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在宇宙中是如何運動的?

魅力科學君 發佈 2019-12-15T14:41:21+00:00

在我們所處的宇宙中,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靜止的,每時每刻宇宙萬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做著運動,當我們在享受各種歲月靜好的時候,其實地球正載著我們以大約每秒鐘30公里的速度圍繞著太陽公轉,每當地球完成一次公轉,地球上就過了一年。

在我們所處的宇宙中,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靜止的,每時每刻宇宙萬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做著運動,當我們在享受各種歲月靜好的時候,其實地球正載著我們以大約每秒鐘30公里的速度圍繞著太陽公轉,每當地球完成一次公轉,地球上就過了一年。

同樣的,太陽也在運動,它帶領著太陽系的一眾「小弟」,以大約每秒230公里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運動。因為銀河系對於太陽系而言非常龐大,所以太陽要花2.2億個地球年才能夠圍繞銀河系中心轉一圈,從開始到現在,太陽也只轉了20圈。


很顯然,在更宏觀的宇宙結構中,銀河系肯定也在做著某種運動,相信大家會比較好奇一個問題,即:地球在太陽系裡運動,太陽在銀河系裡運動,銀河系是怎麼運動的?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銀河系在宇宙中是如何運動的。

在更大一級的宇宙結構中,萬有引力將銀河系與鄰近的仙女座星系(M31)、三角星系(M33)、NGC 185等50個星繫結合在一起,這個結構被稱為「本星系群」。在這個直徑約1000萬光年的龐大結構中,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都算是「大個子」,因此本星系群的引力中心就位於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本星系群內所有的星系都圍繞著這個引力中心運動。


再往上一級,本星系群又與附近的室女座星系團等大約100個星系團(群)一起,組成了一個名為「室女座超星系團」(又稱「本超星系團」)的直徑約為1.1億光年的巨型結構。在這個結構里,我們的銀河系就不是主角了,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室女座超星系團的引力中心位於室女座星系團的附近,也就是說,本星系群正帶領著銀河系圍繞著這裡運動。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都認為室女座超星系團就是銀河系在宇宙中所處的最大的結構(註:依靠萬有引力約束的結構)了,直到2014年,科學家才發現在室女座超星系團之上,其實還存在著一個更加巨大的結構,這個結構的範圍高達5.2億光年,由300至500個星系團(群)組成,其中包含了大約10萬個星系,科學家將其命名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上圖中的紅點代表我們銀河系所在的位置)

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之內,存在著一個引力巨大的怪獸——巨引源(The Great Attractor),在它附近幾億光年範圍內的上百萬個星系,都在巨引源的引力影響下向其靠攏。巨引源如此強大的引力從何而來,目前還沒有最終的定論,科學界的主流觀點是,這很可能是在更大尺度的空間裡,各種巨型結構的引力所產生的疊加效果。

在這些被巨引源吸引的星系中,也包括我們的銀河系,因此在這個尺度下,銀河系是在向巨引源運動的。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銀河系正在以大約每秒鐘600公里的速度(相對於宇宙背景輻射)向巨引源靠近。

那麼繼續往上一級,銀河系又是怎麼運動的呢?

在宇宙中除了萬有引力之外,另外還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暗能量。與萬有引力相反,它表現出排斥力的性質,並且天體間的距離越遠,其作用效果就越明顯,因此在比「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更大的尺度下,暗能量早就掌控了全局,所以在這種尺度下,銀河系在宇宙中所表現出來的運動狀態就是與四面八方的天體互相遠離。

根據哈勃定律,距離越遠的天體,這個互相遠離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可以看到,當某個天體與我們的距離達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相對於我們的遠離速度就可以超過光速(註:因為這種超光速的現象是由空間膨脹引起的,所以這不違反相關物理定律),這就意味著,在此之後我們就永遠無法再看到這樣的天體了。


科學家將宇宙中我們能看到的極限範圍之內的區域,稱之為「可觀測宇宙」,這是一個半徑高達約460億光年的超級巨型區域,理論上講,由於光速的限制,我們人類永遠都走不出這個「可觀測宇宙」,而在暗能量的驅動下,還有更多的天體會離開這裡,在遙遠的未來,我們看到的天空,很可能將會是一片漆黑。

最後講一下,暗能量的作用並不是只在極大的空間尺度中存在,事實上,由暗能量導致的空間膨脹,正在促使我們銀河系與上述的巨引源以每秒鐘約3300公里的速度互相遠離,也就是說,在暗能量的幫助下,銀河系永遠也不可能掉進巨引源的「引力漩渦」里。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