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道人生無再少?蘇軾想要告訴你: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有唏噓噫 發佈 2020-04-21T00:00:52+00:00

這些替蘇軾求情的人裡面也包括王安石,王安石還是有一定信服力的,蘇軾能從輕發落,王安石起了不小的作用。

蘇軾的詞中總是透著一種曠達的胸襟,隨緣自適。「烏台詩案」其實還是帶給了蘇軾不小的影響,今天我要講的這首詞就作於「烏台詩案」後不久。

「烏台詩案」是蘇軾仕途上的一個重大打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新黨們抓住蘇軾的言論,大肆渲染,亂扣罪名,想要置他於死地。如果不是許多朝廷元老紛紛上奏替蘇軾求情,他可能就逃不過這一劫了。這些替蘇軾求情的人裡面也包括王安石,王安石還是有一定信服力的,蘇軾能從輕發落,王安石起了不小的作用。

被貶黃州後,蘇州雖沒有一蹶不振,但我想他心裡肯定有許多不悅,所以他到黃州後想要找一處地方放鬆一下。當值三月,他來到了蘄水的清泉寺,清泉寺旁邊還有一處小溪流,名叫蘭溪。這個地方能夠給人一種乾淨之感,來到這仿佛塵世間的污穢都不復存在,蘇軾可以得到心的寧靜。

此情此景之下,蘇軾寫下了這首《浣溪沙》。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三月的蘭溪景色十分優美,流水潺潺,似乎能夠帶走人的一切憂愁。從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蘭溪有一種自然明麗,雅淡的清美。蘇軾採用白描手法寫景,上闋三句均為寫景,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得一塵不染,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布穀聲聲。這是多麼美好的地方啊,蘇軾獨自漫步在溪邊,放眼望去儘是生機與活力,心情終於愉悅了,相信此刻他已然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

這又是一首哲理詩,蘇軾從上闋的景中明白了一些道理,從而發出了一些感慨。「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看著溪水西流蘇軾豁然開朗,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年了嗎?我又何必自傷白髮,哀嘆衰老呢?蘇軾之前始終信奉「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可是現在他改變了。溪水西流的實屬少見現象,雖然少可是也真實存在著。他由此因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自己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蘇軾由大自然的明麗光景,喚起內心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下闕蘇軾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雖然時光不會倒流,人也必定會老去,但是還有一種狀態叫老當益壯。這樣的感悟是催人奮進的。這種感慨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語言有情有理。

蘇軾的境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到達的,他能夠從悲中看出樂。上闋的景色在有的人看來就是悲的,綿密的細雨,伴有子規啼叫,讓我想到「杜鵑啼血猿哀鳴」,但是蘇軾硬生生把這變成了一幅清麗的畫面,還營造出了一個乾淨的塵世。他的厲害之處在於跨越了觸景傷情或是因情傷景,到達了王國維所言的無我境界,也就是不因自己的情感影響周遭環境。

所以從蘇軾的這首詞中,大家有沒有明白些什麼呢?在我看來,當我們步入中年甚至老年的時候,就真的要服老嗎?我們就真的不再年輕了嗎?不是的,老去的,只是歲月本身,只要我們始終懷有一顆不老之心,就可以永遠如少年時那般充滿生機與活力。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