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戰爭中法國為何戰敗?數十萬大軍毫無作用,因為少了一個人

不二書史 發佈 2020-01-09T21:02:22+00:00

1862年俾斯麥成為了普魯士的首相,於是普魯士開始了統一德意志地區的進程。僅僅隔了4年,普奧戰爭爆發。當時奧地利是德意志聯盟中最大的王國,普奧之戰實際上決定的就是未來由誰來統一德意志。當然,普奧之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為戰爭史帶來了革新。

1862年俾斯麥成為了普魯士的首相,於是普魯士開始了統一德意志地區的進程。

僅僅隔了4年,普奧戰爭爆發。當時奧地利是德意志聯盟中最大的王國,普奧之戰實際上決定的就是未來由誰來統一德意志。

當然,普奧之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為戰爭史帶來了革新。在這場戰爭中,普魯士動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科技,其中包括了鐵路和電報,當然還有後膛槍。

這些高科技有多重要?

它是普魯士擊敗奧地利的關鍵所在,我們看雙方在交戰之初實力是旗鼓相當的。雙方都動員了約60萬部隊,加在一起參戰人數超過了百萬。



要知道,在幾十年前,歐洲大陸上的大型戰役也就是十幾萬人參戰。比如拿破崙一世吊打二皇期間,雙方拼殺也就十幾萬人。最著名的滑鐵盧戰役中,雙方人數加起來也不過19萬人。

如果單靠普魯士和奧地利,雙方沒有這麼大的軍力。

這麼龐大的軍力哪兒來的?

是雙方下屬聯盟中幾十個王國和公國湊起來的。你出五百,我出一千,加在一起普魯士和奧地利各自拉出了60萬大軍。

雙方的軍事力量都差不多,同屬德意志地區,軍人的素質也沒有相差太大,那麼戰爭的過程中雙方比拼的就是戰術。

普魯士這邊的參謀總長是毛奇。毛奇是當時普魯士最優秀的軍事家,祖上是德意志地區的容克,在大革命期間家族就破產了。



但好歹到了他父親那一代,成為了丹麥的職業軍人,而受到父親的影響,成為軍人是年幼時毛奇的夢想。

但丹麥是個小國,根本沒有辦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於是毛奇報考了普魯士軍校,後成為了普魯士的一名職業軍人。

和很多軍人不同,毛奇的軍旅生涯並不是直接前往戰場立軍功,而是研究軍事理論,他發表了很多軍事論著。

後來土耳其和埃及開戰,毛奇被派往了土耳其成為了軍事顧問。但這場戰爭土耳其戰敗,返回普魯士的毛奇開始研究土耳其戰敗的原因,最終還寫下了一長篇論著。

這篇論著很有用,後來成為了工業時代大規模現代戰爭的戰略思想。



可儘管在研究軍事理論上展現出了天賦,但直到42歲那年,毛奇才成為少校,並且還是一名低級軍官,後來被調去了漢堡管理鐵路。

人家是要當軍事家的人,你叫人家去管鐵路,要是換做別人,那肯定是愛誰誰我不幹了。

但毛奇沒有,在管理鐵路的過程中,他思考到了一件事,鐵路線對未來戰爭會起到什麼作用?

這一思考不得了,直接影響了普魯士未來對外戰爭的勝敗。

57歲毛奇成為了普魯士代理參謀總長,經過他的不懈努力,他終於說服了普魯士高層,放棄了修建要塞的執念,而修建了更多的鐵路線。

而在十年之後,也就是普奧戰爭打響之際,普魯士的鐵路網已經遍布了全國。



說回普奧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普魯士執行的作戰戰術是毛奇的外線戰略,而這個戰略必須依靠的就是發達的鐵路網。

在戰爭的一開始,普魯士軍隊就利用發達的鐵路網,迅速將25萬兵力和超過800門火炮集結到普奧邊境,而電報這一新的通訊手段則解決了遠程機動帶來的配合問題。

普奧戰爭分為三條戰線,通過快速的遠程機動配合,普魯士只用了六周時間便徹底擊敗了奧地利大軍。以三萬七千人傷亡作為代價,消滅了兩倍有餘的奧軍士兵,最終奧地利不得不向普魯士妥協。

