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賓把奴隸扶上了龍椅,史稱「機無虛發」,為何沒有名垂青史

魚羊秘史 發佈 2020-05-16T15:40:57+00:00

不,比諸葛亮還牛,唐朝房玄齡在《晉書》中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看來,一個人無論能力有多強, 還是要跟對人。

提及史上有名的智謀之士,你首先會想到三國蜀相諸葛亮。

毋庸置疑,這位大咖草船借箭,巧借東風,擺空城計…智計百出,絕對牛,牛到不行。

不過,在稍後的十六國時期,有一位大咖跟諸葛亮相似。

不,比諸葛亮還牛,唐朝房玄齡在《晉書》中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這麼厲害?

誰啊?

他就是後趙石勒的首席謀士,張賓。

張賓(?—322年),字孟孫,趙郡南和(今河北邢台南和)人。

今兒個,咱就來說一下張賓的那些前塵往事。

01

張賓自幼好學,博涉經史,不為章句,闊達有大節。

且,少有大志:

「吾自言智算鑑識不後子房,但不遇高祖耳。」

瞧瞧,其志不小啊,與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絕對有一拼。

不,還要牛點,人家直接對標張子房。

張良,輔助劉邦創立來大漢四百年基業。

怕是管仲、樂毅也要遜色了一些。

自然,諸葛亮是等而下之。

初期,張賓 曾在中丘王帳下做過小吏,不展其志。

沒幹幾天,他便託病炒了老闆的魷魚,歸家以待時運。

期間,或許他在家鄉小河邊也曾釣過魚,可惜無姜太公那般好運,能等到明主。

沒想到,他等來的竟然是一場戰亂。

元康元年(291年),晉王室後院起火,幾個烏糟包王爺為爭奪帝位,互相攻伐,史稱「八王之亂」。

值此大亂之際,張賓心情一定很不爽,心亂如麻。

永嘉元年(304年),南匈奴貴族劉淵乘亂起兵,自立為漢,天下愈發亂成一鍋粥。

不過,亂世出英雄。

「吾歷觀諸將多矣,獨胡將軍可與共成大事。」

這英雄,就是漢國主劉淵部將石勒,讓張賓眼前一亮,有如諸葛亮之於劉備。

永嘉三年(309年),張賓欣然投至石勒帳下,從此他便跟著石老闆創業。

02

永嘉四年(310年)十月,石勒轉戰於江漢一帶,有雄據江漢之志。

張賓認為遠離根據地,勸石勒北還,可此建議未被採納。

永嘉五年(311年)正月,石勒因軍中乏糧,疾疫流行,又遭到晉軍攻擊,損失慘重。

於是,石勒方依張賓之策,率軍北上渡過沔水。

二月,先後攻占了新蔡、許昌,終於回到北方。

經此挫折,石勒開始對張賓刮目相看,封其為參軍都尉,領記室,位次司馬,專居中總事。

瞧,人家這升職速度,僅兩年余便躍居老闆跟前二號紅人。

此時,張賓堪比諸葛亮之於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九月,漢軍另一勁旅王彌部與晉軍劉瑞相持,形勢危急。

彼時,石勒正在進攻陳午,但久攻不下。

王彌請求石勒增援,石勒不欲前往。

對此,張賓曉以利害:

「明公常恐不得王公之便,今天以其便授我矣。

陳午小豎,何能為寇?

王彌人傑,將為我害!」

《晉書•石勒載記》如是載。

說,老闆你常擔心沒有機會對付王彌,今天是機會把他交給我們了。

陳午,不過一小賊耳,有什麼威脅?

王彌,乃當下之人傑,此時不助,不久必為其所害!

石勒聽從張賓建議,親自率軍支援,擊敗晉軍,斬劉瑞。

王彌很高興,認為石勒是可靠的好基友,不再懷疑他。

十月,石勒請王彌赴宴,王彌不顧部屬勸阻,貿然前往。

席間,石勒起伏兵而殺之,兼其部眾。

短短月余,張賓便幫助石勒消滅了逐鹿中原的絆腳石。

為此,漢帝劉聰雖不爽,也無可奈何,加封石勒為鎮東大將軍,督並、幽二州諸軍事,領并州刺史。

自此,石勒實力日增。

瞧,這與赤壁之戰,諸葛亮助劉備取荊州的橋段,絕對有一拼。

不,還是張賓更牛點,石勒領并州刺史,督並、幽二州之軍事。

而劉備僅一荊州,還是暫借東吳的,終究是要還的。

03

永嘉六年(312年)二月,石勒軍準備南攻建業(今江蘇南京)。

晉琅琊王司馬睿,急督江南諸路軍馬拚死防禦。

為此,石勒軍死傷慘重,時逢江淮陰雨連綿,進退維谷。

生死攸關之際,石勒召集部屬共商對策。

右長史刁膺主張向劉聰之漢軍投降,並求掃平河朔以贖罪,等西晉退兵後再圖他計。

石勒聽後,愀然長嘯,甚感失望。

部將夔安、孔萇等三十餘部將建議先移營高地避水,石勒以為此是勇將之計,亦不滿意。

最後,石勒問計於張賓。

據《晉書•石勒載記》記載,張賓給出如下建議:

