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神秘古國,20萬唐軍曾喪生於此,如今東南亞各國爭著認它為祖

陶陶讀歷史 發佈 2020-04-16T02:57:37+00:00

讀通鑑,知通鑑,用通鑑。今天陶陶繼續為大家講解《資治通鑑》。以下內容,均依照《資治通鑑》講解。南詔,是位於今天中國雲南的古國。唐朝時,由於氣候變暖,導致周邊諸國均處於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其中東突厥、西突厥、高句麗、回紇、吐蕃等國都稱雄一時。

讀通鑑,知通鑑,用通鑑。今天陶陶繼續為大家講解《資治通鑑》。以下內容,均依照《資治通鑑》講解。

南詔,是位於今天中國雲南的古國。唐朝時,由於氣候變暖,導致周邊諸國均處於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其中東突厥、西突厥、高句麗、回紇、吐蕃等國都稱雄一時。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南方的南詔,也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強盛的時期。在唐朝最後的數十年,曾給大唐帶來了數之不盡的傷痛。

在《無敵的大唐:縱使國內四分五裂,仍用最後力氣毀滅了三個強大對手》這篇文章中,我曾將南詔視為「世界性強國」。很多讀者都對我的論斷嗤之以鼻,然而實際上,南詔對於東南亞的影響,或許超越你的想像。

南詔,原本只是生活在雲南洱海周邊的一個小部落。吐蕃崛起後,不斷向雲南進兵。為了防止吐蕃占領整個雲南,唐玄宗於是決定扶植南詔的國王皮邏閣,讓他幫助唐朝看守南大門。之後,南詔果然不負唐朝所望,統一了「六詔」,成為了雲南王。



然而隨著南詔國的不斷強大,其與唐朝也逐漸出現了離心力。同時,唐朝不過將南詔看做自己「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僱傭軍,因此唐朝邊境的官吏對他們肆意欺凌。公元745年,雲南太守張虔陀甚至公然侮辱南詔閣羅鳳的妻子。其後,張虔陀只知理虧,竟惡人想告狀,說閣羅鳳謀反了。閣羅鳳大怒,於是親自帶兵攻打張虔陀,將他斬於陣中。

公元751年,唐朝宰相楊國忠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發動了征討南詔的戰役。當年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領8萬大軍,兵分兩路進攻南詔。此時的南詔國小力弱,於是趕緊向唐朝上表請罪,但同時南詔王閣羅鳳還威脅道:

「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雲南非唐有也!」

對於閣羅鳳的威脅,鮮于仲通只是付之一笑。隨後,唐軍進軍到西洱海,並與南詔主力發生決戰。由於水土不服,8萬唐軍被殺得只剩2萬人,而鮮于仲通則僅以身免。



此戰之後,閣羅鳳自知唐朝必會再次興兵討伐,於是他一方面將唐軍屍體築成京觀,另一方面聯絡吐蕃,被封為所謂的「東帝」。但是閣羅鳳心知,依附吐蕃害多利少。為了日後重新投靠唐朝,閣羅鳳專門在國門前立了一座碑,說明自己背叛唐朝乃是迫不得已。

不久後,唐朝的討伐大軍再次兵臨洱海,而這一次唐軍出動了七萬人。此戰中,南詔誘敵深入,並切斷了唐軍的糧道。到了南詔首都太和城時,唐軍光餓死。病死的人就占了一大半。隨後南詔全軍出擊,唐軍大敗,再次全軍覆沒。

其後,楊國忠又多次進攻南詔,但均以慘敗而告終。《資治通鑑》記載:

「前後死者二十萬人,無感言者,」

南詔之戰,使唐朝損失了太多精兵良將。而這也導致唐朝在數年後,無力阻擋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軍。

與此同時,南詔徹底頭靠在吐蕃的卵翼之下,並與吐蕃一同夾攻唐朝的大後方——劍南道。吐蕃允諾,只要南詔奮力作戰,就會將劍南道賜給他們。但是吐蕃人話說得漂亮,但實際上也是將南詔當成炮灰。

然而一向被唐朝看不起的南詔,仍爆發出令人瞠目的戰鬥力。在吐蕃和南詔的夾擊下,唐朝兵敗如山倒,劍南諸城紛紛淪陷。甚至當地守將哀嘆:「南蠻悍勇,久戰卻不能斃一蠻。」曾經強大的唐軍,連殺一個南詔兵都相當困難。唐朝為看不起南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然而可悲的是,吐蕃人也重蹈唐朝覆轍,開始肆意欺壓南詔。一方面,吐蕃對南詔施以重稅,並在其險要之地設置城堡;另一方面,吐蕃人總是拿南詔士兵作為前驅,而自己則在後方看戲,但好處卻都是自己拿。

