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演員自己殺死自己

半佛仙人本仙人 發佈 2021-09-19T02:13:13+00:00

新一季《脫口秀大會》我最近剛看,很多朋友都說新人是怪物。新人確實有很多厲害的,但因為我一直高頻看脫口秀線下,所以我知道很多所謂【新人】,其實只是第一次上電視的【脫口秀老人】。


1


新一季《脫口秀大會》我最近剛看,很多朋友都說新人是怪物。


我有不同的觀點。


新人確實有很多厲害的,但因為我一直高頻看脫口秀線下,所以我知道很多所謂【新人】,其實只是第一次上電視的【脫口秀老人】。


他們並不新,只是過去你沒有看過他們的表演。


看了這次的脫口秀大會,我有兩個感知。


第一個是演出的很多內容是線下演出內容的一些提煉,幾乎沒有為了參加節目而創作的新作品。


很多內容,我之前都在線下聽過。

第二個是有些人明顯用的是網絡段子的拼盤組合,但線上演出效果卻比另外一些人的真-脫口秀要更好一點兒。


當然,最明顯的感受其實還是一些脫口秀的老選手明顯疲了。


有的狀態還在,但有的簡直就是一副不想玩了的樣子。


這個行業,冰火同在。


玩兒崩脫口秀演員的,恰好是他們自己。


2


這幾年脫口秀確實是火了,可以養活很多人了。


在上海,一張脫口秀的門票數百上千元並不罕見,也未必是在脫口秀大會成名的那些演員。


但一個並沒有成名的全職脫口秀演員的收入是非常不穩定的,尤其是在疫情的時候,很多線下演出經常取消。


月收入大概就是幾千塊到過萬塊,這已經是這些年脫口秀大力普及的結果了。


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想著成為藝人,至少不需要光靠演出就能養活自己。


所以脫口秀現在挺卷的。


一個產業興旺發達之後,就會有很多細分的工種。


只打算在線下講脫口秀,收入也主要源自於此的,而且以自己的經歷和觀察為脫口秀內容,叫脫口秀演員。


而通過參加脫口秀大會這樣的大流量節目獲得大眾認知,接廣告、接代言、參加其他綜藝節目,就能成為藝人。


還有人呢,口條一般,但文本創作能力非常厲害,就在幕後做編劇。


頂級的的脫口秀藝人是這個行業食物鏈的頂端,他們和其他影視劇演員、歌手、愛豆一樣,是流量的受益者。


雖然沒有影視藝人賺的多,但也有不少商業廣告找上門來,而且即使是賣線下演出的門票都會比普通演員貴得多,所以幾乎是大家都要成為的目標。


但圍城無處不在。


脫口秀藝人也有自己痛苦的地方。


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大多數脫口秀表演是一種觀察式的喜劇。


表演者是根據自己的生活觀察和個人經歷,加工成一些段子,之所以能夠逗笑觀眾,這裡面需要技術,需要好的文本,需要適合自己的節奏,但主要原因是和觀眾產生了共鳴,他的生活,也是大家的生活。


頂級的脫口秀演員不能太依賴文本本身,一定是需要有充分的情緒在段子裡的,觀眾可以感受到他的情緒,然後再配合演出的節奏來強化這種情緒,達成共鳴。


脫口秀和其他喜劇尤其是相聲之間的區別是,脫口秀和人設息息相關,很多段子只能自己講,換一個人就味道不對了。


比如你的職業,你的教育背景,你獨特的生活經歷。


我們常常要去標籤化,但脫口秀是要反其道行之,是要給自己貼標籤。


這種限定範圍導致脫口秀的創作範圍很小,就是自己的生活和自己觀察到的生活。


3


脫口秀和其他內容一樣,都是需要創作周期的。


大部分內容創作主要的時間是耗在了【輸入】,輸入需要好久,但輸出只需要個把小時就完事兒的。


如果定義一個公式的話,創作消耗率=輸入時間/輸出時間,那麼脫口秀可能是高於其他內容的。


幾年的經歷,幾分鐘說完,下一次作廢。


比如你寫一個影評,最終呈現的作品肯定是基於你多年的教育經歷、文本閱讀和個人經歷,但換一部電影你依然可以很快寫出全新的作品。


你的輸入要更簡單一些,更快一些。


但脫口秀消耗真的要快很多。


段子是一種凝縮的生活,像壓縮餅乾。


比如你去干某一個行業好幾年,才能壓榨出十分鐘的關於這個行業的表演。


黃子華老師一輩子才幾場脫口秀?


