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服務的教科書式案例:京東企業業務

羅超頻道 發佈 2019-12-16T19:41:09+00:00

隨著人力等各項成本的與日俱增,降本增效成為企業經營的核心目標。與此同時,各行各業都面臨日益顯著的增長壓力,對存量市場的深耕不再以壟斷為最終目標,向效率要增量,以創新謀發展,靠開放求共贏,成為行業共同認知。精益化管理成為企業經營的新趨勢。數字化讓企業精益管理夢成真什麼是精益化管理?

隨著人力等各項成本的與日俱增,降本增效成為企業經營的核心目標。與此同時,各行各業都面臨日益顯著的增長壓力,對存量市場的深耕不再以壟斷為最終目標,向效率要增量,以創新謀發展,靠開放求共贏,成為行業共同認知。精益化管理成為企業經營的新趨勢。

數字化讓企業精益管理夢成真

什麼是精益化管理?企業又該如何實現?

精益管理的概念始創於豐田大野耐一的即時生產(Just-in-Time,簡稱JIT)概念,其核心是在企業的生產環節及其它運營活動中徹底消滅浪費現象。從字面意思來看精益管理體現在兩個維度:1、「精」——少投入、少消耗資源、少花時間,尤其是要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投入和耗費,高質量增長。2、「益」——多產出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升級的目標,精益求精。

降本的同時要增效,不斷創造新價值的同時減少浪費,多年來企業都在追求同時達成兩大目標。常見的降本增效手段有提倡節約、提高效率、取消庫存、減少員工、流程再造等,然而,只做到這些很難做到價值再造,新時代要有新方法。

日趨成熟的數字化技術,可謂生逢其時。在以AI、大數據、區塊鏈、IoT、雲計算和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驅動下,數字化讓世界運轉智能化,企業經營精益化是大勢所趨。

12月12日新華網主辦了一場名為「數字化時代企業精益管理」的研討會,用新華網產經中心總編輯段世文的話說,「我們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整個社會都被數字化浪潮席捲。數字時代的影響無處不在,每個企業都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但又不知如何布局。」而新華網舉辦這一研討會的目的,正是要讓企業家與專家學者一起探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熱點與難點,思考企業數字化轉型之道,給出企業精益化管理的答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王建國在研討會上表示,數字化經濟可以徹底改變傳統企業的盈利模式:「原來要麼把競爭者趕出行外,要麼通過壟斷市場搶消費者的剩餘。現在呢?運用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發現市場機會,進行商業模式創新,達到企業與顧客、關聯顧客和合作夥伴在跨行業價值網中共同創造和交易價值,達到互利共贏三方獲利,而且利益要大得多。」數字化不只是會提高效率和減少成本,而且可以推動內外協同的業務創新,後者越來越重要。

在轟轟烈烈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趨勢下,2019年出現了一個明顯趨勢,就是網際網路巨頭在B端發力,騰訊提出產業網際網路戰略,百度強力推動AI產業化,阿里提出商業作業系統概念,京東企業業務、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多條線共同發力B端,在網際網路巨頭外,就連平安這樣的巨頭,都對B端興致勃勃。

站在宏觀角度來看,數字經濟與產業經濟的水乳交融正在加速。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4.8%,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企業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擁有領先的數字化能力的網際網路巨頭將成為重要推手,關鍵是怎麼做?

京東企業業務如何助力精益管理?

在「數字化時代企業精益管理」研討會上,京東企業業務成了數字化助力企業精益管理的樣本。

京東企業業務前身是京東企業購,是京東面向政企電子化採購場景推出的平台。在連續三年坐穩政企電商採購市場第一交椅後,京東企業購在2018年更名為京東企業業務,在採購外覆蓋智能供應鏈、智能製造、數據及技術服務,涵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維度,打造「企業服務綜合體」。

在11月底的舉行的合作夥伴大會上,京東企業業務公布的成績單顯示,七年來其成功降低企業18%採購成本、提升企業45%採購效率,累計為中小企業用戶節省綜合成本超過500億元,已擁有超6000個大企業客戶,超700萬活躍企業客戶。

可以看到,京東做B端業務不是跟風,而是有多年積累。京東企業業務在B端耕耘多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形成了獨特的套路。