於是,南詔便暗中與唐朝聯絡,決定叛蕃歸唐。而與此同時,唐朝名將韋皋進入蜀地,這位被民眾稱為「當代孔明」的人,最終解決了南詔問題。由於韋皋善戰,導致吐蕃、南詔多次被擊敗。公元793年,韋皋擊殺南詔、吐蕃聯軍近9萬人。而吐蕃則將戰敗歸咎南詔,並將南詔王降格為日東王。

這次慘敗,讓南詔與韋皋的關係急劇靠攏。公元794年春,南詔王異牟尋與百官一同與唐朝使節會盟,去掉吐蕃給與的封號,並表示要「生生世世做唐朝的臣屬」。

而就在此時,吐蕃因為和回鶻交戰,損失了大量兵力,因此派人向南詔徵兵。異牟尋假意答應,派出五千士兵前往吐蕃。但在暗地裡,異牟尋卻帶領數萬人跟隨在這些士兵之後。之後,南詔軍趁吐蕃人不備,突然襲擊,在神川大破吐蕃,攻破十多座軍事要塞,擒獲五個吐蕃侯王,同時降服十多萬人。吐蕃人在雲南的長期經營,自此全面崩潰。

而在南詔的支援下,劍南道戰事大為好轉,吐蕃不斷戰敗,最終不再成為西川的威脅。吐蕃人,也嘗到了輕視南詔的代價。此後,南詔雖然號為唐臣,實際卻成為一個獨立政權。而雲南從此時起,暫時脫離中國的掌控,成為當地少數民族的割據之地。

隨著吐蕃和唐朝的衰落,南詔的實力不斷膨脹。對於唐朝邊境,也開始滋生了野心。公元829年,南詔突襲成都外城,俘獲數萬絲綢工匠。導致「土巧散失,良民殲珍,其耗半矣」。而這場戰役,也標誌著唐朝與南詔的戰爭正式打響。

此後,南詔連年進攻唐朝南方邊境,不斷攻城略地。與只搶財物的吐蕃不同,南詔士兵極為殘暴,所過之處皆屠城。同時,吐蕃人害怕炎熱,不耐久戰。而南詔人則習慣於當地的環境,在戰場上死戰不退。因此西川人極為痛恨南詔,甚至說:「西戎(吐蕃)尚可,南蠻殘我!」

在西川,南詔前後俘獲近十萬人。同時,南詔還向安南地區發動進攻,並兩次攻陷安南都護府。在那裡,南詔人肆意屠殺,一共殺死15萬人。其後,南詔又殺入廣西,所過之處「城池皆為灰燼,士庶盡為幽冤」。在南寧,南詔更是殺了10萬多人。



不僅如此,南詔還不斷向南進發,發動對中南半島諸國的戰爭,今天緬甸、泰國、寮國和柬埔寨,到處都能看到南詔士兵燒殺搶掠的身影。

南詔人的窮兵黷武,最終引發了唐朝的重視。公元869年到875年,高駢多次擊敗南詔,殲敵十餘萬人,南詔國大衰,甚至到了征十五歲以下的男子為兵、而讓婦女代替男子耕種的地步。最終南詔被迫向唐朝投降,發誓永不犯邊。由於上層貴族的窮兵黷武,南詔國雖然已經停止了戰爭,但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乾寧四年(897年),漢人權臣鄭買嗣殺死南詔王族800餘人,建立了大長和國,南詔國從此走出了歷史的舞台。

南詔國,雖然在中國只是一個割據政權。但在東南亞諸國看來,卻是一個可怕的「巨無霸」,許多東南亞國家都爭著來認祖宗,在泰國、緬甸等國的教科書中,都將南詔視為自己的祖先。但無可爭議的是,南詔國是我們中國的割據王朝,他們不僅能說漢語,也會用漢字,信奉儒家文化。南詔對於中國,是任何人都無法篡取的。

讀了南詔與唐朝的和戰,不知對於大家是否有啟發。因此欲了解真的的歷史,了解歷史的智慧,應該多讀、細讀《資治通鑑》。畢竟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鑑》。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台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之前的1.3萬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