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的富二代們:賠光爸媽給的500萬,我離家出走了

ellemen睿士 發佈 2020-04-14T09:14:45+00:00

我爸媽是做生意的嘛,所以我就想朝著那個方向發展,從大學開始就在學校附近開奶茶店,我爸特別支持我,當時就覺得,「我兒子挺努力的」,一次性給了我三十萬,那是我爸第一次這麼大手筆地給我錢。

富二代,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的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要不斷面對來自外界「目光」的檢視。

但在時代的浪潮中,財富總是流動的,有人一夜暴富,就有人在不經意間跌入谷底。當富二代們身上的「光環」不再,背後支撐他們的家人破產之後,他們該如何面對生存的考驗?還能重新找回此前的「輝煌」人生嗎?我們採訪到了其中的三位:

我從小就不喜歡別人叫我「富二代」。

小學還好,大概是念中學的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我念的不是什麼貴族學校,也沒有出國留學,就是省內普通的學校,所以我儘可能讓自己看起來普通、合群一點。

和周圍的同學吃一樣的食堂,穿一樣的校服,每天放學司機來接我,我都要讓他把車停在校門口至少500米的地方。

後來有一天下雨,司機擔心我淋濕,就把車開到了校門口,我們家有錢的事就這麼「暴露」了,當時的我一點都不覺得富二代是個單純的稱謂,它更像是一個外號。

我記得很清楚,同學發現我被「豪車」接送的第二天,我中午端著餐盤去和他們吃飯的時候,昔日的好朋友頭也不回地走了,還酸酸地說,「我們可不敢和你一起吃飯,你們家那麼有錢。」

我不知道這句話有多少開玩笑的成分,只是那天之後我一有空就用自己的零花錢請他們吃零食,但換來的也是「如果我們不發現,你是不是準備一直裝窮」這樣皮笑肉不笑的指責。零食正常吃,但我們的關係再也沒變得親密起來。

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覺得自己像個矛盾體。我明白有錢的好,但我也知道自己沒錢,都是靠的家裡,所以我就跟自己說,將來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有錢人。

我爸媽是做生意的嘛,所以我就想朝著那個方向發展,從大學開始就在學校附近開奶茶店,我爸特別支持我,當時就覺得,「我兒子挺努力的」,一次性給了我三十萬,那是我爸第一次這麼大手筆地給我錢。

大概過了一年吧,奶茶店因為經營不善關店了,30萬賠得只剩2萬,我垂頭喪氣地回家,我爸倒也沒說什麼,反倒還表揚了我,說做生意這些事都難免的,別沮喪。

從大學到現在,我爸零零總總給了我差不多300多萬,讓我嘗試各種事情,到最後連開餐飲都失敗了(我爸媽就是做餐飲起家的)。那天我爸一改之前的態度,有點無語地說了句:「你可能真的不是啥做生意的料吧。」

我當時被這句話刺激到了,覺得好像在說,我一輩子都只能靠父母靠家裡,一輩子都要成為不能靠自己的「富二代」。

我問我爸最後要了一次錢,200萬,開影視公司做電影,堅持了兩年吧,遇到了好幾個不錯的項目,每當我以為要有轉機的時候,現實都會給我上一課,我發現自己根本沒辦法獨立運營一家處於上升期的公司,或者說,公司發展的速度總是遠遠落後於我野心膨脹的速度。

這些錢虧光了之後,我再找我爸要錢,他冷著臉對我說,「我沒錢,這些年我給你的已經夠多了。」

那時候我明白了兩件事。第一是,我爸可能已經放棄我了,或者說我真的讓他失望了,第二是我可能真的不是做生意的料,自己這輩子都沒辦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或者說,像他們那樣有錢的人。

想明白之後,我就「離家出走」了,我說自己想換個城市,切斷了跟家裡的所有聯繫。不是怪他們不給我錢,是怪自己不爭氣吧,怪自己逃不開富家子的光環。

讓我沒想到的是,在我和家人斷聯的這段時間裡,我爸公司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門店接二連三地關閉,現金流也出現問題,又趕上這次疫情衝擊,餐飲行業真的雪上加霜。

兩個月前,我在網上看到一條深圳餐飲店老闆含淚轉賣店鋪的視頻,心裡「咯噔」一下,心懷忐忑地給我媽打了電話,我媽倒是沒生我氣,她背著我爸偷偷跟我聯繫,詢問我的近況,也跟我說了點家裡的艱難處境。