1、抓痛點。

京東從電商購物起家,解決了用戶網購家電3C產品的痛點,一定程度是中國家電3C電商的標準締造者。京東企業業務瞄準的企業痛點同樣是「購物」,即政企電子化採購。

在電商大潮下,政企採購跟消費市場一樣出現了線上化的趨勢,且增速更猛。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企業電商化採購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8年我國企業電商化採購市場規模約為360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80%,預計到「十三五」末這一市場將到達萬億水平。

與個人購物不同,企業採購市場更加複雜,產業鏈條長,重資源、重周期、重服務,大部分線上採購平台在商品管理、客戶需求和服務整合上做得都很淺,企業線上採購體驗一直很差。瞄準企業線上化採購中的痛點,京東率先布局企業購後,又率先布局智能化採購。

早在2018年,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企業業務事業部總裁宋春正就指出:電商化採購只是企業採購的3.0階段,現在已經進入了4.0(智能採購)時代。在11月底宋春正提出:2020年京東企業業務將助力所有合作夥伴實現智能化採購。

在新華網舉辦的研討會上,京東企業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李靖詳細介紹了京東智能採購,京東企業業務技術布局的核心在於以「智能化」打造符合企業複雜管理需求的「體系化」服務,實現商業邊界的非線性跨越和行業價值的共振,京東企業業務已圍繞採購事前的計劃編制、商品選購,事中的履約配送、對帳支付,事後的資產入庫、管理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形成了涵蓋「企業採購需求智能化、運營管理智能化、服務智能化、資產管理智能化」的智能化採購方案。

以計劃編制為例,京東企業業務基於AI技術打造了需求智能認知引擎和智能預測引擎,針對企業服務的碎片化和非結構化需求的變化趨勢,訓練了超過500個專業化場景,實現1000萬商品池的需求匹配和5萬次的採購預測行為。

得益於京東領先物流倉儲體系、售後服務體系、智能採購布局,截至2018年京東企業購已連續三年坐穩政企電子化採購頭把交椅,並成為京東的一張王牌業務。在通過智能化採購解決企業電子化採購的痛點後,京東企業業務開始打破邊界,給企業提供更多服務。

2、做減法。

企業經營涉及到方方面面,人財物事、人機料法、採購生產倉儲銷售營銷人事投資等等環節,可以說,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宏大的話題。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行業出現了不同玩法,有的是「通吃」,提供基礎平台什麼都滿足;有的是「專吃」,依託核心技術解決企業單點問題。

超6000個大企業客戶,超700萬中小企業客戶,均有大量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不過,京東企業業務,則是採取「做減法」的思路。基於採購場景下的優勢積累,京東企業業務在2018年轉型「企業服務綜合體」,這不是一個什麼都做無所不包的企業服務集合,而是以採購為起點的上下游環節的數字化:智能供應鏈、智能製造和數據及技術服務,這些均是京東企業業務在服務企業智能化採購需求時,自然延伸出來的場景,也是京東企業購更名到京東企業業務的原因。

企業採購數字化的前提是商品標準化,然而,企業生產採購中最重要的工業品一直存在不夠標準化的問題。京東企業業務成立工業品業務團隊,建立工業品商品標準、打造數字化工業體系,基於多年電商管理經驗,通過技術對商品實行SKU數字化管理,幫助企業應用AI技術建立知識圖譜進行工業品原始信息識別,截至目前,京東工業品已累計建立3000萬個工業品商品數字化標準。

在解決企業採購需求的過程京東企業業務形成了智能供應鏈能力,京東工業品形成集尋源系統、商品採購管理、履約交付、對帳支付及售後服務於一體,覆蓋供應鏈管理上、中、下游的管理行為數字化及資源服務一體化的平台。

實際上,京東企業業務的智能製造、數據和技術服務能力,均是以採購這一核心優勢場景為起點再擴大服務半徑,而不是跳躍到一些毫無基礎的領域去給企業做數字化服務,這意味著,京東企業業務做減法不只是可以聚焦,而且是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因此更有勝算,截至目前,京東企業業務各個線進展都不錯。

