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期間軍閥部隊為什麼這麼看重部隊番號,打破頭都要去爭?

知兵堂光亭 發佈 2020-05-16T17:15:52+00:00

摘要:民國期間軍閥割據派系林立,為什麼眾多擁兵自重的軍閥,對部隊番號這麼看重,甚至打破了頭都要去爭取一個番號?

李三萬

摘要:民國期間軍閥割據派系林立,為什麼眾多擁兵自重的軍閥,對部隊番號這麼看重,甚至打破了頭都要去爭取一個番號?


【頭條號首發】

民國期間軍閥割據派系林立,為什麼眾多擁兵自重的軍閥,對部隊番號這麼看重,甚至打破了頭都要去爭取一個番號?

因為,部隊有了正式的番號,就意味著國家層面的認可,是有合法身份的正規軍,行事便有堂堂之師名正言順的便利。北洋時期各省相對獨立,然後各省軍閥蜂起,真正白手起家的也不多,大多都是原本有點舊式軍隊的基礎,而後靠地方自籌資金作為軍費,擴充軍力,這是大頭。也有一些軍閥是自己拉杆子起家的綠林武裝,到了一定規模基本就被收編,最多就是依靠資深的實力,相對多一點話語權。同一地區的軍閥,大家都差不多一個師的兵力,沒番號的去吞併小魚小蝦,非得靠靠拳頭大來開路,有番號的則要輕鬆很多,給點好處也能招安一些小勢力。如果雙方打起來,報紙輿論天然也更傾向有番號的一方,等到談收編,從來都是有正式番號的更有主動權,去收編沒番號的勢力,從來沒有沒番號的雜牌收編有正式番號的情況。

這就是國人歷來講究師出有名的軟性影響,草根軍閥就算實力再強,可以打垮有正式番號的部隊,但是談到收編,就算把打垮的這支部都都動員入伙,也沒有正式番號,總歸名不正言不順,外面的說法也是有正式番號部隊遭遇慘敗,殘部落草為寇。



要是有正式番號就不一樣了,打垮了只要還籌得到錢,就可以重新招兵買馬,實力恢復了照樣可以東山再起。沒番號的部隊要是被打垮,可就悲催多了。部隊被吃掉,大頭目逃出去,還想吃這碗飯,就得從頭開始重新創業,就算能夠再起家,也是另立山頭了。

所以搶番號的重點就是搶這個名份,有沒有這名份區別非常大,同樣實力的部隊,有了這個正式的名份,各軍校畢業,海外留學回來的,都有可能來看看,投個簡歷試試,很容易招攬到人才。就是根據部隊情況,肯來的人多人少的問題。沒這個名份,就只能靠親友團撐著干,想去找專業的正規軍官,求上門去,人家都不帶理的。至於說有了正式番號,就代表有國家撥給的軍餉,這些錢財上的事情其實都是小事,放在檯面上說當然是有比沒有好,可在台面下,真指望這個錢救命,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人家掏錢幫你養私兵?所以收編時,會正常撥付軍資裝備,過後就會拖延賴帳,拿不拿的到手,即要看有沒有本事自己從上頭催發下來,還要看會不會做人,肯讓過手的各方大神幫你報銷損耗。這方面軍閥一方主要還不是想要錢,最想要的是有一個穩定的裝備供應渠道,尤其是小軍閥。至於已成氣候的大軍閥,指望國府那點軍資,自己手下幾十上百萬人馬,早喝西北風了。弄錢關鍵還得靠自己經營控制的地盤,求人不如求自己。

有志氣的軍閥,能做大做強的軍閥,都不等不要,先把自己的地盤經營的鐵桶一樣,最典型的就是晉軍、桂軍。已經把地方經營到潛力挖盡,明顯覺得地方發展限制已經開始影響軍隊發展,軍閥發展到這種瓶頸,要麼爭霸天下突破,要麼就混吃等死吧,窩在小池塘里的龍永遠長不大了。所以總結下來,各地軍閥爭奪番號,關鍵還是爭奪一個名份,錢麼,那個年代,手頭有槍的,到哪還找不到吃食?



具體來說,首先就是因為軍閥的部隊如果有了正式的番號後,那麼民國中央政府就會根據番號來發軍餉,軍閥也就不需要用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錢養部隊了,這種好事當然是每個軍閥都夢寐以求的。但是軍閥們其實並不是很想把自己的軍隊變成有中央番號的軍隊,因為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這麼做同樣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就是很可能部隊的控制權會逐漸失去,最終成為中央化的部隊。

在清朝統治後期和辛亥革命後的北洋時期,中國各地都出現了地方自治性質的軍隊,這些軍隊多由本地籌款組建而成。由於是靠地方經濟供養的軍隊,中央政府一分錢都不給,那麼這些軍隊都是聽命於地方勢力——軍閥。

後來隨著國民政府的成立,以及至少在表面上初步統一了中國,中央軍和地方軍的矛盾就凸顯了出來。例如中原大戰就是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政府和地方軍閥之間的一場大戰。戰爭結束後,蔣介石給歸順的地方軍隊授予番號,來收編地方軍隊。著名的29軍就是原來馮玉祥西北軍中收編過來的,29軍在之後仍舊長期掌握在西北軍將領的手中,駐紮在華北地區。

但是這種中央給部隊發錢,軍閥實際控制部隊的好事,一般來說是不大可能的,除非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國民黨中央政府可不會這麼好心,收編了的軍隊一般政府都是要取得對這支部隊的最終控制權。

例如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後,國民政府就曾大規模的增加番號給地方軍閥的部隊,例如東北軍、西北軍、川軍、桂軍、滇軍和粵軍先後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改編。這些有了正規番號的軍隊,很快就奔赴了抗日前線。自從中央政府發了軍餉和離開了地盤後,這些軍閥部隊很快就逐漸中央化了,還在軍閥手中控制的部隊也變得越來越少。到了抗戰結束後,各地軍閥基本上都被中央化,還擁有相對獨立的軍權財權人事權的軍閥,就只剩下桂系一家了。就連曾經以擅長在三個雞蛋上跳舞而又不踩碎雞蛋的閻錫山,都已經大不如過去,如果不是傅作義極力推辭,幾乎就成了昔日部下傅作義的下級。



所以這種向中央政府要正式番號,絕對是一種技術活,需要相當高明的手腕和套路。搞得不好,自己好不容易掙下的這份家當,幾年之後就成了人家的。但是,如果沒有正式番號,眼下就很不容易了,軍費,裝備,人才,都是要花費不少心血才能搞到。遇到事情,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和落草的綠林武裝也沒有太大區別。所以,要正式番號還真是個兩難選擇,很有幾分飲鴆止渴的味道。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