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看完《甄嬛傳》之後的深刻體會

更新世界 發佈 2020-04-23T18:31:16+00:00

如果概括來說,《甄嬛傳》講得是,在一個糟糕的環境下,人是如何摧毀他人以及自我毀滅的。基本上,沒有人知道這個環境是誰構建的,也沒有人記得清這個環境存在多少年了,或者,除非切身在這個環境生存至死,而且即便如此,也少有人質疑這個環境是否應該存在。


如果概括來說,《甄嬛傳》講得是,在一個糟糕的環境下,人是如何摧毀他人以及自我毀滅的。

基本上,沒有人知道這個環境是誰構建的,也沒有人記得清這個環境存在多少年了,或者,除非切身在這個環境生存至死,而且即便如此,也少有人質疑這個環境是否應該存在。

反正,在歷史與強權的合理性面前,這個環境的存在是否合理,已經微不足道了。

這個環境,就是後宮。

這裡象徵著彼時女子最高的地位;這裡是錦衣玉食、雍容華貴、引導當時女子風尚的場所;這裡的女子不僅明媚鮮妍,而且才藝雙全;這裡是王朝延續的必經之路。

所有你能想像的美好、尊榮、勢力,這裡都不缺少。

如果說前朝將天下頗具能力的男性收攏起來,那麼後宮,則是一場更殘酷的篩選,她是在前朝的基礎上,把前朝官員的女眷收攏起來。

這個地方吸引人前往,但卻最不適合人生存。

在這個糟糕的地方,釀就了三類人性:狠、壞、蠢。

所有的人無一倖免,所有的人都在沾著別人的血的同時傷痕累累。

這個糟糕的環境是如何造就的?

首先,這裡有一道厚厚的宮牆,所有女人的活動範圍都被規定好了,這個環境封閉起來了。

一旦進去,成為了皇上的女人,就不要妄想出去了。

如果你14歲,那這裡是你14歲的棺材;如果你27歲,這裡是你27歲的梳妝檯;如果你35歲,這裡是你35歲的食堂;如果你年過40,這裡是你被孕育時的子宮。

人在這裡,好像活得沒有盡頭,記憶裡面,除了黃昏、白晝、陰雨、落雪,基本上就是不願意觸及的往事。

其次,一個人在這裡,基本上沒有任何選擇權,一切只能全盤接受。

這裡等級分明,所能擁有的資源也十分明確,獲取資源的手段也十分明確。

對於進不進宮,無從選擇;

對於是否願意和皇上結婚,成為皇上的妻妾,無從選擇;

對於是否要生孩子,能生孩子,生下孩子後能否自己撫養,無從選擇;

對於想要住在哪裡,和誰一起住,無從選擇;

對於宮中太監侍女太醫的服務,無從選擇。

無從選擇造成了人們的無力感,因為無從選擇,人們也就逐漸失去了力量,選擇是一種力量的對比,它需要人們的支持,以構成最重的那一方在人們心中成為壓倒性因素,而重量來自哪裡,來自人們心中的力量。

而且,這裡面有一個巨大的幻覺,就是一個人認為可以隨著自己的升遷,變得可以選擇。而實際上,所有的選擇早就已經規定好,升遷帶來的變動,基本上算是不可控因素。

因為,所有的資源的調配,全都掌握在一個又一個的上級手中。皇上恩寵時,華妃、甄嬛、安陵容能得到這宮中最精心的服務,皇上一走,所有的一切可以瞬時撤退;皇后關照時,安陵容可以免受欺凌,皇后的意思一旦變動,所有人的風向也就朝向另外一邊;華妃勢力強大時,曹貴人、麗嬪以及頌芝可以在宮中肆無忌憚橫著走,華妃一旦倒台,樹倒猢猻散。

宮中的女人極容易選擇依附,因為依附帶來的回報既迅速又龐大。

一旦你選擇依附,就可以免受欺凌,或者從中獲取資源。

安陵容選擇了依附,皇后將她從被欺凌中拉了出來,並且給了她諸多受寵的機會;

曹貴人選擇了依附,華妃的庇佑讓她順利生下溫宜公主,並且安穩地養育其長大;

沈眉莊選擇了依附,太后作為她的靠山使她成功從後宮爭鬥中脫身;

