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人魚》看周星馳電影里喜劇外殼所包裹的深刻寓意

雨山午夜場 發佈 2020-02-11T00:30:28+00:00

2016年春節檔上映的賀歲電影《美人魚》是由周星馳執導兼編劇,鄧超、羅志祥、張雨綺、林允領銜主演的愛情喜劇片。

2016 年春節檔上映的賀歲電影《美人魚》是由周星馳執導兼編劇,鄧超、羅志祥、張雨綺、林允領銜主演的愛情喜劇片。這部電影以人魚題材為核心來進行講述,通過環保危機與人性危機的雙重含義,構建了一出現實與魔幻色彩交織下的人性悲喜劇。

影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白手起家的富豪劉軒(鄧超飾)新拍下了一塊地皮,並聯合了女強人李若蘭(張雨綺飾)使用恐怖的聲納技術驅趕魚類,用於填海造地。因為他們對大海及生態的破壞,生活在海里的美人魚只能被趕到了一艘破船里艱難生存,帶頭大哥章魚八哥(羅志祥飾)派出了美人魚珊珊(林允飾)「色誘」劉軒,準備刺殺,阻止填海計劃。劉軒是一個靠自己努力才取得成就的人,雖然表面有錢但實則內心空虛寂寞,他和美人魚珊珊在交手過程中互生情愫。劉軒最終因為愛上珊珊而停止填海工作,但珊珊卻因意外受傷而消失於大海。

《美人魚》在當年一經上映,就迅速創下多項華語影片的紀錄——單日票房最高紀錄、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等等。影片的成功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啟示不僅僅是商業上的,它對於文藝作品創作有一定的引領作用。《美人魚》不僅票房大賣還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除了有周星馳無厘頭喜劇風格的加持,更因為影片所倡導的環保主義思想內涵。

電影《美人魚》從故事的選擇上關注了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電影所敘述的內容無疑是中國現實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在房地產業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當發展影響到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是要單純地追逐經濟利益還是要有所取捨。

環保問題是人們生活的本質,加之周星馳式魔幻喜劇色彩的外殼,讓這部電影有了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核。《美人魚》也從周星馳電影里一貫的小人物形象特點,來訴諸他的英雄主義和生態倫理觀。本文就從人物形象、喜劇特點、環保主題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

01、影片里豐富多元的人物形象,體現出人性的複雜

①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童話故事《海的女兒》是一個美麗而哀傷的故事,小美人魚為了追求愛情,犧牲了動聽的聲音,每日忍受著在刀尖上跳舞的痛苦,最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她愛得無比卑微。然而,時代發展到了今天,電影《美人魚》雖是對童話的里人物形象進行仿照,但在女性人物塑造及故事情節上都有了顛覆性的創新。

電影中的人魚姍姍不再是因為追逐愛情而做出犧牲的美人魚,她是一個保護族人的復仇者。姍姍故意去接近劉軒,想要刺殺他。但陰差陽錯的,每一次的刺殺都不成功,反而變成了一出出鬧劇。劉軒一開始誤會姍姍是一名拜金女,多次接觸之後,慢慢地了解她。她在夜市攤上打工,自食其力,她樂觀善良、質樸美麗、富有同情心。姍姍的善良可愛打動了他,她得到了劉軒的真愛。

若蘭是一名職業女性,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她擁有事業和權力。她是遊戲的參與者,還是規則的制定者。她不但經濟獨立,人格也獨立,不受男性的控制。在電影中若蘭是一個美麗性感但心狠手辣的惡婦形象。當發現劉軒另有所愛之後,若蘭並沒有默默走開,犧牲自己去成全他們,而是拿起了槍去射殺情敵。也因為如此,美麗有錢的她在愛情上敗給了一無所有的人魚珊珊。

