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廠商陸續出現虧損,新型顯示產業未來出路在哪裡?

數據中心觀察者 發佈 2019-12-16T14:51:16+00:00

隨著新型顯示技術進一步發展,今後新型顯示產業將朝著超高清、大尺寸、柔性方向快速疊代。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布局上我國已經由被動跟隨走向主動出擊,10.5代線的投資開創了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新的競爭格局。

隨著新型顯示技術進一步發展,今後新型顯示產業將朝著超高清、大尺寸、柔性方向快速疊代。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布局上我國已經由被動跟隨走向主動出擊,10.5代線的投資開創了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新的競爭格局。但是,如今顯示技術除了主流的TFT-LCD之外,還有OLED、QLED、印刷顯示、Micro LED、雷射顯示等技術。

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關鍵材料與核心設備面臨「卡脖子」風險

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嚴重依賴進口,光學膜、OCA光學膠、蒸鍍機等關鍵材料與核心設備被惠和(Keiwa)、三菱(Mitsubishi)、佳能特殊設備(Canon TOKKI)等日本企業壟斷。在「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過往數十年運作良好的全球化分工體系很可能頃刻間瓦解,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將導致一旦出現上游斷供,下游廠商將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替代品,企業的生存和產業鏈的運轉都將面臨巨大的「卡脖子」風險,2018年的中興事件與今年的日韓爭端無疑都是明證。

2、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亟待進一步增強

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已進入全球第一陣營,但自主創新能力仍總體落後於韓國、美國、日本等國,部分核心技術尚處於追趕階段。如在Micro/Mini LED領域,我國廠商對以巨量轉移(Mass Transfer Printing)、全彩顯示(Full-color Display)為代表的核心技術的掌握程度較低。從專利數量上看,我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華星光電和美國企業X CELEPRINT申請的Micro LED專利數分別為140項、135項,位列全球第一、第二位;但從專利「含金量」上看,我國廠商申請的核心技術專利數占總專利數的比重較低,華星光電核心技術專利占比僅為14%,與X CELEPRINT 87%的核心技術專利占比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3、產業生態體系不健全導致產能結構性過剩

目前,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生態體系仍不健全,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依然突出,在高端產品、新興技術等領域的配套能力依舊薄弱。從生產環節看,我國OLED產業產能集中在低附加值領域,如在OLED發光材料生產中,粗體、中間體等生產環節產能較為充足,升華提純環節則面臨產能匱乏的問題。分技術領域看,現階段我國OLED領域產能過剩,重複建設、盲目投資等問題較為突出,QLED、Micro/Mini LED等新興技術領域則相對缺少資本關注,產能布局相對較少,尚無法對高端產品、新興技術等領域的配套形成有力支撐。

顯示行業急需國家產業扶持

有行業人士指出,十幾年前的三星,正是趁著液晶面板進入衰退期,此前占據行業優勢的日本企業紛紛放棄陣地之際,傾全力進行反周期操作,最終實現了存儲晶片和液晶面板行業的崛起。而其背後是韓國政府的重資金持續輸血。正是依靠政府的大力幫扶,才使得三星等巨頭企業能夠一次次不懼巨額虧損,依靠逆向投資搶占產業制高點。而這次,中國企業面臨著雙重歷史重任——LCD陣地的承接和OLED等新型顯示行業陣地的攻堅,這就需要從產業鏈上游發力,同時還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

據了解,全球最大液晶面板生產商京東方當年進入液晶面板領域並實現迅速成長,一方面依靠各地政府在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從而進行液晶產業的逆周期投資;另一方面則是依靠東旭光電等具備上游核心研發能力的本土企業支持,從而使的其具有與康寧等國際巨頭在上游液晶玻璃基板等關鍵核心材料上的議價能力。

因此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能否在新一輪顯示技術更替中迎頭趕超,事關中國整個顯示行業的未來發展命運,基於顯示技術在未來應用的廣泛性,其重要性不亞於晶片技術,需要政府通盤考慮,整體布局。如果擁有多年顯示行業技術積累的東旭光電等本土上游企業能獲得政府馳援,順勢強化布局OLED技術,或將為中國OLED產業發展掀開新篇章。

顯示市場未來的走向

許多企業早就預見了未來的顯示市場走向,紛紛在顯示技術上有所布局,而布局不僅僅體現了企業對行業走向的把握,反過來也會影響行業走向的進程。越多的企業對於某項技術進行布局,這項技術就會發展越快!

像OLED技術如果一直由韓國兩家大公司把持的話,對於OLED技術的發展就會十分不利。好在許多國內的公司在這項技術上也沒有鬆懈,京東方率先突破了韓國技術壟斷可以量產OLED螢幕了,這也預示著這項技術將會越來越成熟!

蘋果公司就為了在顯示面板上不再吃虧,不再受制於老對手三星公司,下定決心通過收購Luxvue公司積極開發新一代顯示技術Micro LED。此外,鴻海、索尼、三星、京東方等面板廠商也在圍繞Micro LED進行布局,但就目前來看,短期內難以取得成效,Micro LED想要量產難度十分之大。而有了這些企業做為量產Micro LED的推手,在這些企業的推動下,Micro LED顯示時代會更快來臨!

目前布局Mini LED的企業主要為大陸和台灣企業,像三安,國星,瑞豐,晶電,隆達。就目前掌握的技術,實現Mini LED量產的時刻其實已經不遠了。值得一提的是,把持了OLED顯示屏的韓國三星公司向三安光電訂購了三安光電幾乎一整年的Mini LED顯示屏產能,看來也十分看好Mini LED顯示技術!

反過來我們看LCD顯示,LCD顯示的本身擁護者也不在少數,有三星,索尼,夏普,京東方,TCL等等。有了這些企業的支持,LCD也將持續的進步,可以頂住壓力,加快成長,研發更多新產品面世,同時可以更從容的面對各家顯示技術的衝擊。像近來觸摸屏的興起,和LCD拼接技術的進步,又為LCD奪回了許多陣地!而LCD顯示本身經過這麼多年和CRT,DLP,等離子等顯示技術的鬥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獲得了各大市場的認可,相信在這次顯示技術的戰爭中LCD還是會有不俗的表現!

當然還有其他的顯示技術加入進來,像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還是建立家庭影院,開始應用投影設備,這是一種雷射顯示,而雷射顯示的興起也將衝擊著這個市場,給這個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未來顯示市場將會如何走向是所有顯示行業人員關心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部分人都認為LCD顯示將慢慢走下顯示霸主的寶座,一個細分領域更加明確的顯示市場將漸漸形成,而只有細分領域越來越明確才是一個行業該有的走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