即便是甄嬛,在離宮修行之前,也毫無選擇地選擇了依附,皇上的恩寵給了她滿足,讓她在後宮中可以風光地活,可以讓羞辱、憤恨與陷害,至少可以不再那麼明目張胆地出現。

而依附,踐踏的不是依附者的人格,它反其道而行之,用它的烈性麻醉被依附者的心智。

依附的關係一旦形成,被依附者很容易走極端,變得狂妄、自負、占有欲與支配慾增強。

因為上級,很容易形成這樣一種觀點:他們認為,無論他對你做了什麼,都是賞給你的恩義。

當皇后想霸占三阿哥的時候,她平靜地催促齊妃趕緊去死;

當華妃需要溫宜公主爭寵的時候,木薯粉事件也就產生了。華妃是怎麼說曹琴默的:曹琴默不過是我身邊的一條狗;

祺貴人是怎麼說那個作偽證的玢兒的:如果不是我們府上賞你一口飯吃,你現在早已經餓死街頭了;

皇上呢?當皇上對甄嬛講太后與隆科多的私情的時候,他感慨道:皇阿瑪是天子。當他聽說六阿哥與果郡王和孟靜嫻的孩子很像的時候沒能支撐住;當甄嬛說出沈眉莊和溫實初的孩子得皇上庇佑多年的時候,他惡狠狠地回應;當甄嬛說寧嬪也恨毒皇上的時候,皇上已經無法支撐。最終,皇上急火攻心,一命嗚呼。為什麼?因為他是皇上,是天子,全天下的女人都屬於天子,她們不能變節,也不能變心。當他發現他最終沒能俘虜住這些人的時候,他徹底被擊垮。

所有的被依附者卻最像依附者。比起依附者需要他們,他們更需要依附者。他們需要那些被依附者乖乖地呆在他們安排的環境裡,乖乖地聽從他們的安排,乖乖地接受他們的蹂躪。

依附者從他們身上拿到好處,拿不到了,可以換一個。而被依附者卻不一樣,他們並不是不能換,他們只是不能接受背叛。

依附者需要利,而被依附者卻需要情。

再有,後宮這個環境矛盾重重,她雙標得十分嚴重。

禁欲主義與荒淫縱樂,在這裡共存;

節儉開支與鋪張浪費,在這裡共存;

伏低做小與輕蔑傲慢,在這裡共存;

道德之上與猥瑣墮落,在這裡共存;

溫仁慈厚與心狠手辣,在這裡共存。

所有的前者,都是被倡導得,所有的後者,都是被追逐得。

這裡沒有平衡性,一直在走極端。

皇上可以選擇今天是否需要嬪妃,而嬪妃卻不能選擇今天是否可以擁有皇上。皇上可以放任自己的慾望,而妃嬪慾望的存在,其實都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

華妃看不起皇后,因為比起皇后,她的衣著、飲食、日常用度,都要名貴地多;夏冬春指責安陵容小門小戶的打扮,強調自己一身蘇繡的打扮;浣碧穿著那件甄嬛分別送給她和安陵容的布料做得衣服,怎麼說安陵容來著:她也配?皇上恩寵甄嬛,送給了甄嬛什麼禮物呢?一雙蜀錦做得鞋。後宮一直在倡導削減開支,從我做起。可是後宮也一直在宣揚,展現自我,表達愛意,從多花錢做起。

皇后在華妃沒倒台之前,一直扮演著忍氣吞聲的角色,可實際上她打胎能力一流;滴血驗親時,安陵容說甄嬛:聽聞念佛的人都是菩薩心腸,連一隻螞蟻都捨不得踩死,實際上,安陵容與佛基本無緣;皇上審問皇后的時候,提及,心慈則貌美,可是皇上呢?甄嬛後期,不停地誦讀佛經,拜謁佛像,這也是她殺人最多的時候。

以上提及,不再一一舉例。

這樣的環境,其實並不構成犯罪的條件。這裡沒有自由、不平等、缺乏公正。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是將人隔離開。讓一部分更加肆無忌憚地放縱,另一部分人則更加卑賤地存活。

真正使得後宮成為屠宰場的關鍵因素,是因為這裡奉行叢林法則。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說道:當一個人內心黑暗時便會犯罪,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有罪的是製造黑暗的人。