人魚珊珊身上有一種「灰姑娘」的特質,以自己身上的善良樂觀吸引了男主的注意,她與生俱來的柔弱感,激發了男主的保護欲。而若蘭貌美自信、叱吒商場,不輸於男性的戰鬥力和財富能力的女強人形象則是一種男性對女性的恐懼表達。珊珊的善良柔軟和若蘭的彪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影片的女性形象更加豐富多元。

②影片中的男性形象

劉軒是一個憑著聰明的頭腦和果敢的性格白手起家的地產大亨,由於年幼時生活貧苦,導致他心理上注重對金錢的追求,他與若蘭謀劃填海的陰謀並從中獲取暴利。劉軒表面上急躁易怒、囂張跋扈,實則內心是個小孩子,既敏感又缺乏城府。為了應對複雜的社會,他戴上面具偽裝成大人,掩飾自我,變成一個唯利是圖的人。當珊珊揭下了他的偽裝面具,一切都在那刻發生改變。在電影的後半部,在若蘭對人魚進行獵殺的時候,劉軒奮不顧身地去救她,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除了男主角劉軒之外,影片里還有一位發揮重要搞笑作用的男性角色——八爪魚。他在人魚中是領導者,也是這場「美人計」的策劃者、組織者。八爪魚喜歡珊珊,他派珊珊去誘惑富豪劉軒,他們本來的計劃是殺死劉軒。但珊珊最後卻愛上了那個人類,致使他勃然大怒。

劉軒本是一個利慾薰心的商人形象,卻因為愛上了人魚珊珊,從而挖掘了內心的善意,後來他捐出了自己的財產用於海洋生物研究,資助學生完成學業,淡泊名利,過上了接近隱居的生活。劉軒心路歷程的變化,也體現出了他的人性自省。八爪魚本是善良的人魚代表,但他也為了家族要殺死劉軒,這也充分說明了人性是複雜的,沒有一概而論的惡與善。

​02、周氏幽默的喜劇外殼裡包裹著的是具有悲劇感的精神內核

在周星馳的電影中,幽默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美人魚》中的周氏幽默可以說無處不在。

比如,珊珊混進劉軒的辦公室,準備刺殺他。在珊珊看準機會後,衝出來準備丟海星時,卻接連被劉軒砸下屬時拋出的菸灰缸、文件冊砸中;看到劉軒打電話,珊珊拋出海星,卻被玻璃幕牆擋回,扎在自己的腦門上; 之後珊珊陰差陽錯被門板擊中,劉軒的舞步躲過了珊珊的骨刀,還踩中了珊珊的手掌,而刺劉軒腳的刀扎在了珊珊的手上;珊珊在清醒後飛身的最後一擊,成為劉軒揮動高爾夫球桿的犧牲品。

在這一系列鏡頭中,珊珊都是在有意刺殺劉軒,而劉軒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將珊珊的計劃化解。周星馳利用這種無厘頭的方式,增加了影片的幽默感,同時也消解了所謂刺殺行動的嚴肅感。

其次,周星馳還在影片中借用其他影視作品以及他自己的作品中的元素進行「仿戲」,來達到幽默的目的。比如《美人魚》開場中的那段 「世界奇珍異獸博物館」,就可看到眾多周氏影片的熟悉元素。還有長白山老虎 「旺財」,蝙蝠俠的耳朵 「雞翅膀」,美人魚 「鹹魚」等等給影迷們帶來會心一笑的效果。而對《射鵰英雄傳》主題曲 《世間始終你好》的借用, 也達到了類似效果。隨著劉軒在電梯上漸行漸遠 的背景,音樂響起,李若蘭、四爺、鄭總先後大 氣登場,幾位地產人的豪華派對,頗有幾分 「華山論劍」 的味道。觀眾聽到這段曲子,自然也會心領神會。

再者,在周星馳幽默元素的背後,往往具有苦澀的精神內核。影片開場時的「博物館」展覽, 顧客完全不買帳,館長只好拿出 「鎮館之寶」 ——浴缸人魚,其實就是館長自己穿著人魚服飾,從浴缸里鑽出來。館長的醜態讓人哈哈大笑,但這種幽默的背後,是館長為了混飯吃 的無奈和辛酸。

