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館:平民化的專業博物館

極地搜 發佈 2020-05-15T05:08:20+00:00

良渚博物院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良渚美麗洲公園內,是一座良渚文化專題類的考古學文化博物館,於2008年9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



良渚博物院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良渚美麗洲公園內,是一座良渚文化專題類的考古學文化博物館,於2008年9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院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展覽面積4000多平方米,內設3個常規展廳、1個臨時展廳以及文物專用庫房、文物保護修復中心、信息資料中心和為公眾開放的休閒場所等。開院3個多月,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21萬人次,形成了「專家叫好、百姓叫座」的良好局面。

博物院基本展覽總主題為「良渚文化——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類或同時期文明中的地位。展覽設計理念是:雍容華貴、高雅親和。展覽力求創新陳列理念、合理運用先進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化解良渚文化的專業元素,使博物院成為一座可觀、可學、可觸、可玩的平民化博物館。

在三個相互聯繫又獨立的展廳中,分別陳列「發現求真」 「良渚古國」和「良渚文明」三大內容,另外在第一展廳和第三展廳中分隔出前廳和尾廳,作為導引和結束。

走進前廳,燈光漸暗。正前方撲面而來的,是良渚遺址大幅投影航片;大型玻璃地坪下,是杭州城區乃至杭州灣全景立體沙盤模型。這樣看似最簡單的空間布局卻傳遞著最直觀的立意:站在杭州看良渚。良渚位於杭州的西北方向;一座營建於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勾勒出它們前世今生的淵源:良渚是古杭州,是杭州之根。

走過「歲月如梭」的時空隧道,撫摸「天人合一」的璧圜琮方,在豁然開朗的場地內,石器、玉器、漆器、陶器等四類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靜靜地安躺在展櫃里。展櫃正上方不斷旋轉著四件器物的放大投影,讓人不由駐足停留,仰視它們的細緻和精美。



第一展廳:發現求真

伴隨著兩道歷史石門緩緩打開,良渚文化七十年的考古發現求真之旅也呈遞進式展現出來。

此展廳展現從1936年發現良渚遺址,1959年命名良渚文化,到2007年確立良渚文明約七十年間,一系列重要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歷程。

透過大信息量的設計精美的密集展板、翔實豐富的史料文物和多媒體資料、深度解讀的專題視頻片、驚世王陵發掘場景再現、蘇秉琦與良渚遺址雕像群。良渚古城牆復原等,仿佛讓人親眼目睹了這七十年間考古學家手中不斷翻動的手鏟,切身感受了五千年前的輝煌。在即將離開時,還可以在虛擬考古室親身感受一下發掘古墓葬的樂趣,跟著遊戲的提示,一步步選擇工具,選擇挖掘地點、選擇挖掘方法,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完成一次考古之旅。



第二展廳:良渚古國

接過考古學家的手鏟,信步走進一個「活靈活現」的良渚古國。

此展廳的傳播主題是實景再現五千年前良渚先人的生產與生活。藍天、綠地、犁耕,紡織、治玉、燒陶……處處都是撩人的盎然生機。負重的農家夫婦在田間耕作,由燈光和音響營造的「甘霖」簌簌落下,在田地里濺起點點泥漿;漁家夫婦用竹筐裝起收穫,孩子們則和螃蟹玩得正歡;一旁良渚人捕魚場景,則讓人在聲光電的感知中,當一回「活脫脫」的良渚先人……

走過村落,步入都邑。從良渚古城考古現場直接「揭取」的古城牆嵌在仿製的城牆中,還瀰漫著淡淡的黃土氣息。古城牆一側延伸開來的,是一幅依據考古研究成果描摹的「莫角山營建」巨幅油畫:在晚霞的映照下,成百上千個工匠赤裸著上身,在曠野中勞作;不遠處的炊煙裊裊中,依稀可見正在營建中的古城。正中央是根據考古發掘和鑽探成果復原的良渚古城大型沙盤模型。而聘請中國刑警學院首席專家根據考古出土的男女頭骨復原的良渚人形象,讓人一窺良渚先人的風采。

