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病蟲害及其無公害綜合防治

豬病課堂 發佈 2020-04-16T06:18:57+00:00

近幾年我國香蕉種植面積與產量有著明顯的提升,早在2015年全國香蕉種植面積就已高達541 萬公頃。2019 年西雙版納農業經濟報告顯示,直至9 月份全州香蕉種植面積為21.38 萬畝,產量達13.73 萬噸,較2018 年產量增加了13.7%。

近幾年我國香蕉種植面積與產量有著明顯的提升,早在2015 年全國香蕉種植面積就已高達541 萬公頃。勐海縣地處西雙版納西部,屬於熱帶西南季風氣候,日溫差較大,境內水資源豐富,其優勢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環境為香蕉的種植提供了許多有利條件。2019 年西雙版納農業經濟報告顯示,直至9 月份全州香蕉種植面積為21.38 萬畝,產量達13.73 萬噸,較2018 年產量增加了13.7%。現如今,如何綜合防治香蕉病蟲害,提高無公害香蕉產量已然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以下是筆者就此的分析與論述。


1 常見的香蕉病蟲害及防治措施

1.1 香蕉束頂病

束頂病是雲南地區最為普遍的病害,亦可成為蕉公。香蕉植株受到束頂病毒侵染,會出現葉片邊緣黃化、質脆易折損等症狀。拔節後幼穗迅速伸長後期,若葉片出齊則不現「束頂」,但最終果實較小,且無香味。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局部地區發生香蕉束頂病的幾率最高達10%,嚴重時減產60% 左右,大部分果農將此病稱為「不治之症」。為了從根源上降低束頂病發生幾率,可選用威廉斯8818、巴西等抗病性較強的香蕉品種。

1.2 香蕉枯萎病

枯萎病亦稱為巴拿馬病,可以說是香蕉種植過程中嚴重的毀滅性病害,由真菌侵染引起,通常情況下會直接減產20%,嚴重會導致絕產。成株期植株感染該病後,初期葉緣呈現黃色,並不斷向中部延伸。染病葉片黃色逐漸加深,直至枯萎,最終導致整個植株枯死。儘管也有一些植株勉強成活,但果實質量極低。

該病屬於土傳性維管束病害,在溫度較高、土壤肥地低、排水性能不好的區域大面積發生,10 月份左右是發病高峰期。枯萎病病原有頑固性的特點,難以用簡單的藥物根除,因此防治該病較為複雜。綜合防治時應優選無病蕉苗,嚴格處理攜帶病原的病土,亦可與水稻進行輪作。病害較輕時可噴洒41% 聚砹·嘧霉胺800 ~ 1000 倍液。

1.3 香蕉葉斑病

葉斑病也是雲南地區常見病害之一,其中為害面積最廣的是褐緣灰斑病。發病初期會侵染嫩葉,出現黃綠色病紋後逐漸擴散為黃條紋,繼續擴散最終出現深褐色斑塊,葉片組織乾枯,嚴重時葉片直接死亡。該病屬於真菌性病害,發病率受到氣候環境的影響,若高溫天氣發生暴雨則極易發病。香蕉植株最高染病率達80%,減產30%。為了有效控制香蕉葉斑病,應合理運用綜合防治措施:第一,割除病葉,確保園區整潔度;第二,抽薹開花期選用藥劑保護幼果;第三,現蕾前30 天選用40% 滅病威膠懸劑600 ~ 800 倍液;第四,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提供充足營養,確保香蕉植株茁壯成長。

1.4 香蕉黑星病


該病為害部位主要是葉片以及青果,初期葉片上呈現深色大量深色斑點,後逐漸擴散為不規則大斑塊,嚴重時會使葉片枯死。青果染病則會呈現黑色病部,並逐漸變軟下陷,產生黴菌。該病病原是香蕉大莖點菌,發病率亦與自然環境有著密切關聯,高溫多雨季節極易發生。防治措施為加強田間管理,以套袋的方式為主保護果實,有效隔離雨水以及病菌。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一定劑量的殺菌劑。另外,嚴格控制施加氮肥的時機與量,增施鉀肥,加快植株成長速率。另外,也可施加維生素等調節劑,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1.5 香蕉蚜蟲

蚜蟲是香蕉種植過程中常見蟲害之一,可引發束頂病,對香蕉產量造成嚴重影響。通常情況下8 ~ 11 月蟲害較為嚴重。冬季低溫乾旱季節,蚜蟲附著在葉柄中越冬,復甦後吸取植株汁液養分。蚜蟲具有趨陰特性,集中危害長勢較緩的植株,該蟲害可大肆蔓延擴散。為了有效降低園區內蚜蟲的數量,應當優選不攜帶病毒的蕉苗,園區周圍嚴禁栽植十字花科蔬菜,若發現染病長勢較弱的植株,應合理選用藥劑消滅蚜蟲,再割除染病部位,或直接拔出染病植株,做深埋處理。

1.6 香蕉卷葉蟲

該蟲亦可稱為香蕉弄蝶,在雲南地區尤為常見。若香蕉園區遭到該害蟲危害,則嚴重影響香蕉產量。成蟲為黑褐色,在清晨與傍晚活動。幼蟲直接為害葉片邊緣,吐絲後藏身,並吸取葉片營養。為了降低園內卷葉蟲數量,可人工將植株上附著的蟲苞清除,並集中銷毀。可選用90% 敵百蟲0.5kg,配水400kg,以噴洒的方式為主殺死葉片上的幼蟲。

2 香蕉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治措施

2.1 農業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主要是以栽培來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為香蕉高產創造良好的環境。在栽植過程中可與水稻、甘蔗等進行輪作,有效防治枯萎病,加強園區內環境清潔,選用抗病香蕉品種,結合及時套袋、合理施肥等方式降低蟲害發生幾率。此外,還應及時割除染病枯莖、殘葉、果實,集中燒毀,根除病菌。

2.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結合害蟲生長習性以及適應環境能力來科學防治。第一,以人工方式直接捕殺害蟲或損壞其生存環境,使病蟲難以存活。誘光燈是最為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根據害蟲趨光性的特點來集中消滅。這種方式對夜間活動的害蟲有著高效的誘殺成果,可大大減少害蟲數量。另外,可以根據害蟲特性選用糖、激素等,引誘具有一定趨向性的害蟲。


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以天敵「捕食」為主,遵循自然界的生物鏈規律,不會對香蕉植株造成實質性影響。果農可以通過利用自然天敵、養殖害蟲天敵等方式來清除害蟲。也可以優先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等生物藥劑,降低藥物對香蕉的危害,同時降低投入成本。

2.4 化學防治措施

合理使用化學藥劑可以高效解決危害嚴重的病蟲害,但若化學藥劑使用不當,會留下藥物殘留,不能達到無公害的要求,甚至會起反作用,使果園中的病蟲產生抗藥性。因此,果農應嚴格按照GB4285 中的準則來嚴控用量,並遵循毒性弱、殘留期短的原則,嚴禁使用甲胺磷類的農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