單調。然而,也正由於這純粹的色彩構成使其成為經典。王鐸的睿智,同時也表現在對黑白色階的布排技巧方面。他把水墨玩得如此徹底、如此成功!


王鐸對草書的突破還表現在其獨特的空間處理上。他的空間意識很強烈。我們甚至可以說,王鐸的草書作品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動感的豐富多元的空間模式。在這動感的背後又蘊涵豐富的內涵——這就是美,這就是王鐸草書的魅力所在。相信,這也是很多思友喜歡王鐸的原因。


啟示:

我們現代人,再去學二王,首先應該學習到王鐸的睿智,他能充分享受二者帶來的不同的藝術快感,深刻把握其間的不同之處與共通之處,任意穿梭其間,久而久之,找到自己心中的「二王」。這是我們很多人難以做到的,或者說,這也是我們很多人的潛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