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態養殖技術在山區種養結合中的運用

豬病課堂 發佈 2020-05-16T15:06:01+00:00

畜禽養殖生產過程中保證動物可以自由活動、採食, 並且保證提供合理的陽光、空氣和溫濕度, 促進畜禽生長狀態, 增強機體抵抗力, 儘量控制或避免使用抗生素, 保證產出的畜禽產品的品質和口感, 具有非常廣闊的養殖前景。

山區種養結合可以有效解決山區鄉村因地少人多的情況,而且能解決畜禽生產中產生的糞污長時間對人們生存環境的困擾。實施生態養殖技術可以更加有效地節省畜禽養殖的空間,提供更加新鮮的空氣或水源, 還可以一定程度的增強畜禽機體的抗病能力, 明顯提高畜禽產品品質, 提高畜禽養殖業的生產經濟效益。

1 種養結合中畜禽生態養殖技術的內涵


畜禽生態養殖技術主要是遵循、合理利用畜禽生態學的相關規律, 將相應技術、管理措施與經濟、環境和社會等價值有效整合在一起, 構建成為相對合理的生產體系。山區實際應用畜禽生態養殖技術表現的主要特徵如下。

1.1 人多地少

我國山區林地資源相對豐富, 此項技術的結合可以有效緩解並拓展養殖設施用地緊張情況, 而且此項技術的投資和建設規模都沒有較大的壓力, 更加適合在山區農村發展過程中加以應用。

1.2 農業種植

農業種植規模的發展速度比較快, 如果可以合理放養適宜數量的畜禽, 通過對於自然分解畜禽的糞尿加以利用, 可以將其作為有機肥料, 同時可以有效阻礙野草和病蟲害的蔓延, 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人力、財力。能發揮清潔環境的功能, 對當前新農村建設工作非常有利。

1.3 自然環境

畜禽養殖生產過程中保證動物可以自由活動、採食, 並且保證提供合理的陽光、空氣和溫濕度, 促進畜禽生長狀態, 增強機體抵抗力, 儘量控制或避免使用抗生素, 保證產出的畜禽產品的品質和口感, 具有非常廣闊的養殖前景。

1.4 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

通過土壤或微生物發酵作用將農業生產中的廢棄物轉化成為營養豐富的畜禽飼料或有機肥施加給植物, 在實際生產中實現農業產出廢棄物變廢為寶的目標, 並且能有效控制鄉村秸稈焚燒現象。

1.5 解決就業

山區種養結合過程中融入畜禽生態養殖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山區貧困人員的就業情況, 促進脫貧致富的進程, 而且可以保障城鄉居民對綠色環保畜禽產品的實際需求。

2 山區養殖業現狀的轉變

目前我國農村從事畜禽養殖的主要模式趨於集約化和規模化。但伴隨著畜禽養殖規模不斷發展, 生產模式逐漸轉變。當前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進步, 對畜禽產品品質更加關注。

2.1 種養結合中畜禽生態養殖技術的實踐

此種技術的應用是將傳統畜禽飼養方式進行重要轉變, 並且進一步推廣技術, 真正意義上實現生態的相關建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針對林地資源開展更加有效的利用。實行生態放牧方式, 生產出更加優質的畜禽產品。

2.2 共同發展

此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綠色生態化的養殖, 在很大程度上調整農業種植的相關結構, 進一步進行優化, 同時能很好的影響種植業的合理生產。

2.3 藉助林地、草地實現畜禽生態養殖

此項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緩解並解決庭院養殖的環境污染問題, 同時可以為畜禽養殖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生產基礎。

3 畜禽生態養殖技術在山區種養結合中的應用

3.1 針對野外生存和放養的畜禽品種項目進行可行性評估

在山區種養結合過程中應保證每個生產環節都滿足生態養殖的實際要求, 常見的就是畜禽選址、水源, 給畜禽生產提供更加有利的生存環境, 從而可以合理選擇經營品種。同時要針對病害開展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風險。所以, 在日常生產中要結合實際制定科學規範的生產制度, 嚴格控制衛生條件, 針對常見易發的疫病提前防控, 運用經驗調整飼養管理制度。根據畜禽品種制定相對嚴謹的免疫程序。對飼養場中出現的病死畜禽進行無公害化處理, 避免疫病的發生和大範圍傳播。

3.2 飼養管理

按照種養結合的實際生態養殖要求考慮畜禽生產性能, 以提供給畜禽生長所需的營養水平, 做好人工補飼措施。

3.3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強化國家強農惠農政策, 促進山區經濟生產發展進程, 幫助山區居民脫貧致富,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