當然,在戰爭過程之中,由於電報網並不完善,從而在薩多瓦戰役中普軍雖然大勝,卻沒有能全殲15萬奧軍。

在戰爭結束之後,毛奇吸取了經驗,加快了完善電報網組織的指揮系統。而到了普法戰爭中,鐵路線加電報網為普魯士帶來了另外一場大勝。



普法戰爭是在普奧戰爭的四年後進行的,起因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問題。

在最開始普法兩國都互相不妥協,但最終威廉一世思考到法國強大的軍事力量,於是向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做出妥協。

但和談電報到達俾斯麥手裡後,俾斯麥卻修改了電報的內容。

因為俾斯麥坐在首相的位置上,不是為了讓普魯士成為一方豪強,而是帶著統一德意志地區的使命坐上這個位置的。

俾斯麥拿到這份電報時,正好毛奇也在,於是他問毛奇:有沒有把握擊敗法國?

毛奇給了俾斯麥一個肯定的答覆,於是俾斯麥修改了電報的內容,把威廉一世原本友好的妥協改為了向法國挑釁。

大概的內容就是:你以為你是拿破崙一世嗎?你不是,你只是他一個無用的侄兒,你有本事來打我啊!



這樣一段話,我們可想而知拿破崙三世拿到這份電報時的心情。

反正歷史學家是這樣描述的:拿破崙三世拿到這份電報後,像蠢驢一樣跳了起來!

六天後,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歷史性的一刻來臨了。

法國當時軍事力量很強大,因為實行的是常備軍制,可以隨時調動部隊,不需要做戰爭動員。而普魯士則是募兵制,需要時間來做戰爭動員。

所以拿破崙三世很有想法,想在普魯士沒有完成動員前直接打敗普魯士。可他卻沒有思考到,自己家的通訊系統還停留下拿破崙一世時代。



沒有發達的通訊系統,將軍們找不到部隊,部隊找不到統帥。

從而在宣戰的一個禮拜後,法國才組織起20萬部隊前往前線。

可普魯士則不一樣,普魯士有強大的鐵路網和電報網,迅速就集結了40萬大軍。

後面的故事就如史書寫的那般,普魯士連戰連勝,法國士兵們陷入了擁有數倍敵人的包圍圈,還有很多士兵連前線都沒有到。

而英明神武的拿破崙三世也成為了普魯士軍隊的戰俘,巴黎被攻陷,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世界的割據開始了新的一頁。

威廉一世成為了偉大的君主,而反面人物則是被嘲弄的拿破崙三世。



當然,作為波拿巴家族的成員,拿破崙三世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畢竟波拿巴家族出過兩個皇帝、三個國王、兩個太子、兩個親王、一個攝政王后。

家族巔峰時期可以說是制衡著整個歐洲的,波拿巴家族為何能夠獨步整個歐洲呢?

這和波拿巴家族奮六世餘烈的進攻精神有很大的關係,拼搏精神在波拿巴家族中最重要的教育。

所以不二建議親們可以看看《拿破崙王朝》這本書,讀了這本書我們便能夠知道拿破崙一世的祖上如何卑微地拼搏,一個封建小貴族如何奮鬥成皇。



這本書里不止有拿破崙一世的奮鬥崛起之路,還有整個家族的奮鬥史以及他的親人們如何為了家族而竭盡全力,這些人或許沒有拿破崙一世那般光芒閃耀,他們也許稱不上偉大,但他們為之奮鬥的個人史也值得尊敬。

看歷史傳記可以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因為每個人成功一定的理由,同樣失敗也是這樣。



當我們讀這類歷史傳記的書籍時,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完全的旁觀者來看待這個歷史人物的一生。所謂旁觀者清,從歷史人物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如面對人生的態度,比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心態等等。

不二為各位親們推薦的這本《拿破崙王朝》是法國歷史學家布朗達所著,他從2005年開始至於與研究波拿巴家族史和第一帝國史,從而在內容上足夠專業,並且裡面還首次公布了拿破崙一世的15卷書信。



書的內容好是自然的,價格也非常好,原價118元,現在在頭條上團購只需要59元,喜歡歷史的親們可以點擊下方橫條參與團購,現在下單明天就發貨啦!#年度好書計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