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要小心嘍!Facebook、Instrgram朝視頻業衝過來了|德外視窗

德外5號 發佈 2019-12-16T04:37:28+00:00

來源:digday, techcrunch作者:Deanna Ting編譯:汪堯 近日,在紐約舉行的"第二屆年度Facebook視頻峰會"上,Facebook官方與Facebook Watch平台上的創作者進行了互動交流。

來源:digday, techcrunch

作者:Deanna Ting

編譯:汪堯

近日,在紐約舉行的"第二屆年度Facebook視頻峰會"上,Facebook官方與Facebook Watch平台上的創作者進行了互動交流。於2017年啟動的Facebook Watch,在去年上市,到今天已經走過兩年的發展歷程。

在會上,Facebook的內容發布主管Jeff Birkeland告訴現場200多名內容創作者:Facebook意在將Watch打造成為高回看率的視頻平台,並使創作者與Facebook的合作更加方便,從而改善視頻的發布條件和盈利模式。

圖註:第二屆年度Facebook 視頻峰會 來源Digday

視頻是當今最流行的在線內容消費形式之一。事實上,包括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在內,兩大社交平台都在力圖希望自己成為繼Youtube之後,用戶選擇視頻應用的下一個站點。最近,兩家網站也都宣布了最新的視頻計劃和功能,以迎合內容創作者,希望能為用戶提供新的互動方式。

Facebook Watch:

打造高回看率的視頻傳播平台

截止2019年6月,在Watch平台上消費視頻內容時長超過1分鐘的用戶數量,每天有1.4億人,每月的用戶量至少達到7.2億。現在,Facebook旗下所有品牌的全球用戶基數已達到28億;而受眾平均每天在Watch平台上花費的時間,平均超過26分鐘。

Facebook Watch對視頻內容的態度是"積極的",它是"通過分享經驗和歸屬感,將人們聯繫起來"的一種方式。在Jeff Birkeland看來,"我們不是只想把它做成一個視頻庫,而是要讓這些視頻傳播起來。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Watch平台是生動而具體的。"

去年1月,Facebook曾宣布過一項重大的算法變化:將重點從朋友和家人型的好友社交轉移到內容創作上。直播視頻的收入是錄製視頻收入的6倍,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Facebook如此強調與創作者的實時互動。更多地參與互動,往往會使得用戶在網站上停留更多的時間。

圖註:Creator Studio的分析介面 來源Watch

(點擊看大圖)

在第二屆Facebook年度視頻峰會上,有不少的內容創作者表示,Watch平台上的Creator Studio中的增強工具,讓他們更容易知道是哪些受眾在看自己的內容,也讓他們更便於修改或開發新的視頻內容,從而獲得更多的用戶關注,這是內容生產者普遍關注的一大亮點。

FBE總裁兼聯合創始人Rafi Fine在會上表示:"這不僅能讓內容創作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用戶,還能幫助Facebook了解,不同來源的流量信息,是如何幫助創作者們真正發揮作用的。"比如喜劇演員Trey Kennedy就注意到,自己在美國的南部地區有很多粉絲,於是他製作了一段關於"南方語錄"的系列視頻,收穫的反響就非常好。

隨著Facebook Watch平台的發展和成熟,內容創建者和發布者們也在不斷調整著自身的內容研發方式。內容創建者Retke說,Facebook Watch是她目前為止合作過最大的平台,Facebook讓她了解受眾的變化,特別是算法的變化,這將影響受眾對內容的訪問量。最終,Facebook決定著人們消費內容的不同方式。

Facebook北美新聞合作主管Jason White表示,Facebook希望將Watch平台打造成為一個"小型內容創作者開啟自身業務的園地",同時也是一個"媒體找尋受眾和社群"的地方。不過目前,Watch平台並沒有引入"大規模的預算製作"或開啟"訂閱模式",所以它並不會在流媒體大戰中直接參與競爭。

IGTV:主打長視頻策略

作為Instagram視頻套餐的一員,IGTV的推出,被認為是Facebook視頻戰略的一部分,再加上Facebook一直以來在視頻領域的著墨與布局,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公司想要挑戰YouTube視頻霸主地位的野心,已經擺上檯面。

不同的是,IGTV將長視頻作為主打特色,上線初期用戶至多可上傳 1 小時的視頻。從實際體驗來看,IGTV適配移動端觀看的"豎屏"模式。雖然短視頻已經成功地改變了用戶的橫屏觀看習慣,但長視頻的主流製作及觀看方式,依然是以YouTube為代表的橫屏視頻模式。"縱向長視頻"無疑將和"縱向短視頻"初期發展時一樣,是對用戶觀看習慣的一次重大革新。

