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簽訂慈禧龍顏大悅說出這種話而李鴻章卻悲痛吐血

嗨嘍kim 發佈 2020-06-11T23:33:00+00:00

《辛丑條約》簽訂慈禧龍顏大悅說出這種話而李鴻章卻悲痛吐血900年5月,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聯軍很快攻占天津,進入北京。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匆忙西逃。就在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先是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布「罪已詔」,表示「既有悔禍之機,宜頒自責之詔」。

《辛丑條約》簽訂慈禧龍顏大悅說出這種話而李鴻章卻悲痛吐血

900年5月,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聯軍很快攻占天津,進入北京。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匆忙西逃。就在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先是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布「罪已詔」,表示「既有悔禍之機,宜頒自責之詔」。隨後命令兩廣總督李鴻章、慶親王奕勖為全權大臣,與八國聯軍進行談判。

  當時,李鴻章已經77歲了。垂暮之年的他,依然被朝廷派來「揩屁股」。這是李鴻章的悲哀,還是整個大清帝國的悲哀?

  當年7月,李鴻章離開廣州,乘坐一艘俄國軍艦北上。臨行前,南海知縣裴景福問他,可有辦法,制止內亂,讓國家少受損失。李鴻章搖頭緩緩回答:「內亂如何得止?我不能預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緩年分,尚不知做得到否?吾尚有幾年?一日和尚一日鍾,鐘不鳴,和尚亦死矣!」

  李鴻章深知,這個國家的衰敗墮落,不是他一人之力所能挽回。他所能做的,是竭盡全力,延緩衰敗墮落的時間而已。

  當年9月,李鴻章抵達天津。在短暫的停留後,李鴻章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北京的情況比天津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如時人的記錄中所言:「京師屍積遍地,腐肉白骨路橫」,「火焚數千萬家,晝夜烈焰騰空」。在已成廢墟的直隸總督府前,一位七旬老人徘徊良久,觸景傷情之際,突然像個小孩子一樣嚎啕大哭。這位七旬老人,叫李鴻章。

  

  圖片來源於網絡談判開始了,這是一次長達9個月的艱苦談判。八國聯軍提出議和談判的六項原則。第一條就是「懲辦禍首」。眾所周知,挑起八國聯軍侵華的「禍首」就是正在狼狽西逃的慈禧太后。李鴻章當然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必須不惜任何代價,不讓八國聯軍追究慈禧太后的責任,這也是慈禧交代他不得不完成的任務。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不「懲辦禍首」的代價,就是犧牲整個國家的主權。當時中國人有4.5億。西方列強就提出「人均一兩」,以示侮辱。於是,大清帝國要向八國聯軍賠款4.5億兩白銀。只要不追究慈禧太后的責任,一切都好商量。4.5億兩白銀又算什麼呢?朝廷回電:「應准照辦。」真正做到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最終,1901年9月7日,李鴻章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近代以來最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慈禧得知《辛丑條約》成功簽訂,而自己又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後,高興的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作為條約的簽訂者,李鴻章何嘗不知道條約對中國的巨大損害。他簽字回去的當天晚上,就大口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醫生診斷為,判斷是胃血管破裂。隨後的兩個月,李鴻章的病情急轉而下。11月7日,躺在病床上的李鴻章忽然嘴唇喃喃顫動,兩行清淚從眼窩中滾出。片刻功夫,李鴻章就氣絕而亡,享年79歲。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鴻章死亡時,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正在回京的路上。慈禧太后在黃河岸邊的輝縣收到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不禁當場崩潰,與光緒皇帝一起大聲痛哭,「太后及帝哭失聲」。十分諷刺的是,《辛丑條約》後,慈禧為自己可以逃脫罪責而竊喜不已,而李鴻章作為合約的簽訂人卻在心理和生理上飽受巨大的折磨。小編不得不說一句:太后娘娘心真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