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來的是六耳獼猴,死的是孫悟空?真假美猴王陰謀論可休矣

吟風社 發佈 2020-04-14T06:15:16+00:00

現今關於四大名著的陰謀論層出不窮,西遊記更是其中的重災區,而關於孫悟空的陰謀論,最有名的就是真假美猴王的劇情,一般來說有兩種陰謀論說法,一是說真假美猴王死的乃是孫悟空,二是說真假美猴王是孫悟空自編自導,一是打唐僧一頓出氣,二是讓如來允諾自己取經能得到足夠高的地位。

現今關於四大名著的陰謀論層出不窮,西遊記更是其中的重災區,而關於孫悟空的陰謀論,最有名的就是真假美猴王的劇情,一般來說有兩種陰謀論說法,一是說真假美猴王死的乃是孫悟空,二是說真假美猴王是孫悟空自編自導,一是打唐僧一頓出氣,二是讓如來允諾自己取經能得到足夠高的地位。

在這些陰謀論大行其道之下,關於名著本身想表達的思想就被淹沒了,本文一來去破解一下關於真假美猴王劇情的陰謀論,二來聊一聊這段劇情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


真假美猴王死的是孫悟空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作者從頭到尾都沒有混淆兩個人物,孫悟空和六耳獼猴滿世界找人辨明真假時,作者給孫悟空的代稱是"這大聖",六耳獼猴則是"那行者",而從頭到尾也都是"這大聖"先開口說話,然後"那行者"複述一遍。甚至作者可能是擔心讀者混淆,在陰曹地府那裡,直接用了"那怪"來代稱假悟空。

從邏輯上分析,六耳獼猴雖然能知千里外之事,但不可能對孫悟空的性格、事跡,事無巨細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如果由他先開口說話,是有出現破綻的風險的,所以他只是複述孫悟空的話語。而到了西天見如來佛祖之時,原文講的就更為明朗了:

【那獼猴】聞得如來說出他的本象,膽戰心驚,急縱身,跳起來就走。……如來道:"悟空休動手,待我與你擒他。"【那獼猴】毛骨悚然,料著難脫,即忙搖身一變,變作個蜜蜂兒,往上便飛。如來將金缽盂撇起去,正蓋著那蜂兒,落下來。大眾不知,以為走了,如來笑雲:"大眾休言,妖精未走,見在我這缽盂之下。"大眾一發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


原文十分清楚明了,當如來道破六耳獼猴本象之後,原文連續三次改用"獼猴"來形容,除了惡意陰謀論者,無論如何也不該認為死的孫悟空。另外,在原著八十一回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中孫悟空焦急之下使出三頭六臂的神通原文稱之為大鬧天宮時的本象,難不成六耳獼猴也鬧過天宮嗎?(真假美猴王劇情為五十六~五十八回)

真假美猴王是否是孫悟空自編自導?

關於這個問題,認為真假美猴王是孫悟空自編自導也是明顯有悖於原文描寫的,首先孫悟空在南海普陀山聽得沙僧說花果山的"孫悟空"打傷唐僧奪了包袱,又組織了一個"取經團隊",於是跟沙僧一同去花果山了解情況,孫悟空筋斗雲快,本要先行一步,但沙僧懷疑孫悟空是要先過去安排好,此處原文對於這段的描述是"大聖本是良心,沙僧卻有疑意"。假若當真是孫悟空自編自演,又談何大聖本是良心呢?

再看所謂支持真假美猴王是孫悟空自編自導的重要論據,是如來對孫悟空說,"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這句話本是如來規勸孫悟空好好回去,日後必有正果,卻被網上過度解讀為如來承諾孫悟空日後為佛。

事實上,在書中菩薩坐的同樣是蓮台,坐蓮台既然不是佛的專屬,又如何能根據如來這句話得出如來給了孫悟空成佛的承諾呢?

真假美猴王到底是表達什麼?

西遊記是一部講修心的書,孫悟空在書中最多的一個別稱叫做"心猿",成語心猿意馬是說人心的心思好似猿猴一樣控制不住,胡思亂想。整個西遊的過程是孫悟空修心的過程,也是唐僧師徒四人一同修心的過程。

真假美猴王這一篇章,有一個很高頻的詞就是"二心",古人有言一心可成千事,二心不可干一事,這個二心,有唐僧對孫悟空的不信任之心,也有孫悟空自己的驕縱之心,還有沙僧豬八戒對嫉妒之心。在此篇章劇情之初,孫悟空打死了攔路強盜,唐僧埋怨孫悟空亂殺生,隨後給死去的強盜祝告。其中說了一句"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這是讓強盜到了閻王那裡告孫悟空,不要告我唐僧,豬八戒聽了之後,開玩笑的說了句"師父推了個乾淨,他打時也沒有我們兩個",於是唐僧就又補了一句"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事"。

這就讓孫悟空多少有些不爽,對著強盜的墳墓一通威脅:

盡你到那裡去告,我老孫實是不怕:玉帝認得我,天王隨得我;二十八宿懼我,九曜星官怕我;府縣城隍跪我,東嶽天齊怖我;十代閻君曾與我為僕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後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隨你那裡去告!

而正是這件事,導致了"孫大聖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八戒、沙僧嫉妒孫悟空的本領,他們沒有能力說出這種囂張但確實屬實的話語。這也就是師徒四人生出了二心,而因為這個二心也就給了六耳獼猴乘虛而入的機會。

孫悟空一共被唐僧趕走過三次,白骨精那次源於誤會,其餘兩次都是因為孫悟空打殺了強盜,在孫悟空第一次被趕走時,打殺的強盜名十分有寓意,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而孫悟空打死六賊,其實也是預示著孫悟空或者說世人都當除去這六項慾望。而打死六耳獼猴,則是告訴讀者一個團隊應當團結一心,不可有二心。

當真假美猴王劇情過後,原文說"三藏遵菩薩教旨,收了行者,與八戒沙僧剪斷二心,鎖鑨猿馬,同心戮力,趕奔西天。"自此之後,唐僧沒有在懷疑過孫悟空,也不曾再對孫悟空念動過緊箍咒,師徒真正的祛除了二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