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種植技術|草莓連作障礙發生機理、危害及防治措施

毛氏部落 發佈 2020-04-23T18:57:13+00:00

草莓反季節生產,由於上市期早、品質好、產量高、經濟效益比露地顯著,因此,近年來大棚栽培草莓在逐漸興起,種植面積逐漸擴大,但卻存在著輪作換地與設施固定的矛盾,連作障礙日益明顯,草莓連作病害是目前制約草莓生產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國草莓產區普遍流行此病。


草莓反季節生產,由於上市期早、品質好、產量高、經濟效益比露地顯著,因此,近年來大棚栽培草莓在逐漸興起,種植面積逐漸擴大,但卻存在著輪作換地與設施固定的矛盾,連作障礙日益明顯,草莓連作病害是目前制約草莓生產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國草莓產區普遍流行此病。該病害的發生,輕者導致減產減收,重者絕收,嚴重製約了草莓的可持續發展。

一、草莓連作障礙發生機理

1、土壤生物學環境惡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的增加,土傳病害加重,由於栽培作物種類單一,形成了特殊的環境,使硝化細菌、氨化細菌等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而有害微生物大量發生,使土壤微生物和無機成分的自然平衡受到破壞,導致了肥料分解過程障礙,土壤病菌蔓延。隨保護地種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害真菌的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病害在所有連作障礙原因中占85%左右,特別是土壤病害是連作障礙的主要因子,而且有些從未發現的具有危害性的菌類也會對作物根系產生不良影響。

2、土壤次生鹽漬化。一方面是由於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為了追求高產,大量使用化學肥料,使土壤中硝態氮和速效磷含量嚴重超標;另一方面是由於棚室長年覆蓋或季節性覆蓋,土壤得不到雨水的充分淋洗,加重了生理病害。

3、土壤酸化。一是施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二是大量施用氯肥,在作物不能充分利用而發生積累時,大量氮素轉化為硝態氮,硝酸根(NO3-)離子與等當量的鈣(Ca2+)離子結合而隨水流失,使H+相對過剩而導致了土壤酸化。

4、土壤物理性質不良。設施土壤與露地土壤相比,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結構性得到明顯改善,水穩性團粒結構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毛管孔隙發達,持水性好。這主要是因為多年培肥所致,但非活性孔隙比例相對降低,耕作層淺,土壤通氣透水性差,導致物理性狀不良,連作引起的鹽類積累會使土壤板結,通透性變差,需氧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同時由於翻耕深度不夠,使土壤耕層變淺,影響根系的伸展,造成植株生長發生障礙。

5、植物自毒作用。某些植物可通過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和植株殘留腐解等途徑釋放一些物質,對同茬或下茬同種或同科植物生長產生抑制作用,這種現象被稱為自毒作用。自毒作用是一種發生在種內的生長抑制作用,連作條件下土壤生態環境對植物生長有很大影響,尤其是植物殘體與病原微生物的代謝對植物有致毒作用,並連同植物根系分泌物分泌的自毒物質一起影響植株代謝,最終導致自毒作用的發生。自毒物質通過影響離子吸收、水分吸收、光合作用、蛋白質和DNA合成等多種途徑來影響植物生長。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組成成分及數量與土壤營養狀況有關,營養不均衡,不但直接導致作物連作障礙,而且也可以通過改變根系分泌物種類和數量從而間接地影響植物生長。

二、草莓連作障礙危害

1、植株表現。連作草莓生長發育不良,主要表現在株高下降,葉片數減少,生物量下降,現蕾、開花等主要生育期均明顯落後於正茬草莓,而且在開花結果期,隨著氣溫的升高及植株內營養物質消耗的增大,連作草莓生長發育狀況急劇惡化,地上部分出現黃化、萎蔫及枯萎等症狀。

2、微生物群變化。草莓連作導致土壤、根際土壤及根表微生物種群發生變化,種植草莓的農田土壤微生態環境對真菌的增殖有利、對細菌和放線菌不利,致使在草莓生長過程中真菌的相對數量上升,細菌和放線菌的相對數量下降同時病原真菌的相對數量上升,拮抗真菌的相對數量下降。

3、根系變化。連作加速根系老化、降低抗病性,導致草莓土傳根部病害的嚴重發生。在我國草莓產區,連作草莓的根部病害主要是由三種病原真菌單獨或複合侵染引起的,分別為枯萎病、根腐病、黃萎病。

4、有害物產生。根系化感物質分泌物和腐解物具有自毒作用,能抑制連作草莓根系生長及活性,其中對基苯甲酸含量高、自毒作用最強,苯甲酸次之。

三、草莓連作障礙防治措施

1、改連作制為輪作制、合理間作。

2、施用有機改良劑。草莓採收完畢後,用幾丁質粉末、植物殘體、蚓糞、綠肥、餅肥、稻草、堆肥和糞肥等有機改良劑處理土壤。

3、錯位開廂,改善草莓根際的土壤環境。

4、採用無土栽培。

5、利用太陽能防治草莓重茬病害。

6、化學方法。主要是應用溴甲烷、氯化苦等化學藥劑。

7、選育抗病新品種。抗病品種的多樣性可控制多種土傳病蟲害,而且是一種有效的輪作方案。

8、應用新型生物農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