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電影中的「福建軍團」

福建日報 發佈 2020-01-23T05:53:35+00:00

由福建恆業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誤殺》單日票房1194萬元,票房突破11億元大關,刷新犯罪劇情類型片的票房紀錄,這是福建電影人貢獻的又一部驚喜之作。

21日,電影票房市場大盤報收5193萬元。由福建恆業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誤殺》單日票房1194萬元,票房突破11億元大關,刷新犯罪劇情類型片的票房紀錄,這是福建電影人貢獻的又一部驚喜之作。

碩果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電影收穫了642億元的票房成績,較2018年同期增長5.4%。其中,福建電影碩果纍纍,在業界嶄露頭角,展現出「福建軍團」厚積薄發的力量。

福建籍導演陳凱歌《我和我的祖國》創下29.68億元票房紀錄;王小帥導演在福建連江拍攝的《地久天長》包攬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和 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編劇獎」等獎項;福建籍演員姚晨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送我上青雲》榮獲了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由福建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古田軍號》則喜獲「五個一工程」獎「特別獎」,並攬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最佳男配角獎」雙獎……

一批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佳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折射福建電影聚焦講好「中國故事」、著力創新創造的繁榮圖景。

回歸

繁榮的背後,是一批福建電影人的回歸。

2018年,在上海創業的泉州籍導演、監製、出品人吳飛躍與兩位福建籍電影製片人邱培賢、蔡慶增,為響應平潭大力推進文化影視產業的號召,在當地創辦了福建海角影業有限公司,併合力扶持、出品了電影《第一次的離別》。

影片問世後,榮獲柏林、東京兩大國際A類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項與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三項提名,成為一匹「黑馬」,併入選教育部、中宣部《第39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為平潭本土影視企業的國際化高水平發展開了個好頭。

同樣關注推動著福建電影發展的,還有朱瑋傑。身為80後的他因從小熱愛電影,毅然決然前往北京創業。在近十年的時間裡,他帶領無限自在傳媒在電影營銷上寫下了200億元票房的成績單,實打實地成為了中國電影營銷第一股。

在廈門舉行的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朱瑋傑「回歸」本土,將發行電影、聯合出品、宣發電影項目落地廈門,共同推進環島路四公里影視示範段的開發,打造廈門「影視城市會客廳」。

東風

回望2019的中國電影,著實不易,雖說票房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際卻面臨著融資困難與洗牌期,業界人士將其視為「影視寒冬」。朱瑋傑認為,挑戰與機遇並存,「提高專業能力是立足的關鍵」。

同時,政策面也不斷傳來好消息。

以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為契機,廈門巧借東風,於去年8月出台了影視產業專項扶持政策——《廈門市進一步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同期還發布了《廈門影視產業發展規劃(2019年—2025年)》,為廈門影視產業描繪了發展藍圖。

去年10月,平潭也發布了《平潭影視政策二十條(修訂版)》,在2018年出台的《促進兩岸影視產業合作發展的實施意見(修訂版)》和《促進影視產業合作發展的實施細則》基礎上進行優化修訂,相較原政策更加貼合平潭實際、突出對台特色,綜合優惠力度更大、可操作性更強。

吳飛躍說:「政府對電影產業的重視與支持,給了我們紮根福建家鄉持續做電影的動力與能量。未來將重點創作出品關於『兩岸融合』的題材,拿出更多國際獲獎、有影響力的優秀影視作品,來回饋福建。」


來源:新福建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