雖然Instagram也算是Facebook旗下的系列平台,但Watch和IGTV還是存在一些區別的。第一個是兩者在視頻長度限制上有明顯的區別。Facebook Watch使用了Facebook的標準視頻時間,將內容限制在240分鐘以內;而目前IGTV對普通用戶的上傳內容時長限制是10分鐘,對認證用戶和受歡迎用戶的內容時長限制是60分鐘;第二個是廣告時間的區別。Watch主要是通過廣告時段來盈利,而IGTV目前是無廣告的;第三個是平台內容上的區別。和Netflix一樣,Watch也投資了一些原創內容,比如備受關注的電視劇《Sorry for your Loss》。而IGTV目前只發布用戶生成的流媒體內容。

IGTV專注於全屏垂直視頻內容,為大多數用戶使用手機時的手持習慣方式而設計。而Facebook上的內容似乎主要是風景,跟電視大屏的內容類似。這可能是Facebook家族蓄意發起的雙管齊下的攻擊策略,IGTV對付的是Snapchat和YouTube,而Facebook則瞄準了Netflix、亞馬遜(Amazon),甚至是有線電視提供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兩個平台相互是獨立的,但是用戶可以直接將視頻內容上傳到IGTV平台,同時也可以在Facebook上觀看。當你把內容發布到IGTV頻道時,只需切換一個按鈕——"讓Facebook頁面可見"。

圖註:Creator Studio的分析介面 來源Watch

(點擊看大圖)

豎屏長視頻市場,潛能幾何?

既然短視頻已成功豎屏化,那豎屏長視頻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機會? 視頻網站的廝殺已進入紅海,如果將長視頻與豎屏結合的新模式能夠成功,那麼在豎屏設備當道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IGTV的前景可以說是相當明朗了。

目前,從Tiktok等短視頻應用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火熱程度來看,6:19 的手機屏,已經讓人們習慣於以縱向的方式來拍攝、播放短視頻。

而對於豎屏長視頻,人們的看法卻不盡相同。科技記者Bryan Clark就直接嗆聲 Instagram:"對不起,我不需要一個豎屏縱向的YouTube。"Bryan Clark以YouTube上的自媒體新聞討論節目為例,聲稱這一類長視頻節目理論上就應該用橫屏的方式來播放。如果用縱向視頻模式,那麼左右兩側的一些節目元素就會被消解掉。他表示,縱向的形式更適用於短視頻領域,例如美妝教程、景觀拍攝等。受限於IGTV的縱向形式要求,電影預告片、音樂視頻和各類節目的剪輯視頻將無法以原生的形式在該平台進行分發,因為這會影響受眾體驗,造成用戶流失。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的當下,人們已經習慣了以豎屏的形式聊天、玩遊戲、看新聞、拍照......但在觀看長視頻時,很多人仍舊會遵從被傳統電視媒體、PC時代所馴化的觀看模式,即轉動手機,橫屏收看各類視頻節目。

前方任重而道遠,但IGTV步履未停。為了優化創作者的上傳體驗,IGTV延長了移動設備端支持上傳的視頻時長。現在,用戶可以在移動設備端上傳最短1分鐘、最長15分鐘的視頻內容。還有就是,IGTV新增了在視頻標題和描述中自動填充Instagram標籤的功能,方便創作者為視頻引流。

此外,IGTV希望能從YouTube手中爭奪各類網絡紅人,併入駐到自己的平台。毫無疑問,這類視頻網紅多是從YouTube走紅,即便開始在IGTV上傳節目,也不會放棄苦心經營許久的YouTube平台。而IGTV與YouTube這類主流視頻平台的視頻形式完全不同,想必會加重入駐用戶的視頻製作成本,在內容生產者的入駐和留存上可能會面臨挑戰。

編者按

視頻很可能是未來信息傳播的主流方向。網絡環境正在迅速演變,以滿足用戶對視頻內容日益增長的需求。

無論怎樣,視頻領域註定是一塊長期懸於風口上的肥肉,大型社交平台已然摩拳擦掌、虎視耽耽。新銳產品能否趁機脫穎而出、搶灘市場?而老牌視頻平台又能否守住原有陣地?未來的視頻市場,是否將進入贏家通吃的時代?

或許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在一定階段和規模內,市場敞開懷抱,機會均等,兼容並包。無論是競品還是友商,大家做大盤子,分吃蛋糕。

身為用戶,同時也是吃瓜群眾的我們,就拭目以待,邊走邊看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