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大宣傳相互推諉 佰加佰教育不退費底氣何來

市場監管 發佈 2019-12-16T04:24:32+00:00

河南市場安全網訊 (www.hnscjgw.com) 日前,北京商報記者收到消費者王女士的投訴稱,她在2018年6月因通過北京佰加佰教育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佰加佰教育」)的宣傳了解到,自己僅需通過規定考試,不用上課、不用再考試即可自動拿到大學學歷畢業證。

  河南市場安全網訊 (www.hnscjgw.com) 日前,北京商報記者收到消費者王女士的投訴稱,她在2018年6月因通過北京佰加佰教育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佰加佰教育」)的宣傳了解到,自己僅需通過規定考試,不用上課、不用再考試即可自動拿到大學學歷畢業證。但報名入學後發現情況大相逕庭,當王女士要求退費時卻發現銷售人員已離職,公司只稱銷售人員用詞不當,退費陷入困境。專業人士指出,謹防成人學歷教育市場亂象,學習沒有捷徑可走,沒有不付出就能收穫的好事。任何銷售話術不落到紙面,消費者最終只能吃啞巴虧。

  拒絕退費

  「出於想提升自身學歷水平的考慮,與佰加佰教育簽署了成人繼續教育託管班的協議(線上網絡授課),費用為9500元,報考學校為北京華北電力大學,」王女士說道。銷售顧問口頭承諾,只要參加一次全國統一入學考試即可,其餘的課程和考試都由佰加佰教育負責完成,不需要本人再去上課、寫作業,也不需要參加考試,兩年半可自動拿到大學的大專文憑畢業證書。與學校有合作關係。

  而王女士在通過了統一入學考試後參加華北電力大學入學典禮時,卻被告知必須要去學校上課、定期參加學校的考試,成績均符合標準方可畢業。隨後,王女士提出退費,佰加佰教育先是同意退部分學費,後又表示一分錢不能退,因在學信網已生成可查學籍。查閱雙方簽署的協議,記者發現,有關退費說明只有一條:「如佰加佰教育違反規定導致協議終止,根據其退費標準和流程退還學員所交費用。」

  記者聯繫了王女士所在華北電力大學的班主任周老師,他明確表示,華北電力大學與任何教育機構沒有合作關係,成人高等教育採取網絡+面授的教學方式。所有學生都要完成課時計劃且成績合格才能獲得畢業證書,學校不賣文憑。另根據王女士提供的班級通知微信截圖,在規定時間內學生提出退學,學校會全額退款。

  到底是否有「坐等拿證」的好事呢?記者以高三學生家長的身份向佰加佰教育進行了諮詢。負責學歷報考的老師稱,不要高中畢業證,他們開具畢業證明,報考有合作關係的大學託管班可免試入學。同時表示孩子可以不用自己上課、寫作業,全程有佰加佰教育專業老師「協助」,基本就是「入學等同畢業」,兩年半左右自動拿證。現優惠期還有3000元降價,只要1.18萬元。

  行業亂象頻現

  在黑貓投訴和聚投訴平台,所有關於佰加佰教育的投訴都集中在不退費和虛假宣傳的問題上。記者翻閱王女士的協議,機構口頭所承諾的「不用上課、不用考試、有專業老師協助」等「美好」話術並未寫進協議中。只用「學員被錄取後的所有學習和考試均由佰加佰教育配合高校在北京進行,承諾只要學員認真配合均可正常畢業取證」帶過。

  此外,根據離職銷售人員與王女士的對話截圖,銷售人員承認當初使用了不用上課和寫作業的話術,並表示有公司統一培訓。而佰加佰教育法務表示,這是離職銷售的用詞不當。

  事實上,近年來,成人培訓教育行業發展勢頭迅猛,規模迅速擴大,但亂象頻出,屢遭消費者投訴。央視財經頻道曾多次曝光提供學歷和職業教育的培訓機構亂象。以嗨學網為例,截至2019年11月底,聚投訴平台顯示其被投訴量已達500餘件,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顯示投訴量超過300件。而這數百起投訴的消費者訴求均為「退款」,而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各種理由不予退款」「包過班」「霸王條款」等問題。

  除了退款難,「被貸款」也是成人培訓行業的「潛規則」。成人培訓費用往往動輒過萬元,在銷售人員的熱情推銷與建議下,不少經濟能力不足的消費者在對協議不充分了解的情況下辦理了教育分期貸款。而一旦想要申請退款、終止貸款,就會出現貸款停不掉、不還款個人徵信將受到嚴重影響的局面。像前段出現全國閉店潮的韋博英語,其全國範圍涉及學員資金過億元。

  天上不會掉餡餅

  王女士的案例給想提升個人學歷水平的消費者敲響了警鐘。「繼續教育」是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去年開始,教育部出台收緊「學歷繼續教育」的政策,明確規定自2018年起,普通高等學校將不再舉辦本校全日制教育專業範圍外的學歷繼續教育,沒有舉辦全日制專科層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再舉辦專科層次的學歷繼續教育。

  而最受影響的,莫過於高中或中專以下學歷的上班族,已無緣報讀名校專科(「高起專」)。面對國家的改革和管理要求,各成人教育單位也會進一步規範自身辦學行為,嚴把辦學的各個環節。「花錢買證」等投機取巧的行為將被杜絕。

  在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打著不用上課不用完成作業旗號進行宣傳的明顯屬於虛假宣傳,任何正規大學均不會容忍,法律法規也不能允許。但為何還有人掉入陷阱呢?有資深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因大多數想提升學歷的人都想快速、安全、省心地拿到學歷,這便讓某些機構有了可乘之機。它們投其所好,以快速取證、包過、學費便宜等名頭誘惑學員。

  「任何不清晰落實在書面的口頭承諾都是沒有效力的,一旦消費者以口頭承諾作為簽署協議的依據,簽字後往往就會吃啞巴虧,」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談道,消費者在報名、交費之前一定要認真審查協議內容,把培訓機構承諾的條件羅列到協議中。此外,像王女士的協議中關於退費問題的規定不夠清晰,雙方就需要進行協商,協商不成只能走法律途徑。歸根到底,對於學習不能抱有「走捷徑」的心態,沒有不付出即能收穫的好事,自身要加強認知,提高警惕,避免落入陷阱。

  來源:北京商報

編輯:李木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