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晶片的全球之旅

21世紀商業評論 發佈 2020-04-16T04:34:55+00:00

在接受《21CBR》記者採訪時,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給出了答案:「當我們在某一個地方受到了影響,我們有其他的生產鏈代替。疫情最先衝擊的是中國,我們內部調節,大連、成都的生產線一直在線,以100%的量不斷的向全球供貨。隨著疫情席捲全球,比如在馬來西亞,政府決定


文/ 邱月燁 編輯/ 鄢子為

近期,英特爾公布一張圖,講述了一顆晶片的全球之旅:

它先在日本由矽錠切割為光矽片,然後運到美國,進入晶圓廠,進行晶圓測試,切割為晶片。隨後,晶片從美國運往東南亞進行封裝測試,接著包裝成晶片成品出貨,從東南亞運往中國,集成到終端產品上,最後被美國客戶消費。

可以看到,整個過程的分工協作專業且複雜。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給半導體產業鏈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挑戰。半導體是一個全球性產業,雖然晶片的生產製造受疫情影響不大,但上下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只有真正的全球布局,才可以穩定製造和供應網絡體系,才可以更靈活地抗擊未來風險。英特爾全球化的供應鏈布局在這一次疫情中得到了很好驗證,註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我們80%的業務在美國之外,是一個全球化業務。」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說。

不能中斷的生產線

英特爾在全球擁有2,000個客戶,每年出貨量超過10億件,在世界各地設有6個晶圓製造基地和4個封裝/測試製造基地,擁有16,000家全球供應商。

在疫情期間,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英特爾經濟上的收益,也是世界在防疫抗疫、復工復產背後計算能力的支撐,每一個人在家裡工作、在家學習都需要晶片支持。

對於英特爾這樣的晶片巨頭來說,如果上下游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不僅會對自身經營產生風險,也會影響到客戶,甚至波及更多的產業鏈和人群。在生產線布局上,英特爾一直「多條腿走路」,注重備用生產線。

疫情肆虐,英特爾是如何應對的?

在接受《21CBR》記者採訪時,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給出了答案:

「當我們在某一個地方受到了影響,我們有其他的生產鏈代替。疫情最先衝擊的是中國,我們內部調節,大連、成都的生產線一直在線,以100%的量不斷的向全球供貨。隨著疫情席捲全球,比如在馬來西亞,政府決定所有生產都要停的情況下,英特爾動用了影響力,幫助生產線部分開鎖,保持產品供應。同時,我們有以色列、有美國俄勒岡州、有世界各地的調配和總策劃,我相信英特爾的生產鏈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可以為我們的客戶不斷提供產品的解決方案。」

英特爾對生產線的把控和調配,讓客戶幾乎感覺不到疫情影響。

「如果要用英特爾的CPU生產一台計算機或一台設備,有些物料是屬於英特爾,有些不是,我們在全世界進行協作。這一次,英特爾在整個產業鏈上經受住了考驗。」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業務總經理王稚聰介紹道。

中國價值

以「科技無國界」為價值觀的英特爾,紮根中國35年,一直堅持在中國製造布局。

「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規劃,不應被短期的困難所迷惑,要有長遠、完整的戰略規劃。中國的快速反應能力、危機應變能力、產業政策制定和出台的速度與效率,加上多年積累的強大基礎設施、整個產業鏈完整、技術工人隊伍龐大,這是中國的巨大優勢。」楊旭如是說。

面對疫情,中國決策層在第一時間推出了「新基建」的政策,加速數字經濟的推進。「『新基建』就像一個催化劑,這是中國的經濟結構,包括產業在尋求新的發展和升級轉型的機會,從傳統的低成本、大規模製造,朝著增值機會發展。這當中有一些具體技術,AI、5G、雲計算、智能工廠等做支撐,都是「新基建」的範疇……如何完成數據本身的增值,服務於個性化業務,這才是『新基建』對生活、工作、學習方方面面的影響。它不僅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更重要的是數據價值在那裡。」楊旭說。

王銳指出,在網際網路上半場,也就是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領先者。隨著新基建推進、5G大發展,中國必將會成為網際網路下半場的領導者。

網際網路下半場要面對三大挑戰:第一,傳統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智能化的新需求,很多企業需要從雲到端實現全面升級;第二,應用場景多元、複雜化,要推動智能規模化應用,需要根據需求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第三,新的生態還處於發展早期,只有生態高度協作才能帶來產業效益的最大化。

那麼,中國公司應該如何抓住機遇,選擇能夠應對挑戰的技術方案?「僅靠某一方面的實力是遠遠不夠的,真正需要的是全面的綜合實力。」王銳說。

算力與數字化

在新一輪的全球經濟轉型期,技術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疫情之後,算力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數字化不可或缺。

事實上,走在最前端的科技行業,更應該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2020年,是新十年的起點,世界正在重塑,前所未有的變革正在發生,新冠疫情的蔓延,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危機。所謂危機,就是「危」中有「機」。

以中國為例,疫情對社會、經濟生活帶來巨大挑戰,短短兩個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保障有序運轉,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應用井噴式爆發,從錦上添花的應用,變成了未來不可逆轉的趨勢。公共服務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物流機器人、健康碼、人口流動管理等等社會治理措施都在數字化。

「這次疫情表面上讓很多場景按下了暫停鍵,實際上,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會得到加速和更深入的發展。」 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業解決方案部總經理梁雅莉說。

藉此機會,英特爾提出「智能X效應」,既是產業效應,也是經濟效應。萬物智能化帶來指數級數據爆炸,智能科技的發展和應用,釋放數據價值,使產業升級、經濟升級邁向新拐點,也能帶來社會價值和社會效應。

在疫情最前線,英特爾的產品和技術為眾多客戶提供了支持,例如在很多呼吸機上,都有英特爾的FPGA加速器;基於英特爾平台的疫情診斷醫療影像技術、無接觸醫療機器人;AI技術支持的口罩智能生產和檢測系統等等。「疫情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智能數位技術的搭建,不僅可以有利於人類,更是對突發公共事件防範的必備設備。」王銳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