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糧食產量保持120萬噸以上!西安市印發這項方案

西安日報 發佈 2020-04-16T06:35:59+00:00

記者15日從市政府獲悉《西安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指出要實行糧食安全市、區長責任制,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旱作節水、立體種植、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等集成技術,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

記者15日從市政府獲悉

《西安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方案》

(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

《方案》指出

要實行糧食安全市、區(縣)長責任制

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到2025年

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

產量保持在120萬噸以上

圖源網絡

1.培育特色產業

大力發展市民需求的瓜果蔬菜

主導產業:

獼猴桃、奶山羊

特色產業:時令水果:戶太葡萄、臨潼石榴、灞橋櫻桃、長安桃、藍田大杏、閻良冬棗特色養殖業:臨潼奶牛、藍田中蜂 區域特色產業:周鄠沿渭苗木花卉生產區、藍田白皮松苗木生產區、長安和秦漢新城花卉生產區、臨潼番茄制種產業、秦漢新城茯茶產業

穩定糧食生產。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實行糧食安全市、區(縣)長責任制,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旱作節水、立體種植、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等集成技術,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到2025年,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產量保持在120萬噸以上。

做強優勢主導產業。促進以獼猴桃為代表的果業轉型升級,到2025年,完成獼猴桃品質提升、標準化生產面積10萬畝以上。加快發展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現代畜牧業,到2025年,全市奶山羊存欄達到30萬隻以上。做強以瓜菜為代表的高效設施農業,大力發展滿足市民需求的綠色有機蔬菜和特色瓜菜。

做精區域特色產業。按照「多品種、小規模、高品質、好價錢」的思路,加強地方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基地。以戶太葡萄、臨潼石榴、灞橋櫻桃、長安桃、藍田大杏、閻良冬棗等為重點,大力發展特色時令水果;以奶製品、蜂產品、肉類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依託,重點發展臨潼奶牛、藍田中蜂等特色養殖業;以周鄠沿渭苗木花卉生產區、藍田白皮松苗木生產區、長安和秦漢新城花卉生產區、臨潼番茄制種產業、秦漢新城茯茶產業等為重點,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充分挖掘農村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傳統工藝。發展特色食品、手工業等鄉土產業。

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大力發展獼猴桃、羊乳產品和蔬菜加工龍頭企業,不斷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鼓勵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農產品初加工流通。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爭創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

拓展鄉村旅遊業。到2025年,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達到60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達到30個,創建2個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各涉農區縣因地制宜打造2至3條精品鄉村旅遊線路、3至5個鄉村旅遊品牌。

培育農村電商服務業。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平台升級。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快遞物流園區發展,實現有條件、有需求的鎮(街)和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能力及物流配送能力全覆蓋,創建一批市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區(縣)、示範鎮(街)、示範村,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

2.優化空間結構

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特色產業強鎮

優化現代農業布局規劃。建立區域特色、資源優勢、生態承載、環境保護基本平衡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格局空間和產業結構,推動形成生活、生產、生態相協調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在縣域內統籌考慮城鄉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完善縣城綜合服務功能,搭建技術研發、人才培訓和產品營銷等平台。

推進特色產業強鎮建設。發揮鎮(街)上連區(縣)、下連村的紐帶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特色產業強鎮。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重心下沉,向有條件的鎮(街)和物流節點集中。引導特色農業小鎮立足產業基礎,加快要素聚集和業態創新,帶動周邊地區產業發展。

促進「一村一品」示範帶動。支持鎮(街)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引導有條件的村建設農工貿專業村。引導農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農戶聯合建設原料基地、加工車間等,實現加工在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的目標。

3.促進一二三產融合

到2025年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達50家

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由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到2025年,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達到50家。

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建設集種養、加工、銷售、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業+」多業態發展。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智慧農業、循環農業等,拓展農業功能。到2025年,全市力爭建設10個以上田園綜合體。

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支持各涉農區縣(開發區)積極創建各級現代農業園區,進一步明確創建標準,提升創建水平,到2025年,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達到220個以上。

4.推動高質量發展

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監管

強化農業標準化建設。積極發揮標準引領、示範帶動作用,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推進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程標準化生產及農產品倉儲物流(含冷鏈)標準化建設,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監管。

推進綠色化生產。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大力實施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強化肥、農藥、獸藥及飼料質量安全管理,推進廢舊地膜和農業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推行水產健康養殖。到2025年,全市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

實施品牌化發展。積極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識認證工作,做優做強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我市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提高市場化水平。立足大基地,對接大市場,堅持線上線下融合,推動「網際網路+流通」,促進建立立體化營銷模式。統籌農產品產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建設,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幹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引導供銷合作社、糧食流通、大型商貿等企業參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倉儲物流體系建設。

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圍繞農業產業發展技術需求,支持農業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產學研聯合創新,每年組織實施農業技術研發項目50項;推進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每年選派不少於120名科技特派員活躍在農業農村科技服務一線。

促進農村創新創業。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支持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和「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創新創業。加強鄉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藝人和經營管理人才等創新創業主體培訓,提高創業技能。

5.完善政策措施

規範引導工商資本投入鄉村產業

健全財政投入機制。加大農業農村發展專項資金投入,在項目安排上向鄉村產業傾斜,支持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重點品牌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鼓勵按規定對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農村殘疾人就業的農業企業給予相關補貼,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支持中央和我省政策性涉農保險提標、擴面,積極推進我市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工作。各涉農區縣(開發區)要落實國家、省級、市級政策性保險配套資金,充分發揮「三農」保險保障能力。鼓勵我市融資擔保機構加大鄉村產業項目融資擔保力度,拓寬擔保業務類型。引導縣域金融機構提高新增存款在當地投放的比例,重點支持鄉村產業。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優惠政策探索應用於鄉村產業和農村創新創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推廣「統貸聯放」金融服務模式,統籌融資需求、深化聯結機制,圍繞「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提供「信貸+投資+擔保+保險」綜合融資方案,提升農業產業融資獲得感。

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優化營商環境,規範引導工商資本「上山下鄉」投入鄉村產業。加強工商資本跟蹤監管,引導監督企業嚴格依法依規開發利用農業農村資源,不得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產業,不得侵害農民財產權益。

落實和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探索市縣聯動「點狀」供地模式,並將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產生的土地指標,優先用於支持鄉村產業振興。有序開展鄉村閒置集體建設用地、閒置宅基地、村莊空閒地、農業生產與村莊建設複合用地及「四荒地」等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於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入鄉創新創業。

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各類創業扶持政策向農業農村領域延伸覆蓋,鼓勵返鄉下鄉興辦產業。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支持職業學校擴大農村招生。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落實面向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職稱評審支持政策。建立健全農業科研成果產權制度,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農業企業。實施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和鄉村振興巾幗行動。(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張端)

編輯:Mia

審核:文岳、天乙

監製:方覺曉

出品:西安日報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