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子良將之殤,羅貫中寫死三個,還有個居然下落不明

阿斗不傻 發佈 2020-02-07T17:43:55+00:00

三國演義中,蜀漢有五虎上將三賢相,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四英將十二虎臣。當時司馬懿認為有詐,可是張頜堅持要追擊,最後司馬懿擰不過張頜,派遣張頜追擊,結果中了諸葛亮埋伏,在和魏延關興的交戰中,將張頜引導木門道內,最後被巨石滾落,阻隔了前後去路,進退無路的張頜,被蜀軍萬箭齊發給射死了

三國演義中,蜀漢有五虎上將三賢相,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四英將十二虎臣。

中國歷史一直有三五十二之說,所以關於三五的典故應算最多的。

按名氣而論,蜀漢五虎將應是最著名的,無論任何三國遊戲,五虎將都是武力前十占三四存在。

而和五虎將能齊名的,在三國時代,當屬曹魏五子良將,至於東吳十二虎臣,貌似等級差了點。

(蜀漢五虎將)

這五子良將就是著名的張郃、張遼、于禁、徐晃。

以上五個人都屬於曹魏的外姓將領,也就是不輸於曹氏和夏侯氏的突出將領。

按照爵位而論,大量的將軍都屬於三品武將,四征(征東南西北)、四鎮(東南西北)、四安(東南西北)、四平(東南西北)、前右左後(將軍),屬於名號順序。

依據此等爵位高地排序,那麼曹魏五子良將爵位順序應該是:征西將軍張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後將軍徐晃。

(曹魏五子良將)

至於為何張頜的排位最高,原因也很簡單,他活的最久。

那麼他們在三國演義和正史中結局有何不同?羅貫中做了那些改動?我們繼續看!

(壽命最長的張頜)

第一個:征西將軍張郃

三國演義:張頜之死一段描述是,蜀漢北伐,李嚴後方謊稱東吳來犯,最後無奈的諸葛亮退軍。

當時司馬懿認為有詐,可是張頜堅持要追擊,最後司馬懿擰不過張頜,派遣張頜追擊,結果中了諸葛亮埋伏,在和魏延關興的交戰中,將張頜引導木門道內,最後被巨石滾落,阻隔了前後去路,進退無路的張頜,被蜀軍萬箭齊發給射死了。

三國正史:關於張頜之死,羅貫中三國演義基本忠實了歷史,當時蜀漢第四次北伐,張頜領軍追擊蜀軍,諸葛亮則決定退守祁山,張頜也確實追擊到了木門谷,最後在交戰中,被箭矢射中右膝,行動不便後陣亡。

唯一的區別則是,三國演義中是張頜堅持要追擊蜀軍,而根據正史《魏略》中的記載,張頜是被司馬懿陰死的,原本張頜不願追擊,是司馬懿強命張頜追擊,目的則有借刀殺人意味在裡面,張頜一死,曹魏軍中就再也沒有人可以牽制司馬懿了。

(張遼)

第二個:前將軍張遼

張遼應算是三國中,曹魏陣營人氣最旺的角色了,文武雙全,才堪出重。

三國演義:演藝中的張頜之死,在夷陵之戰後,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之後吳蜀和好。

吳蜀和好惹怒了曹丕,於是一氣之下曹丕發兵30萬人親征東吳,可是曹丕打仗不咋地,座艦居然被東吳艦隊埋伏,退卻過程中,曹丕遭遇丁奉截殺。護衛曹丕的張遼迎戰丁奉,交戰過程中,被丁奉射中腰部。負傷的張遼北徐晃救下後和曹丕一起退走,回到許昌之後,堅持沒幾天就箭瘡迸裂去世,被曹丕厚葬了。

三國正史:在正史中,張遼之死完全不是演藝哪個模樣,話說曹丕繼位第二年,張遼駐守雍丘時候,染了重病。重病時,孫權派軍攻擊張遼駐地,公元222年,張遼面對東吳軍進犯,帶病堅持戰鬥,順利擊破了東吳呂范軍的攻勢,也因帶病出征,最後積勞成疾,死於江都。死後追諡剛侯,年僅54歲的張遼就這麼被累死了。