「將軍攻陷帝都,囚執天子,殺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將軍之發不足以數將軍之罪,奈何復還相臣奉乎!

去年誅王彌之後,不宜於此營建。

天降霖雨方數百里中,示將軍不應留也。

鄴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陽,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勢,宜北徙據之。

伐叛懷服,河朔既定,莫有處將軍之右者。

晉之保壽春,懼將軍之往擊爾,今卒聞回軍,必欣於敵去,未遑奇兵掎擊也。

輜重逕從北道,大軍向壽春,輜重既過,大軍徐回,何懼進退無地乎。」

張賓此策看似簡單,實為石勒日後可成就霸業之重大轉折。

其一,指出石勒是西晉滅亡之罪魁禍首,會不得人心,應戰略轉移。

其二,主張前進的方向應放在華北,尤其是重鎮鄴城。

其三,認為晉軍為求自保,自然不會追擊,可安全撤退,消除顧慮。

於是,石勒長驅至鄴,但鄴城守衛森嚴,一時難於攻下。

張賓建議攻取襄國,趙之舊都,依山憑險,形勝之國,可擇此而都之霸業可圖。

石勒從其計,進據襄國,以為據點。

此役後,漢國主劉聰加封石勒都督冀、幽、並、營四州諸軍事、冀州牧、上黨郡公。

張賓居功甚偉,石勒升其為右長史,加中壘將軍,號曰「右侯」。

從此,石勒改變了以往流動作戰方式,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石。

俗話說,腦袋決定屁股。

你看,張賓只用三年便升職為首席謀士,牛掰不?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有如下記載: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看,張賓此遠瞻性謀劃,與當年諸葛亮為劉備謀劃益州,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還是張賓更牛點,他可是力排眾議於危急時刻。

而彼時,諸葛亮與劉備於隆中草廬內,坐而論道,外無強敵環伺。

時勢不同,二者高下立判。

04

石勒立足襄國,與幽州刺史王浚的正面衝突便不可避免了。

永嘉七年(313年)十二月,王浚夥同遼西鮮卑部落的段末柸等圍攻襄國,來勢洶洶。

彼時,襄國城防簡陋,連護城河也沒有,防守壓力極大,很快陷入被動。

眾將皆主張固守疲敵,待其退而擊之。

鑒於城池情況,張賓認為不宜久持,應先突破一部:

「今段氏種眾之悍,末柸尤最,其卒之精勇,悉在末柸所,可勿復出戰,示之以弱。

速鑿北壘為突門二十餘道,候賊列守未定,出其不意,直衝末柸帳,敵必震惶,計不及設,所謂迅雷不及掩耳。」

語出《晉書•石勒載記》。

啥意思?

張賓建議,在北城挖暗門20餘道,趁敵軍攻城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段末柸部。

只要能突破段末柸部,餘下之敵人便不足為懼。

結果,石勒令孔萇依計行事,俘虜了段末柸,敵軍士氣崩潰,兵敗如山倒。

張賓之計,成功瓦解了王浚圍攻之圖謀。

時,王浚雖為晉臣,早有篡逆之心。

為此,張賓建議石勒先假意向王浚稱臣,松其之戒備,後乘送禮之機進行偷襲,一戰可定。

石勒認為此計甚善,先隱藏己方精銳兵力,以示弱。

永嘉八年(314年),石勒開始行動,對外宣稱將於三月中旬親自去幽州勸王浚稱帝。

王浚果然中計,不再戒備石勒。

三月,石勒軍至易水時,王浚仍毫無戒備。

石勒到達幽州後,聲言獻禮,先驅數千頭牛羊入城塞住街巷道,使幽州兵不能出戰。

旋即,石勒率眾入城,殺幽州兵萬餘人,俘獲刺史王浚。

此戰,張賓間攻結合,使石勒以極小代價一舉奪取了幽州,離其稱霸北方又近了一步。

看,還是張賓牛吧,石勒對其可謂是言聽計從。

而諸葛亮就差遠了,其多次建議皆未被劉備採納。

如,夷陵大戰之際,諸葛亮便慨嘆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結果,劉備一敗塗地。

05

太興二年(319年),張賓與石虎等人見時機已成熟,勸石勒稱帝。

十一月,石勒接受了此建議,即位稱王,建立後趙,以襄國為都城。

(此前,漢國主劉曜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故稱石勒所建為後趙。)

