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崛起」為何總是被拿來討論?

prayforthepeople 發佈 2020-02-01T08:52:21+00:00

除了光線影業,騰訊動漫、阿里影業、萬達影業等行業大咖也在布局動畫市場,卓然影業、淘米動畫、詠聲動漫等小咖也在奮起直追,《哪吒》的成功振奮了市場,未來動畫人才會受到更多資本扶植,對於創作者而言,沉下心來搞創作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對於觀眾而言,走進電影院支持國產動畫而不是停留在口嗨上,

2019,業內將《哪吒之魔童降世》視為救市黑馬。


,大眾對《哪吒》的讚譽隨處可見,其中「國產動畫的崛起」被多次提及,而關於「崛起」這個詞其實早就不新鮮了,《大魚海棠》用過,《大聖歸來》用過,《大護法》《白蛇:緣起》也用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謂崛起,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步入佳境的起始點,但縱觀以往那些被觀眾喻為崛起的國產動畫電影,大多後繼無人,「間歇性爆發、超長空窗期」為其主要特徵,從而難以讓大眾對國產動畫有崛起的真實感。


就像年初《流浪地球》讓人們驚喜於國產科幻電影的崛起那樣,沒有連續的科幻電影產出,崛起二字根本站不穩,當有下一部佳作出現時,「科幻電影崛起」的概念將會被再次提起。


不同以往的是,這次人們對國產動畫崛起的呼聲要堅定的多,因為在《哪吒》之後不止有《姜子牙》《鳳凰》,還有《西遊記之大聖鬧天空》《深海》《最後的魁拔》《大護法2》等多部國產動畫齊聚2020年。



其實在不少人心中,國產動畫的跟國產科幻的崛起是兩種感覺,前者是望穿秋水的等待,後者是喜聞樂見的自豪,因為曾輝煌過,所以一直有一部分人不認可國產動畫崛起這個說法,在他們看來,現在的國產動畫是重回巔峰。


令世界驚艷的中國動畫


1926年,受迪士尼動畫《白雪公主》的影響,萬氏兄弟決定創作屬於中國的動畫作品,由此誕生了我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一年後,萬氏兄弟創作了我國最早的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1961年誕生的《大鬧天宮》更是將萬氏兄弟及我國傳統動畫推向了全球。



除了萬氏兄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國產動畫的另一大廠牌。


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作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讓中國美術片在國際享有盛譽,《小蝌蚪找媽媽》5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等優秀作品同樣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開拓新美術片種類方面也具有突出貢獻,除水墨動畫外,還製作了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木偶動畫《阿凡提》等。



據統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48部美術片先後在國內69次獲獎,有45部美術片在國際上73次獲獎。


那時候的中國動畫傲立世界動畫之巔,日本也只能望其項背。1981年,「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蟲來華,坦誠鐵臂阿童木也是受了孫悟空的啟發後創造的。見面那天,萬籟鳴和手冢治蟲更分別畫下了孫悟空和阿童木,讓他們緊緊貼靠一起。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動畫產業逐漸偏向商業化,像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這些依靠國家撥款,費時費力不以市場為導向的製作方式,漸漸被大眾拋棄,於是,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為代表的傳統動畫走下神壇,走向沒落。


禁播、被舉報、整改

失去風骨的國產動畫,只能靠低幼「保命」?


1983年下半年至1987年,3年多的時間,《黑貓警長》僅出了5集,為什麼只有5集,因為《黑貓警長》的導演戴鐵郎先生「被退休」了



「那天我被叫去人事處,他們遞給我一張退休證,說我年齡到了,該退了。那一瞬間我愣住了。醒過神來後,我一句話沒說,拿了退休證轉身就走。」


戴先生50歲當導演,帶著團隊花了10個月做出了兩集動畫片,在內部放映後卻被叫停了。


理由是:「裡面打打殺殺,不符合傳統美學,裡面的科學道理也沒有什麼藝術性。」


直到一年半以後,在不做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黑貓警長》才得以播出,即便只有5集,「一隻耳」「白貓班長」等動畫形象紮根在了70、80後的心裡。


如果《黑貓警長》的目標受眾是低齡兒童,那《黑貓警長》的確有些超綱,以第四集吃丈夫的螳螂來看,螳螂姑娘在新婚後將螳螂青年吃掉的行為,雖然有科普意義,但對於不少孩子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不過,或許《黑貓警長》創作之初根本沒有考慮過為受眾劃分年齡段,因為一部優秀的作品自然能讓不同年齡的觀眾看到不同的內容。從戴先生被退休一事不難看出,動畫創作邊界客觀存在的事實。


90年代,國產動畫發展進入低谷期,在此期間,日本動畫《美少女戰士》《名偵探柯南》《神奇寶貝》《百變小櫻》《數碼寶貝》風靡中國,2002年左右播出的《火影忍者》更是將日本動畫在中國的影響力推到了最高點。