這已經非常可以了,證明你已經比別人更能觀察生活。但這十分鐘表演,就代表著你好幾年的生活經歷。


李誕有一句話說的是,每個人都有五分鐘的脫口秀。


這個世界是魔幻的,生活經歷再平淡,也一定會有五分鐘的段子。


但你要把這個當成職業,就不能僅僅依賴這五分鐘,你得壓榨出五十分鐘,甚至五百分鐘五千分鐘,才能支持你成為脫口秀的頂級藝人。


你看脫口秀大會舉辦了好幾屆了,你發現沒,只要是老選手和新選手PK,老選手很容易就被新選手給擊垮。


為啥,是因為脫口秀的創作規律就是這樣,創作就像壓縮餅乾。


老選手都已經出來好幾年了,每年參加脫口秀大會,每次脫口秀大會要參加好幾期,要創作十幾個段子,非常高效地把自己人生的經驗都給榨乾了、消耗光了。


4


網際網路加速了脫口秀消耗。


如果沒有上節目的話,你是可以一直在線下講的,因為總有人沒有聽過的。


甚至你可以每講十次就再加一些新的東西。


你可以半年內、甚至一年內都講重複的,不需要更新,全國巡演也挺賺錢的。


同時慢慢地去創作新的東西。


但參加了節目的話,那相當於攢了很多年的段子,可能在一個月的節目裡都會打光。


你不可能再去線下講這些東西了,因為全國人民都聽過了,一期節目是幾億的播放量。


網際網路是高效的,移動網際網路是更高效的。


所以很多人上節目之前,基本上是把線下講了好多場的段子放到節目上。新段子捨不得用,必須得拿講得已經爛透了的才放上去。


老選手們在表演技巧上可能有優勢,但在生活經歷上並不能比新選手更有優勢。


因為大家的時間密度都是一樣的嘛,別人有24小時,你不可能有25個小時。


你又不是時間管理大師。


而且,有的創作者可能觀察地很認真,他在自己行業里浸淫地很久,他能夠提煉出更多的段子。


他倒是沒有把自己行業的段子消耗掉,但是觀眾聽膩了。你這個人怎麼總是講怎麼開飯店啊,能不能換換。


所以要求就更高了,頂級脫口秀演員想要持續保持自己的狀態最後就是變成了人類觀察家。


最明顯的是周奇墨老師,他創作的內容已經都是觀察向或者說是模仿向了,範圍要比其他人寬多了,最後就是比拼模仿秀了。


線上觀眾的期待值和閾值有時候會高於線下觀眾的,哪怕他們是白嫖。


而你要是參加比賽,你哄的就是那些線上的觀眾。


所以到後面的時候,一些老選手已經開始扒微博看別人的觀察了。


你這個時候,因為不是真實經歷,講起來就會很虛,就不像是脫口秀,就很像是曲藝了。


5


哦?難道,脫口秀不是一種曲藝嗎?