而叢林法則,就是製造黑暗的那一點星火,當這點星火在每個人心中燃燒的時候,屠宰場也便形成了。

而之所以這點星火能夠燃燒起來,是因為每個人都在被別人傷害,當傷害已經無法治癒的時候,人們對於傷害別人,或者別人被傷害,也就沒什麼好介意好在乎的了。

叢林法則極具攻擊性。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生存,可以毀掉別人的生存。

當她真正毀掉別人生存的時候,她可以以勝利者的姿態冠冕堂皇地說,這人果然不適合生存。毀掉她的不是我,而是她自己。因為她適合生存的話,那現在站在這裡的是她而不是我。

而且後宮的叢林法則,常常傷害眾多無辜,斷絕多人的後路。

大部分人,在被攻擊中受傷,被逼到無奈就會選擇應戰。

這場傷害與被傷害的遊戲,考驗人的心智。

你勝利得愈多,你戰鬥得也愈多,你受到的傷害也愈多。

這是一場零和遊戲,沒有贏家,最大的贏家受傷最深、最多。

正是這場遊戲,釀就了後宮諸人十分相似的三種特性:狠、壞、蠢。

人不再同情自己,也不再同情他人,於是開始變狠。

端妃病入膏肓的時候,觀眾沒見她意志消沉,反倒是除掉華妃的計劃被她推向了日程;與此同時,甄嬛失子,一直病懨懨地不肯從中走出來;回宮後甄嬛再次懷孕,當甄嬛聽到自己腹中胎兒只有五個月的時候,她只是稍有詫異,之後立馬吩咐要給她備好墮胎藥,以備日後用得上。

同情在這場遊戲中不值一提,當甄嬛受到許多傷害之後,她變成了與端妃、皇后無異的女子。當一件壞事發生在自己頭上的時候,她不再需要數月的時間療傷,她只需要皺一下眉頭,心裡邊咯噔一下,接下來的路她毫不遲疑地走下去。

人不僅沒有同情心,反而希望他人受傷、死,於是開始變壞。

許多人誇讚沈眉莊大家閨秀,當她被推入水,被華妃陷害,被禁足,從命喪一線被救之後,殺掉華妃的心就像一塊頑疾,除不掉了。當華妃對端妃說恨不得吃她的肉喝她的血的時候,端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華妃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賞了夏冬春一丈紅。

沒人說得清這場殺戮遊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得,後宮的女人都是嗜血的,別人從她們身上取血,她們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而那些不合格的狩獵者,迷失或者不曉得這場遊戲的人,則顯得蠢。

一登場就被處以極刑的夏冬春,未察覺後宮深淺就被溺斃的淳常在,被小允子假扮得鬼混嚇壞了以致口不擇言的麗嬪,被甄嬛用人彘的故事嚇瘋了的富察貴人,更不用說齊妃。

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中,不需要她們動用頭腦,只需要她們毫無目的地活。可是當需要動用頭腦卻發現沒有頭腦的時候,就顯得蠢。

為什麼齊妃愛和富察貴人在一起,除了她們陣營相同,想必還有一份惺惺相惜。後宮對於她們來說太複雜,她們看不懂,她們知道自己看不懂,她們也看出對方也看不懂,於是兩個人可以有一份理解。

在一個必須變狠,必須變壞,否則就是蠢的環境裡邊。人性被毫無下限地突破。

我體會最深的,便是《甄嬛傳》中為什麼會有諸多慘劇的緣由。

而另一方面,是在諸多突破底線的慘劇中,又有著諸多情感的暗流。

後宮是一個缺乏溫度的地方,身處這樣冰冷的環境,情感是每個人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因為情感,帶有溫度。

《甄嬛傳》裡邊有諸多不可思議但也順理成章的感情。

這裡面的感情都略顯沉重,又有點誇張。所以做了母親的嬪妃,對自己的孩子,愛護得不遺餘力。

而端妃、敬妃這些收養了他人孩子的嬪妃,對於孩子的愛,也不可思議。

這裡還有對食。

這裡的私通也不少,妃嬪與侍衛與太醫,皇子與妃嬪與侍女。

這裡的每個人都覺察到難以抵抗的寒意,所以想要找人相擁取暖是合情合理的。而那個人究竟是誰,配不配,是最不重要的問題。此時此刻,她們只需要一點溫暖。

後宮是寒帶,陽光並不是不照耀這裡,相反,有時陽光很濃烈。可是這裡一片死寂,千里寒枝默默無言,光禿禿的枝幹負重沉甸甸的霜雪,根深深地扎進土裡,不斷綿延。

這裡所有的感情,都在地下生長,見不得人。

林一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