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明朝史:大明南北兩處各有一座都城,南明為何還是那麼亂?

龍姑娘說史 發佈 2020-04-16T16:21:15+00:00

因為明朝後面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的清朝,所以圍繞著明清兩朝曾經有過一場激烈的爭論,而這場爭論過後雙方也都各自有了一個新名字:明粉,清粉!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白手起家的皇帝劉邦不算,他老爸能娶個小妾,他自己還是管著十里地面的亭長)。因為明朝後面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的清朝,所以圍繞著明清兩朝曾經有過一場激烈的爭論,而這場爭論過後雙方也都各自有了一個新名字:明粉,清粉!

這次我們聊的是清粉一直用來攻擊明粉的一個明朝制度——兩京制。眾所周知,明朝最開始是在南京建立的,所以南京才是明朝正統的首都。但明成祖(太宗皇帝)朱棣靖難之役後成功打敗朱允炆並登基稱帝,但他的老巢在北平就是北京,但這兩個字,大家懂的),所以朱棣就力排眾議將首都遷到了北平。但朱棣在離開之前卻沒有取締南京的領導班子,也就是說南京和北平一樣都有一套六部制度(兵,禮,戶,工,刑,吏),而這個情況也一直從明成祖時期持續到了明朝滅亡。

上面一段說的是明朝獨有的兩京制度的形成原因,接下來就直入主題,說說南北兩處都各有一座都城,為什麼南明卻還是那麼亂甚至短短几十年就被清朝滅亡?(明朝滅亡後幾個皇室宗親建立的流亡朝堂,巔峰時期與清朝劃江而治,後來被清朝所滅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知道,為什麼崇禎皇帝(明朝最後一任正統皇帝)在李自成打進北平城之前不前往南京而死守北平,最後導致不但他自己以身殉國,就連兩個兒子也沒逃出去。

這個問題筆者有以下二個看法。

第一,東林黨誤國

東林黨指的就是文官集團(說到這兒筆者就想起錢謙益這個混蛋,氣得我牙痒痒),崇禎上台時因為大力整治閹黨(太監集團)以至於東林黨趁勢做大,明朝末年雖然崇禎有心殺賊但朝堂早已被東林黨腐蝕得根基全無。早在李自成打進來的前兩年,就有人提過讓崇禎放棄北平前往南京,但卻被東林黨堅決制止,甚至提出了天子如果逃跑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第二,豬隊友陷害

崇禎皇帝雖然比較死板但絕對不是沒腦子,之前東林黨不讓他走純粹是因為他們感覺北平不一定守不住。退一步說,假如北平真的守不住,筆者相信只要有機會崇禎還是會走的,就算他不走起碼也要安全地將自己的兒子送走。

但問題在於李自成這一次是有備而來,他竟然暗地裡買通了當時北京城外的三個總兵,以至於李自成都趕到北京城下了崇禎才知道,那會兒就算是他想走也已經晚了。可憐崇禎煤山自縊,卻有一半的東林黨都笑呵呵地開城投降了。

隨著崇禎皇帝的殉國以及他兩個兒子的下落不明,正統的明朝皇室宣告滅亡,但在同年南明朝廷就建立了起來,而且臨時國都正好是南京。這下就到了主題,南明朝廷明明有完整的領導班子和半壁江山,怎麼就那麼亂呢?

這個其實還得提到前面說的東林黨,當時崇禎死後,最有權力繼承的是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但東林黨一派卻死活不同意,因為這個福王是當年「國本之爭」的失敗者,如果立他豈不是打了眾人的臉,因此他們主張立桂王。但福王畢竟是最正統的,結果還是在一干人等的擁立下繼位,史稱弘光帝

但弘光帝是被武將擁立的,因此與文臣不和,所以這個政權從建立開始就有問題。果不其然,隨著滿清大軍南下,東林黨果然沒有任何抵抗的就開城投降,而弘光帝則在出逃的路上被抓,弘光朝滅亡。

弘光死後,南明又先後出現了隆武帝和紹武帝,但這二人不但沒有趁著清朝陷入剃髮令的泥濘中主動出擊,反而互相攻伐指責對方,因此被滿清回過身來全部消滅。這二人死後之前的桂王被迫上位,是為永曆帝,永曆帝本來是有希望的,但還是那句話,東林黨誤國。

永曆上位得到了之前的李自成和張獻忠餘部的支持,但在作戰當中南明朝廷卻看不上這些曾經的起義軍,雙方互相拆台的過程中又一次讓清朝找到機會,最終永曆帝也被叛徒吳三桂追到緬甸後殺死,自此,正統的南明朝廷滅亡(後來鄭成功在台灣還沿用南明國號)。

其實說到底,儘管明朝有兩京制,儘管南明最開始有半壁江山,但他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滅亡,亂,不過是一個開始。究其根本,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南明內部紛亂不休,文臣武將打一開始就在爭鬥,一直爭鬥到結束,簡直就是用明朝國運宣告,生命不息,內鬥不止(文官誤國,此言不假)。

說到這兒,筆者仿佛明白了岳王爺(岳飛)當年為什麼而死了,言盡於此,相信各位老哥明白筆者的意思。

參考資料:《經國雄略》 《南明史綱》 《明史》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