在每一個場景中,還可以看到與之相關的豐富的圖片文字展板信息、多媒體信息、精美的文物展示和專題視頻片。

這樣的全景式再現,引導觀眾領略創造了古文化、古城、古的良渚先民們的生產形態與生活方式等文化景觀,領悟到大型工程營建所體現的社會組織管理能力,恰是良渚文化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證據之一。



第三展廳:良渚文明

繼續前行,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場感官享受和心靈震撼。

此展廳通過精品玉器的展示,來傳播以玉為特徵的良渚文明在世界同類和同時期文明中的地位。很多人提起良渚,腦海中浮現的就是玉琮、玉璧。現在,一走進第三展廳,琮璧鉞精品陳列,墓葬中等級玉配置陳列等占良渚玉器,配上國際先進的光效,帶你走進另一個完全奇妙的世界,向你述說良渚先人鬼斧神工的天才傑作。

最後,你可以看一場四維電影《古國驚夢》,隨著主人公夢回良渚古國,親身領略當時的風土人情,感受風暴、雷電、下雨、撞擊、水霧等感官效果;你也可以騎乘良渚飛鳥,邀游良渚古國,鳥瞰良渚遺址地理地貌,穿梭於歷史與現實之間。

五千年前的良渚繁華融進了中華文明的輝煌,一方古國與一代都城卻都長埋於地下。而今,作為歷史的傳承人,良渚博物院帶領我們穿越了時間的隧道,揭開了歷史塵封背後的繁華絢麗,回歸到飯稻羹魚的遠古時代。



展品掠影

良渚博物院展覽精緻、大氣,展品亦是種類豐富,精美絕倫。院內共計展出良渚文化時期的陶器、石器、玉器、漆器、木器、墓葬等藏品千餘件。其中,尤以良渚玉器最受矚目。

良渚玉器氣勢雄偉,講究對稱均衡,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其玉質之精美,品種之繁多,技術之精湛,令人讚嘆不已,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琢玉技術和用玉工藝的最高水平。同時,「玉琮王」和「玉鉞王」在出土22年後首次同台亮相;從未露面。



第三展廳——精品玉器

設計營造高雅,雍容的格調,充分展現良渚玉器的精緻與神聖。陳列展出大量良渚時期的精品玉器,彰顯以玉為特徵的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時期或同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與影響。的鎮院之寶——「刻符玉璧」也第一次向公眾展露身姿。

陶器方面,良渚文化以快輪製造的黑陶著稱,造型規整、器形豐富、用途分明,體現了高度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同時也體現了複雜勞動下的社會分工,在同時代的文化中處於領先水平。鼎、豆、壺是良渚文化固定而基本的陶器組合,在比較講究的陶器上還刻有龍蛇紋、鳥紋、雲雷紋等精細的紋飾,一些陶器上的刻畫符號是探索中國文字起源的重要線索。

良渚文化的石器主要實用於生產和生活,但部分墓葬出土的石鉞,則是一種禮器的象徵。石器在良渚文化時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良渚文化石制的成套農業生產工具,體現了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其中以石犁最具代表性,說明良渚時期有發達的、成規模的稻作農業,開創了中國五千年的犁耕稻作農業史。

良渚文化的漆器以木為胎,流行紅色和黑色。從嵌玉、漆繪的精緻程度看,貴族們使用的髹漆木器和玉嵌木器,很可能是一種禮器。它和彩陶、玉器,青銅器一樣,都具有禮器功能,是中國文明形成的標誌性器物之一。



木器,用於良渚時期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大量出土的方基和圓井、方井構件判斷,木作技藝圓熟,大量使用了榫卯構件。

從墓葬來看,良渚人的喪葬習俗是單人葬,仰身直肢,開挖墓坑。普遍使用木棺,主要為獨木棺,用二塊凹弧形的大木上下蓋合。貴族還使用棺和槨兩重葬具,內外髹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