張賓被加封為大執法,封濮陽侯,掌管朝政,已位極人臣。

據《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一》記載:

「張賓任遇優顯,群臣莫及;而廉虛敬慎,開懷下士,屏絕阿私,以身帥物,入則盡規,出則歸美。

勒甚重之,每朝,常為之正容貌,簡辭令,呼曰右侯而不敢名。」

時,張賓為官清廉,謙虛謹慎,任人唯賢,禮賢下士,深受石勒和群臣的尊重。

連老闆也尊稱其為右侯,從不直呼其名,足可見對張賓信用之深。

看,這跟諸葛亮幫劉備創立蜀漢基業有一拼吧。

諸葛亮,用時十四年,蜀漢才偏安一隅。

而張賓輔佐石勒成就帝業,只用十年,後趙便稱雄中原。

還是,張賓更牛吧。

永昌元年(322年),張賓去世,石勒傷痛不已。

為此,《晉書•張賓載記》有相關記載:

「及卒,勒親臨哭之,哀慟左右,贈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諡曰景。

將葬,送於正陽門,望之流涕,顧左右曰:『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奪吾右侯之早也!』

程遐代為右長史,勒每與遐議,有所不合,輒嘆曰:『右侯舍我去,令我與此輩共事,豈非酷乎!』

因流涕彌日。「

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二》中,也有相關記載。

司馬光之評語:「與苻堅之哭王景略如出一轍,(石勒)真心痛也!」

那麼問題就來了:

如此了得的一位大咖,為何後世卻鮮為人知?

06

石勒,是史上從奴隸到皇帝的一個君王。

沒有之一。

他在位期間,勸課農桑,尊師重教,復興儒學,減免苛稅,為十六國時期難得的一位有為之君。

後趙政權4年後,石勒就掛了。

後,石勒兒子繼位不久,石勒堂侄石虎造反,自己當了皇帝。

可這石虎無比荒淫殘暴,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石虎帶兵外出打仗時,從不帶糧草,攻下一城,便殺人充作軍糧,稱為「兩腳羊」。

石虎還下令,全國13-20歲的女子皆召入宮中供其享樂,達4萬女子之多。

宮殿不夠用,又征40萬勞工修建宮殿及娛樂設施。

一場洪水17萬勞工喪命,還不罷休,又征了16萬繼續修…

至今,這些文字讀起來都使人駭然不已。

你說,時人對後趙的殘暴統治,必是深惡痛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此時,張賓雖死,也脫不了干係,也跟著墨者一起黑了。

也許你會說,諸葛亮比張賓還慘,遇上了劉禪,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絕對是,一塊爛泥扶不上牆。

丟了江山不說,連做了階下囚,還落下「樂不思蜀」的千秋笑柄。

可諸葛亮咋沒受影響,美名反而一路飆升?

其實,這還只是一個小背景。

那大的背景是?

304年至439年間,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五族先後入侵中原,建立十六個小國,史稱五胡亂華。

前文,張賓說了,「吾歷觀諸將多矣,獨胡將軍可與共成大事。」

此胡將軍石勒,便是五胡之一,羯。

彼時,天下一片混亂,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換大王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整出這麼大的亂子,哪還會有人為他歌功頌德嗎?

自然,張賓也跑不掉。

不止於此。

唐時的北突厥,北宋時遼的契丹、金的女真、西夏的党項,及後來成吉思汗的子孫…

他們或入侵,或入主,皆給人民帶來了不小的災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故,人心思漢,更思安定。

在眾多戲曲、評書,及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諸葛亮就成了人們這一美好願景的寄託。

於是,諸葛亮吸粉無數,知名度爆棚,其美名便一傳再傳。

當然,《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大大神化了。

至於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多為演義虛構之筆,跟他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狀多智而近妖」,這是魯迅先生對《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評價,似乎很刻薄,但卻一語中的。

可這又有啥關係?

誰讓人家老闆根紅苗正,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

諸葛亮,也跟著近朱者赤。

看來,一個人無論能力有多強, 還是要跟對人。

選對老闆,真的很重要。

張賓鮮為人知,便很正常了;沒招來滾滾罵名,已經很給他面子了。

參考文獻:《晉書》、《三國志》、《資治通鑑》。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冰揚波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