在劉軒與珊珊約會的晚宴上,八爪魚作為廚師,想要暗中刺殺劉軒。但接下來的事情八哥沒有料到,六個保鏢從屏風後繞出來,將八爪魚的刀嚇得掉落一地。而兩個廚師把八爪魚的觸角在鐵板上煎烤起來,用刀切、用麵杖槌打,甚至還用絞肉機 來攪碎觸鬚,他齜牙咧嘴忍受著疼痛,最終八爪魚疼痛難忍口噴墨汁飛出窗外。這一橋段帶給觀眾不少歡笑,但笑過之後,內心五味雜陳。

作為香港「無厘頭」喜劇的創始人,周星馳的喜劇電影一直以來都獨具特色,除了「戲仿」 等手段外,周星馳電影往往是在喜劇外殼的包裹下,有著一個悲劇的內核,塑造出一種 「笑中帶淚」的悲劇感。電影中的悲劇色彩,也讓觀眾通過喜劇效果獲得快樂的同時,又陷入思考,感悟到一份心酸。從人魚的種種悲慘處境,體會到周星馳對於環境生態保護的初衷。

​03、立意鮮明的海洋環保主題,折射的是人類的自我救贖

《美人魚》是一部充滿魔幻色彩的人間悲喜劇,從愛情方面看它是一部充滿笑點的喜劇,從環境保護方面看,則卻是一部嚴肅的悲劇。

影片的開頭就把人類對海洋造成的嚴重傷害展現出來:人類向海洋里傾倒污染物,過度捕殺海洋生物,電影中博物館部分也在暗示著如果人類再不反省自身的行為,那麼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海洋生物終將毀滅。

電影里還運用了道具來突出主題,將聲吶作為引起劇情衝突的導火線。電影中用魚缸里的金魚來測試聲吶的威力,金魚瞬間粉身碎骨,聲吶的使用就是利用聲波對水底的目標進行定位和探測的設備,很多研究都表明鯨豚類生物的死亡都和海洋聲吶的使用有關。聲吶的安裝,讓人魚失去了生存的環境。

《美人魚》里穿插多處有關環保危機的影片,深化了主題的同時推進劇情的發展。比如,劉軒看到若蘭暗中對人魚進行血腥的研究,受到刺激後,開始在網上搜索相關的信息,他搜索到的畫面是奧斯卡獲獎影片《海豚灣》的片段。該片是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對日本太地町漁民捕殺海豚的經過進行了真實的記錄。血腥的場面也讓觀眾在現實中拷問自己的道德底線。

在劇情的推進中,影片中的對白也表達出導演對於環境問題的關注。珊珊問劉軒: 「假如地球連最後一滴乾淨的水、一口乾凈的空氣都沒有了,錢還有什麼意義呢?」 水和空氣是人類和魚類賴以生存的根本。《美人魚》將這種拷問切入到劇情之中,激發男主角的生態倫理意識,喚起他對於自我人性的救贖,同時也喚起了觀眾對於環境保護的思索。

在影片里,不管是人魚歷史裡的愛情故事,還是劉軒與珊珊的相戀,歸根結底導演想要傳達的其實是人類文明與海洋文明的和諧統一。影片以劉軒拚死將美人魚珊珊送回海里為結局,暗示這場以利益造成的生態危機終於得以化解以及人類自我救贖成功願望。

總結一下

周星馳的《美人魚》雖然是一部帶有魔幻色彩的喜劇電影,但主題直指現實中海洋所面臨的生態危機。通過美人魚珊珊被海洋家族派出去刺殺房產大亨劉軒並與之相戀的故事,引發人類進行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的反思。《美人魚》不同於童話故事《海的女兒》里小美人魚的悽慘結局,影片中相戀的男女主角得以善終的浪漫色彩,也表達出導演對於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美好願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