《火影忍者》


走下坡路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2001年推出過反響不錯的《我為歌狂》,但最後沒了音訊,並且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從風格上開始向低幼轉變,2004年推出了《大耳朵圖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乏力,其他民營動畫公司也在想辦法頂住國產動畫,1999年三辰公司製作的《藍貓淘氣三千問》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但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樣,內容偏低幼,2006年湖南宏夢卡通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虹貓藍兔七俠傳》改變了這一格局,開啟了長篇武俠動畫的大門,觀看《虹貓藍兔七俠傳》的成年人也不在少數。



無奈的是,當年因有家長在貼吧發帖抨擊《虹貓藍兔七俠傳》,吐槽它太過血腥,不適合小孩子觀看,容易誘導小朋友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事情不斷發酵跟風者越來越多,不少家長向廣電總局舉報《虹貓藍兔七俠傳》,以至於這部經典國漫就這樣被緊急下架


有網友評論《虹貓藍兔七俠傳》下架讓中國武俠動畫的發展停滯了十年,此說法的對錯暫且不予評判,但從《虹貓藍兔七俠傳》下架的影響來看,《中華小子》續作無望,《秦時明月》播出遇冷,國產動畫整體低幼化趨勢的加劇,開始「安全」為先,《喜羊羊與灰太狼》時代拉開序幕。


《中華小子》

《秦時明月》


內容空洞與人才缺失讓曙光難現


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美學風格,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美學風格過時了,但故事內容沒有,就像《邋遢大王》《猴子撈月》《南郭先生》《天書奇談》這些動畫帶給觀眾的啟示,無一不印象深刻,這也是上個世紀,國產動畫能夠風靡全球的根本原因,即故事內容與文化符號融合形成了中國風格,日本動畫的興起同樣如此。


《天書奇談》


陷入低谷期的國產動畫因為人才流失,內容創作能力下降,風格也因受到日本動畫的影響,開始發生轉變,再加上武俠動畫的折戟,雖然也有像《秦時明月》一樣堅持做武俠動畫的團隊,創作出了《俠嵐》《畫江湖之不良人》等佳作,但武俠動畫市場始終難以打開,本應是中國風動畫最大一個分支的武俠舉步維艱


尋找新出路的國產動畫認為落後是因為動畫技術不成熟,於是拿著資金尋求美國、日本的技術合作,更有甚者完全Made In Japan,將日本動畫「熱血、高燃」的內核嫁接進來,最終褒貶不一。當然,中日合作也有過比較成功的動畫作品比如《一人之下》,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人之下》的劇本是由中國人米二創作,包含了八奇技、五雷正法等道家元素。


《一人之下》


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米二一樣的優秀的動畫內容創作者不斷湧現,新時代中國風動漫找到了新的表達方式,從小螢屏的《狐妖小紅娘》《魔道祖師》《屍兄》《魁拔》到大熒幕的《大魚海棠》《大聖歸來》,國產動畫正在一步步拾起中國文化內核基礎上的全新表達方式。


《狐妖小紅娘》

《魔道祖師》


就像《哪吒》的故事很燃,但燃的是中國人文化中的情感共鳴,基於中國的神話傳說,《哪吒》對傳統元素的運用底氣十足,就像《萬里山河圖》在影片中的妙用,讓觀眾知道國產動畫也是有人才的,國產動畫也不缺創意。



在知乎上看到網友的一條評論,感觸頗深:



《哪吒》將開啟神話動畫的宇宙,希望路比武俠動畫平坦一些。


打破叫好不叫座的僵局,將動畫公司富起來吧!


《哪吒》的導演餃子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訴說了因資金有限,哪吒敖丙沒能牽手看遍滄海桑田的遺憾,網友暖心留言「傻孩子不早說,我們給你眾籌」。


沒錢,是大多數動畫公司面臨的共同難題,2016年,眾籌了12年的《大魚海棠》才得已在院線上映,《哪吒》與《大魚海棠》同出光線影業旗下的動畫公司彩條屋,《哪吒》打磨了5年,修改了66版,彩條屋承擔了多少資金上的壓力?


尤其是動畫電影叫好不叫座的作品並不在少數比如《大護法》《大世界》,對於一個醫生轉行動畫導演的處女作,彩條屋給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哪吒》。



除了光線影業,騰訊動漫、阿里影業、萬達影業等行業大咖也在布局動畫市場, 卓然影業、淘米動畫、詠聲動漫等小咖也在奮起直追,《哪吒》的成功振奮了市場,未來動畫人才會受到更多資本扶植,對於創作者而言,沉下心來搞創作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對於觀眾而言,走進電影院支持國產動畫而不是停留在口嗨上,才是對動畫行業最大的幫助,《千與千尋》復映都能拿走近5億票房,優秀的國產動畫同樣值得買單。


希望自《哪吒》以後,人們討論的不再是國產動畫的崛起,而是討論國產動畫的巔峰之日何時到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