(樂進)

第三個:右將軍樂進

三國演義:這個右將軍樂進,在三國演義中屬於被羅貫中先生遺忘的角色嗎,演藝中最後記載是,曹操南下討伐孫權,東吳軍凌統叫征,曹軍派樂進迎戰,兩人鬥了五十多回合不分勝負,最後曹操使陰招,讓曹休放冷箭射殺凌統,人沒射到,射了馬。凌統落馬之時,樂進趁火打劫刺殺凌統,結果被甘寧報復性的一箭射中面門,翻身落馬後,兩軍鳴金收兵,各自救人回軍營,樂進中箭,曹操親自看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樂進再也沒有在三國演義中出場,至於死沒死演藝沒說,估計這小角色,羅貫中老爺子不願意寫了。凌統也因為甘寧救命之恩和殺父仇人甘寧和解了!

三國正史:在《三國志》記載中,樂進在和李典、張遼一起合力在逍遙津打破孫權之後,因功升為右將軍,最後駐守地方,此後在無戰績,直到建安23年病逝。也就是說,樂進即沒有凌統單挑,也沒有中箭,屬於自然病死的。

(于禁)

第四個:左將軍于禁

于禁無論演藝還是正史,都是個悲劇人物,悲劇根源就是被關羽弄的晚節不保。

三國演義:關羽水淹七軍,威震中原俘虜了于禁之後,落敗的也快,最後俘虜于禁回到了曹魏。

曹操並沒有追究于禁的罪過,不過曹丕並沒有爹的大氣,在曹操死後曹丕承襲魏王爵位,封賞大小官僚,追諡曹操為武王安葬鄴郡高陵,曹丕命令于禁去拜謁高陵。于禁前往曹操墓之後,只見墓地壁畫上,關雲長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畫面栩栩如生。畫面上的龐德寧死不屈,于禁卻拜服求生,面對曹丕的故意羞辱,于禁羞愧成疾,不久後就病死了。

(悲催的于禁)

三國正史:三國志記載中,于禁被關羽俘虜,後來關羽戰敗,于禁就被東吳關押了起來。

夷陵之戰前,孫權為了緩和於曹魏關係,主動向曹丕稱臣,進而將于禁遣返回了魏國,曹丕一見於禁「鬚髮皓白,形容憔瘁,泣涕頓首」,也於心不忍,封于禁為安遠將軍。

指望事情過去的于禁,沒想到曹丕如此記仇啊,後續曹丕讓于禁出使東吳,出發前讓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懷著悔恨去祭拜曹操的于禁,在高陵中見到了曹丕讓人特意畫的壁畫,壁畫上關羽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屈于禁拜服求生,一頓羞辱之後,受不了的于禁回家後就病死了。

(徐晃)

​第五個:後將軍徐晃

三國演義:在演藝中諸葛亮北伐開始,駐守上庸的孟達聞聽蜀漢大軍北伐,宣布叛亂,徐晃統帥大軍討伐孟達,殺至上庸城下孟達堅守不戰。

徐晃率軍衝鋒,卻因為坐騎不聽使喚,居然一路衝鋒直接衝到了護城河邊,徐晃到了護城河邊,居然不想著退回,居然在河邊高喊:「反賊孟達,早早受降!」

這下把孟達氣的不行,開弓就射,只見那弓箭如長眼一般,射中徐晃額頭。徐晃後續被曹軍救回營帳,取出箭矢之後,當晚就死了,死時59歲!

三國正史:三國志中關於徐晃最後的記載是曹睿上位之後,當時的徐晃領兵駐守襄陽,和東吳諸葛瑾對峙。因為對峙有功,增了封邑兩百戶,最後結局是病死駐地。

以上就是曹魏五子良將在演藝和正史中的不同結局,羅貫中老爺子牛啊,五子良將在演藝中,除了樂進生死不知之外,幾乎個個都死於非命,雖然我是蜀漢粉絲,可這結局,也有點太那啥了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