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大為發飆:父母不要在孩子該立規矩的年齡,選擇和他做"朋友"

二寶媽媽談育兒 發佈 2020-04-14T08:04:01+00:00

老一輩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育兒理念在現在看來,似乎太過於強勢和權威。還有人提倡和孩子做朋友,但是,當我們認真地審視這些所謂的"平等育兒觀"才發現,"平等育兒"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和孩子做朋友呢?

老一輩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育兒理念在現在看來,似乎太過於強勢和權威。

還有人提倡和孩子做朋友,但是,當我們認真地審視這些所謂的"平等育兒觀"才發現,"平等育兒"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和孩子做朋友呢?

佟大為在綜藝節目《一年級》中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甚至還被那個已經長大了卻還是不懂事的"孩子"氣得一度發飆。

有一個女孩兩天沒有去學校上課,也沒請假,大家都很擔心。佟大為作為老師批評了她,希望她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可是沒想到有同學卻指責佟大為話說重了。認為佟大為只把自己當老師,沒把學生當朋友。

佟大為頓時火冒三丈,說:

"在學校里,你們就得守學校的規矩,我們首先是師生,其次才是朋友!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麼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

佟大為說的這番話,其實就是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一個父母只有盡到了自己本身的責任,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如此。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但是要搜西安和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明確自己不能超過某個界限。讓孩子明白要尊敬長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不然的話,他們不止在家裡看不到自己的錯處,直接頂撞父母,以後面對老師和上司,也聽不得一點批評。

現在的時代不同,教育理念也不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也越來越被丟棄。

無論是教育專家還是老師都希望父母能和孩子做朋友,互相尊重,但是,家長們也要把握好時機,把握好時間,別在該立規矩的時候和孩子做朋友!

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孩子也必須對父母有敬畏之心。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但前提是孩子學會尊重父母,在該聽話的時候明白自己必須聽話。

父母不要在孩子該立規矩的年齡,選擇和他做"朋友"

1、 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直接模仿家長的行為的。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在去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到很好。只有家長給孩子做了好榜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好,因為在孩子眼中,父母的形象是高大的,是值得學習的!

2、犯錯誤必須受懲罰

父母從孩子小就要給孩子立一些規矩,一旦孩子做錯事情或者是違反了規定一定要受到懲罰。

孩子犯了錯,就讓適當懲罰,讓孩子知道犯錯需要承擔的後果。

這裡要注意的是,父母給孩子定規矩的時候,不要生搬硬套,根據孩子的情況適當調整。

這樣孩子接受起來也會更加的開心,更加的心甘情願。

3、對待規則,要溫柔堅定

溫柔,就是不要隨意和孩子發脾氣, 語氣要平和,從孩子的立場出發,愛他,理解他。

父母給孩子定規矩的時候,要溫和的向孩子解釋這些規矩,不要讓孩子從一開始就對原則有牴觸情緒,在剛開始接觸新食物的時候誰都不會太開心,況且是限制孩子行為的事情。

堅定地讓孩子知道規則是不能輕易改變的,也不能隨意寬容。父母也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心軟。

這樣當孩子知道遵守規矩,知道了和父母的界限的時候,父母也就可以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了!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該系列共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培養孩子十種情緒正能量: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鮮艷的色彩搭配,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把需要表達的內容體現的很完整,即使小孩子認字不全,看圖也能理解故事內容。

除此之外,還有免費同步暢聽的功能,都有配套的音頻,這也解決了上班族的爸爸媽媽下班以後,身心疲憊,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煩惱~

10冊情緒管理性格培養繪本不過就是38塊錢,平均下來一冊不到4塊錢,都不到一頓早餐錢的價格,整套下來也不過是爸爸少抽兩包煙,媽媽少喝兩杯奶茶的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