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看看最新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是怎麼說的

北斗維斟 發佈 2020-01-07T16:18:30+00:00

在上個世紀,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是歷史學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學者學者認為既然中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階段。那麼過去就一定存在一個資本主義。因此,許多人主張中國有資本主義的萌芽,只是發展不充分。

在上個世紀,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是歷史學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學者學者認為既然中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階段。那麼過去就一定存在一個資本主義。因此,許多人主張中國有資本主義的萌芽,只是發展不充分。

最開始,人們提出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宋朝說」和「明清說」,因為許多學者認為這個時代的手工業行業出現了手工工場和僱傭關係。之後,學者發現中國的手工工場實際上早就出現了,於是提出了「戰國說」、「西漢說」、「隋唐說」、「元朝說」等,似乎整個中國就是一部資本主義歷史。當時的國人有一種「資本主義」情結,是民族主義的一種表現。許多歷史研究者認為,既然西方擁有資本主義,那中國歷史上也必然有資本主義。他們抱著「別人有,我們也有:中國人不比西方人差,西方能夠產生資本主義,難道中國就不能嗎」的心態去研究歷史,那必然就會在歷史研究中出現偏差和變形。


實際上,中國是一個典型的農耕文明國家,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國家的稅收基本來源於農業,國家的上層階級來源於地主,國家的兵員和徭役人員則來源於下層的農民。國家必須有強有力的措施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被迫耕種土地、繳納賦稅、服從徭役。重農抑商、抑制土地兼并、海禁、閉關鎖國都是農耕文明的反映。在中國古代社會,商人依附於農業,沒有社會地位。因此商人及時發家致富了也會麥田置業,變成地主階層。因此,中國古代並沒有資本主義萌芽的土壤。


受到上個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學說的影響,中國的中學歷史教科書長期有資本主義萌芽的內容。如高中人教版必修2(經濟史)的第2課,《古代手工業的進步》中有一段話專門講到資本主義萌芽的事情:「明朝中後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學術界稱之為資本主義萌芽。清朝時,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並且,用一個「學思之窗」來引導學生探討資本主義萌芽的特徵是什麼?

不過,歷史教科書的內容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確的,這也是歷史教科書需要不斷修改的原因。2020年,全國推行了最新的高中歷史教材。在這個教材中,就已經不會在課文中納入資本主義萌芽的事情了。新教材的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5課《明清經濟與文化》中的《經濟的發展與局限》中,介紹明清時期經濟的發展,以及存在的問題。新教材是這樣介紹明清時期的手工業成就的「手工業各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明朝後期,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中出現了新的經營手段,即開設工場,使用自由僱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這類情況在清朝繼續有所發展。」


對於明清時期的經濟的局限性,教材寫到:「然而就全社會來看,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還占據壓倒優勢。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也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正當西方國家大步邁入近代工業文明的時候,中國社會仍舊遲滯不前,埋下了落後挨打的伏筆。」


教材的正文中沒有提到資本主義萌芽,只是在「史料閱讀」一欄中標註到:一些學者認為,這種生產方式近似於西方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早期形態,稱之為「資本主義萌芽」。和過去的人教版教材相比,這裡給資本主義萌芽打上了引號,並且標註只是一些學者的觀點。而過去的人教版則直接作為知識點在灌輸。

顯然,歷史教材出現了很大的進步。一些在學術界頗有爭議的觀念已經不會強制讓學生接受,而是介紹這種觀點。這也說明,我們的歷史教育正在走向理性化。過去,很多人看了教材就認為中國有了「資本主義萌芽」,甚至還將此作為明朝工商業繁榮的證據。如今,我們可以說拜拜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