3、建生態。

這一點是優秀的企業數字化服務巨頭的共同選擇,因為企業數字化需求複雜、多變、豐富,不是任何一個公司可以滿足得了的。只不過,京東企業業務的生態顯得尤為不同,京東企業業務存在的原因就是因為要解決夥伴的採購需求,許多時候是在幫助夥伴更好地服務客戶來實現價值。

京東企業業務一直在招募更多夥伴一起來服務好其客戶。

比如京東上線了京東商用PSI(Product Service Integration)平台,以客戶為中心聚合售前諮詢、設計商、品牌商、服務商等合作夥伴,提供覆蓋需求歸集、方案設計、服務履約、售後服務、資產回收等環節線上線下協同的一體化服務,在合作夥伴大會上,李靖介紹京東企業業務通過PSI幫助一家地鐵公司完成地鐵內所有的辦公家具和環境的設計,整個過程都是智能派單,這是京東企業業務智能服務的一部分。

再比如京東企業業務推出了中小企業城市服務計劃,以城市為單位,聯合本地服務商夥伴走進園區,打造集方案諮詢、設備安裝、維修、租賃回收一體化的服務,為中小企業的高效運營提供保障。

構建生態對京東企業業務來說已是一個系統工程,歐時、太保、施耐德、用友等來自全世界不同領域的企業服務巨頭均已成為京東企業業務的重要夥伴。在2019合作夥伴大會上,京東企業業務發布了針對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夥伴的「星雲計劃」:2020年幫助100個合作夥伴突破10億元銷售額;簽約200家技術合作夥伴,構建企業服務數字新生態;聚集20000家企業服務夥伴,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協同服務平台。京東企業業務已有7大智能化採購平台,在上游與20萬個合作品牌達成合作,在下游與超2萬個企業實現系統對接,累計建立起了三千萬個工業品商品數字化標準。

京東企業業務服務超過6000家大型企業客戶,其中包括世界500強企業中的428家,覆蓋政府、大型能源和運營商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大型金融企業,大型企業的需求更需要與夥伴一起滿足,這一次李靖在研討會上表示,京東企業業務將通過「智能化」 打造符合大型企業複雜管理需求的「體系化」服務,攜手合作夥伴實現商業邊界非線性跨越,實現行業價值的共振。

京東企業業務做大做強朋友圈,構建生態的舉措,是王建國教授對企業在數字化時代經營思路轉變的一個佐證:不再關注對手,不再謀求壟斷,而是與合作夥伴一起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發現市場機會,達到互利共贏三方獲利。

企業精益管理的底色變成了技術

曾經,管理是企業經營的基礎。未來,數字化技術將成為企業精益管理的底色。

打鐵還需自身硬,京東企業業務取得今天的成績,靠的是技術,可以成為「企業服務綜合體」,同樣靠的是技術。在B端市場,技術的關鍵不在於技術本身,而是技術與場景的結合應用,即落地,京東企業業務的技術優勢正是在於技術與場景的結合,在智能採購、智能供應鏈、智能商品管理、智能工業品標準化等關鍵領域形成優勢。

京東企業業務起點是企業採購業務,而企業採購業務的拿手戲就是智能採購。京東企業企業2017年開始布局智能化採購,已建立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包括七大智能化採購平台、三大場景化產品、四條專屬服務於企業客戶的供應鏈體系,同時,還有超過200個開放的API接口。

在2018年發布智能政采解決方案時,宋春正就曾分享智能採購的技術底座「678」:6大通用技術標準、8大智能化支撐平台,對採購中心7大環節實現改造,使得採購行為更加人性化、精準化、生態化:


  • CLOUD雲計算、API接口、AI人工智慧、IOT網際網路、BI大數據以及BlockChain區塊鏈技術構成了基礎的技術標準;
  • 大數據管理平台、機器學習分析平台、智能決策平台、數字加密安全平台、風控平台、通用協議平台、智能設備調度平台及無界開發平台構成了8大應用平台;
  • 通過這些技術和應用,將智能化解決採購過程中涉及商品、展示、貿易、履約、財務、售後及服務的7大核心流程問題。

