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出了個「錢學森」!頂尖科學家棄美回國,美國:不能讓他走

學妹聊科技 發佈 2020-04-16T07:44:54+00:00

「如果這樣,20或30年後,當我從清華退休時,我會很滿意的。」他想要把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他的所想所見都講出來,讓更多學生理解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這樣,20或30年後,當我從清華退休時,我會很滿意的。」他想要把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他的所想所見都講出來,讓更多學生理解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家長們可以通過書籍讓孩子認識到科學,書籍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朋友,《第一次遇見科學》,它主要打造適合中國3-14歲幼兒系統性科學啟蒙圖書。

愛育兒的小蜂蜜

「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這句話用在錢學森身上最適合不過了!

說到錢學森,大家無不以投出敬佩的目光,在國家危難時刻,錢學森放棄了美國的前途和待遇,毅然選擇了回中國深造,而他為中華民族作出的貢獻,全國人民都會銘記於心。

錢學森在中國獲得了無數的成就,任哪出來一項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錢學森回國之後成為了中國科學院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為中國的原子彈、飛彈推進了至少25年之久!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如今中國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強,如今中國又出了一個「錢學森」,他的經歷如出一轍,放棄了美國富裕的生活,毅然選擇回國報效國家。

施一公少年天才

施一公出生於1967年,河南鄭州人士,他從小就表現出超強的學習能力,而且頭腦非常聰明,上學之後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由於施一公畢業時的成績過於突出,被校方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受教,在此期間,施一公學習十分刻苦,最終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施一公從清華畢業之後,就開啟了赴美的旅程,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讀,由於學習的天賦和能力突出,在美國也備受關注,一直到了30歲那一年,施一公得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提供的實驗室和啟動資金,畢業之後,他成為了一名威望的生物學家,在國際上都有了一定名譽。

施一公心向祖國

施一公回國之前說過:「我回來,就是要拉進中國和世界頂級之間的差距。」

施一公在2008年拒絕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的邀請,更是拒絕了美國給出的上千萬美元,毅然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國家,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回到了清華大學之後,施一公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當中,經過了幾年的努力,施一公在清華大學打造了生命科學研究實驗室,並成為了世界上頂尖研究機構。

回國後的第3年,施一公獲得了塞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2014年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獎勵他過去15年為研究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而且施一公是首次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他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中國的科學家不比任何國家的差。

施一公育人為先

施一公回國後辨明:「我回國最根本目的是為了教書育人。」

施一公回國之後,不僅僅要為國家作出科研貢獻,最重要的是為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他曾經表示過,如果我只是為了科研的話,普林斯頓大學是我最適合做研究的地方了,我完全沒有必要回到清華大學。

可見施一公回到清華的目的不僅是做科研。他說過,回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教書育人,他認為當代大學生身上缺少理想和拼搏努力的精神,最重要是沒有一個好的科學思維。施一公想如果能正確去引導孩子,中國一定會出現很多的科學家為國家做貢獻,以建設國家為動力驅使孩子一步步前進。

科學思維算是中國教育的一種缺失,像日本、德國等等國家就很注重科學研究,這也就為什麼世界上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科學獎都屬於這兩個國家。

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要從小時候開始,家長是否覺得科學是難以理解?深奧?遙不可及的?

其實不是這樣的,尤其是對於3-10歲的孩子,只要父母稍微有點用心,是完全有能力去初步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

96個科學主題,涵蓋4大科學領域,幫助有遠見的家長共同培育,了解獲取知識的方法,讓孩子擁有辨別、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