不是的,脫口秀更像是演講。


當然共同點都是能讓大家笑,但脫口秀是闡述觀點,獲得觀眾認同。


我在日常中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說給你聽,你覺得哎,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兒,然後樂了,表達者也舒服,觀眾也舒服。


不是說曲藝不好,只是大家方向有區分。


太陽底下無新事,其實相聲也有類似的困境。


你在電視上看過段子,你就不會去線下了。


在前網際網路時代,一年大眾看相聲基本上就是春晚這麼一次,不太影響。


德雲社當年為了打出名聲,從來不禁止觀眾拍攝演出視頻,因為這些視頻會被傳到視頻網站上,最終讓那些潛在的粉絲看到。


也正因為這些流傳出來的視頻,才讓德雲社聲名鵲起。


可以說,沒有網際網路,就沒有德雲社的今天。


但現在的德雲社已經開始不允許觀眾拍攝視頻了,一是線下演出內容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勁爆的內容,上線後容易被上綱上線。二也是因為如果作品一旦上傳到網上,線下就很難再去演出了。


但相聲是不大需要人設的喜劇形式(現在有點兒學脫口秀了,也開始帶人設了),很多包袱和梗是可以讓不同演員使用的。所以相聲創作是可以中心化的,集體化創作,然後再交給演員。


脫口秀這樣做的成本要高很多,脫口秀內容和人設綁定地更深。


相聲是一個【重】的喜劇形式,因為它會有很多格式要求,文本、氣口都會做嚴格要求,但脫口秀是【輕】的,沒有規則,沒有硬性約束,脫口秀講究一個真實,你喪,就喪喪地講,你口音重,也不需要學好普通話。


這個低門檻,讓脫口秀新人冒出的速度要比相聲快多了。


新人在講自己真實經歷,你加工網絡段子,基本上就會落下風了。


當新選手成為老選手,又會面臨新新選手的挑戰。


因為觀眾,總是喜歡新的。


台上的人假正經。


台下的人最無情。


6


最後一個bug是創作源頭的來源。


成為脫口秀藝人,確實獲得了流量,也獲得了關注,獲得了大量的粉絲,也因此有品牌商找上門來,從此你是有經紀約的藝人了。


在財務上,你當然要比原先的狀態好了很多很多。


但在創作上,會有局限,因為你的生活,已經不接地氣了。


很多已經成名的優秀的脫口秀表演者,他們之前有很好的作品,是因為他們多多少少都會有其他行業的一些從業經歷。


比如是一個程式設計師,比如是一個保險經紀,比如是一名交警,比如一名車間工人,比如一名健身教練,他會有自己的視角和觀察。


這是創作的源頭。


但是如果成為一個全職藝人,那麼就只剩下了一重身份,就是藝人。


脫口秀和影視劇創作一樣,需要創作的土壤,需要你去從某一個身份去觀察,去深度認知,然後用淺顯的話表述出來。


好的作品是日常的,也是有信息增量的,不是一堆網絡段子的組合。


誰還不會上網衝浪啊。


優秀的作品一定是有差異化的,當大家都是藝人這一個職業的時候,觀察的東西可能慢慢就趨同了。


比如,有個表演者是以【生活拮据】為創作母題的,可是當他成了全職藝人之後,就不窮了。


你再創作類似的內容,你也不信。


你不信,你的演出就會走樣,所以觀眾也不信。


還有就是一些曝光度,但又沒有那麼多商業的合約時,更尷尬。


成為小名人,你的觀察窗口其實會少很多,你會避免被認出來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就像某一個很厲害的投資人三次拒絕了共享單車的投資,並不是因為他判斷這個行業走不通,而是因為他不知道一線城市的打工人真的需要從出租屋騎到地鐵口。


因為他出門是有專車的。


啊,這討厭的富貴。


作為全職的藝人,即使你再跨界參加其他綜藝,你的基本藝能還是在脫口秀。


你要維持自己的熱度,必須得創作新的東西。


這是一個悖論,你那些好的東西都是幾年的沉澱甚至十幾年的觀察,你不是不想做出好的內容,而是需要更長的時間。


但你獲得的巨大名聲又不支持你創作出低質的內容。


這當然會逼你進步。


但這違背了客觀規律。


你看那些成名已久的選手,很多都已經陷入了一個江郎才盡的狀態。


是他們真的江郎才盡了嗎?


並不是。


只是他們已經離開了那個讓他創作的環境了。


大家不在同一個世界上了。


就像忒修斯之船。


如果忒修斯的船在海上航行,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