比如京東企業業務已將AI技術與BI大數據結合,實現採購需求智能化預測;比如京東基於機器視覺技術,基於客戶端提供的圖片進行檢索需要的商品,從而做到精準識別;再比如京東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防偽追溯技術從源頭到後端的每一個細節進行一物一碼追蹤,做到上下游的精準匹配。

智能供應鏈是京東的另一個拿手技術。供應鏈管理一方面與物流管理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則是供需匹配,這兩點都是京東核心在做的事情,京東企業業務不只是有京東物流這一基礎設施,同時將企業採購需求與其努力標準化的SKU供給連接起來,因此成為智能供應鏈的重要玩家。

供應鏈管理研究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秋紅就認為:「包括物聯網、雲計算、機器人、區塊鏈等在內的新信息技術可有效助力供應鏈管理,優化提升供需匹配和供需雙贏。」數字化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她將京東庫存優化作為例子,後者通過網絡優化、分銷店布局、倉儲設備設施智能化,令決策更加智能。

在合作夥伴大會上,京東零售集團企業業務事業部平台技術部總經理陳偉有一個分享:「在智能供應鏈方案的基礎下,我們的庫存周轉率、履約率、庫存的預測一些相應的核心運營指標,都達到了行業的領先水平。」可以看到,技術實實在在實現了「降本增效」和「精益管理」的目標,大會上,京東企業業務又發布了三款技術新品:採購ERP、神算子數字平台、採購大腦,分別從採購流程、數據管理、需求定製等角度來更深層次滿足客戶需求。

任何企業數字化轉型都離不開技術,任何企業要幫助別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自身一定要有過硬技術。儘管很多公司都提出了技術開放路線,但放眼望去,真正具有很強的技術,強大到足以開放給第三方,可以實實在在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願意為其技術能力買單的公司,並不多。京東企業業務的技術底子,就與京東整體的技術戰略密不可分。

京東企業業務落地京東技術服務戰略

早在2017年年初的「京東集團2017年開年大會」上,京東就提出將用第二個十二年的時間,把第一個十二年里所有的商業模式全部用技術來進行改造,變成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京東自此走上了技術驅動路線,從此後財報研發收入日漸增長來看京東在技術上投入了真金白銀。京東企業業務的技術底子,繼承自京東,作為京東技術戰略的一部分,體現出京東技術布局的特徵:

1、京東技術研發主要投入到AI、大數據等基礎技術以及智能物流、智能供應鏈、售後服務等應用技術上,打造軟硬體一體化技術體系。這些技術無不體現在京東企業業務上,為其所用的同時,反過來豐富了京東技術的應用場景、完善了京東的技術棧,特別是智能採購、智能供應鏈、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專業技術。

2、京東技術服務戰略落地,一直在堅持走開放路線。2017年提出技術戰略時,劉強東就表示「將來所有技術都會是開放的,我們每個技術產品最後都是一個利潤中心,而不是僅僅是費用、成本和投入。」在2019年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JDDiscovery)上,京東首次全面介紹了其完整的技術布局與一體化開放路徑,同時宣告了京東技術服務元年的開啟,12月京東集團宣布設立集團技術委員會,一個重要目的是推進集體技術轉型和技術服務戰略的落地。而京東企業業務成為企業服務綜合體,本質就是要讓京東技術在企業服務這一場景落地,讓技術創造價值、產生利潤。

3、京東技術強調場景,而不是技術本身。京東一直強調技術的落地,而不是黑科技。京東企業業務不強調技術本身,不搞技術噱頭,不炫技不玩兒黑科技,而是將技術與京東擅長的供應鏈、物流、商品品類管理、需求預測等等經驗積累結合,與其擅長的採購、供應鏈等場景結合,形成獨特的技術優勢,再進行開放。

王建國教授認為,傳統企業和數字化企業的區別很簡單:沒有運用信息技術,沒有把信息化和數字化運用到自己商業活動中的企業,就是傳統企業。如今,所有傳統企業都在努力變為數字化企業,技術將是這一過程的核心驅動,只不過不是所有公司都是技術公司,因此「數字化助手」就不可或缺,正是因為此眾多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紛紛轉向B端謀篇布局,而京東企業業務以技術為底色,抓痛點、做減法、建生態的做法,則是一個很好的樣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