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經理做事吃力不討好,因為沒搞懂,這個人力資源底層邏輯

喻派職言 發佈 2020-04-16T07:22:44+00:00

很多管理者都很重視「頂層設計」,言畢戰略、商業模式、組織框架,人力資源往往都排在後面,成了保障性因素。


很多管理者都很重視「頂層設計」,言畢戰略、商業模式、組織框架,人力資源往往都排在後面,成了保障性因素。換句話說,人力資源不過是實現戰略目標的工具而已。

但是我們在現實中發現,許多企業的失敗,表面上看是戰略不清晰、資金鍊斷裂等問題,實際上,追根溯源,還是敗在人力資源上面:一把手的決斷力、領導力以及員工的執行力欠佳。應當說,很多一把手有過人的一面,也有平常人的一面,他們既能夠作出正確的決策,也會經常性的判斷失誤。

那么正確的決策從哪裡來?判斷失誤為何常會發生?對於這個問題分析起來非常複雜,遠非一兩篇長篇大論就能說清楚,很多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都非常感興趣,研究出版了很多專著。

綜合起來,一個人做一項決策,通常需要了解和掌握足夠多的相關信息,但是這還不足以能夠作出適當的決策,因為任何一個決策者都會受到自己主觀因素的影響,包括他的態度、價值觀以及對信息的可選擇性。

知識工作者與管理者一樣,他們具有相同的心理結構,需要做類似的自主性決策。

運行在電腦硬體上的編程是底層軟體,用來控制電腦各個硬體工作。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軟體,是應用軟體,在沒有安裝底層軟體的系統上,應用軟體是無法運行的。

「底層軟體」我們通常看不見,但明顯技術含量更高。這就像一個人,他的行為和技能是應用軟體,表面上看很容易被操作使用,但是如果沒有他的工作動機(底層軟體)作為支撐基礎的話,這些應用軟體就沒有辦法運行。

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家麥克米蘭搞的冰山模型(下圖)。


人的能力構成很複雜,就像一座冰山浮在海平面上,海平面以上的部分能夠觀測得到,好比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總是能夠體現出來,但是在知識技能表層以下,一定隱藏著更為深層的東西,就像海平面以下的部分,觀測不到,卻占據著整個冰山的大部分體積。

除了角色定位和價值觀以外,這裡也說說動機和自我認知。

一、動機。我為何工作?是做一份事業還是僅僅為了養家餬口或者兼而有之?我為何做現在的工作?是因為喜歡嗎?我想從這份工作中獲得什麼呢?除了拿一份工資還有能否在這份工作中找到成就感。這些都是動機的範疇。動機問題沒有解決,工作就不會有動力。

二、自我認知。我是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夠做到自我認知是非常難的。比如,我是不是適合做目前的工作?

比如面試的時候你經常問別人:「你有什麼缺點?」這個問題之所以不好回答,就是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後要看對方的自我認知,具體是什麼缺點其實並不重要,因為自己認為的缺點和別人看到的缺點有很大差異,這是正常的,不用過於在於。

但是有很多面試官和應聘者不理解這個問題的實質,陷入了「缺點該不該說,應聘者是不是誠實,這個缺點影不影響當前工作」這些問題的困擾之中,這都屬於作繭自縛和誤入歧途。

一個很好的頂層設計加上自動自發的「底層驅動」,才能構成強大的執行力系統,實現組織的目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