當年離家出走,我爸至今也沒原諒我,他自覺已經為我提供了足夠好的條件,就算我創業失敗,也不應該對家裡人出氣。

我明白爸媽的苦心,但我也知道自己心裡的「隱疾「,過去的我太急於證明自己了,換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重新開始對我來說是必要的,賺多少錢我沒有很在意,我只是不想再活在他們的光環下。

我現在做著一份行政的工作,雖然工資不多,但起碼不會出錯,我對現在已經很滿足了。這個城市最讓我開心的,就是沒人會叫我「富二代」,我就是個大家眼裡的普通人。

我出生在溫州的一個小鎮,從小到大都是優等生,聽爸媽說,我屬於早慧型的孩子,在他們眼中,我比同齡人都聰明。父母也從未操心過我的學習,上最好的中學,再順理成章地就讀英國某商學院的金融系,似乎一切都進行地很順利。

安穩的生活在去年戛然而止,我投資失敗,全部家當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欠下了十幾億的債務。

我們家是白手起家做實業的,在溫州有一家小廠,收入屬於當地中上水平。十年前,我們正好趕上了房地產爆發期,我的父母在上海安置了一套房產,水漲船高,房價年年翻倍地上漲,最後我們在上海買了五套房,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全家什麼都不做就有巨額的房租收入。

我從高中起就在我爸的公司做銷售,積累了一些市場經驗。後來做過留學顧問、奶粉貿易公司等。

七年前,我從英國畢業回國,想要在上海投資一家主題公園。這是我第四次創業,也是我投入資金最多的一次。這個公園占地面積有三萬多平方米,創立初期就有三百多名員工,可想而知,每年消耗的成本就不少。我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野心,我希望這家公司可以成功上市,而我,擔任股東。

沒想到在這裡栽了跟頭,2018年起,我就開始虧本。拆東牆補西牆,欠了好多債。從一開始的一億到十多億,我們把家裡的所有房產都賣了,都補不上這個大窟窿,親戚們零星借了點錢給我們,十萬塊,也許對他們來說是一筆大開支,可是對於這個無底洞來說,可能連零頭都算不上。

我和親弟弟的關係也破裂了。他原本在上海開服裝店,做著本分的生意。現在我把家裡所有的錢都賭了進去,不留一點後路。

我們一家不得不從上海回到了溫州老家,過年期間,我們連菜都買不起。現在,我每個禮拜都會去教堂,找一個信仰,因為如果不強行給自己一個寄託的話,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撐過這段日子。

我爸媽一直信奉女孩子要富養,再加上我們家是真的有錢,所以我一直和朋友們開玩笑說我被養得跟鹹鴨蛋一樣,「富得流油」。

女孩子嘛,喜歡化妝品、口紅、衣服、包包,這也是我每個月花錢最多的地方。以前有錢的時候,我特別喜歡買包,有多喜歡?一個月買包能花個幾十萬吧,家裡的衣帽間旁邊原本是個衛生間,後來東西多到放不下,就直接把中間的那堵牆打了,改成了一個巨大的衣帽間,我朋友來我家玩,經常拿我打趣,「你的包住的房間都比你住得大。「

我不是單純為了虛榮好看而買,我是真的喜歡那些包的設計。我是那種買包會去了解市場和背後品牌故事的人,不是單單地買個包就完事了。

畢竟奢侈品,你買的其實是品牌價值,絕不僅僅是那一層皮。

那個時候經常去國外玩,就會幫朋友們帶點東西,現在想想那應該是自己代購才華初現的時候吧,不過從來不多收朋友的錢,只是非常清楚在哪退稅、在哪能搶到好東西等等。

開始做代購是因為我家破產了,也不是破產,就是父親突發重病,花了不少錢,同時沒辦法繼續工作,趕上公司效益不好,基本和破產沒啥區別。

一個挺好玩的現象是,我們家之前買礦泉水都買某品牌20塊一瓶的那種,有一天發現我媽叫了兩大箱怡寶(這裡沒有說怡寶不好的意思),我們娘倆坐在沙發上一人開了一瓶,喝了兩口說,「這有啥區別,這不都是水。」

坦白講我們家人的心態都挺好的,但是確實我爸媽的狀態都不適合出去工作,我也就是個普通職員,現在看來沒在我爸公司上班、怕他們「每天煩我「真的是個正確的選擇,要不然我們一家三口直接失業。

當時想為家裡做點什麼,無意間瞄到了自己的衣帽間,說干就干,我整理了一下裡面九成新的包包,直接連發了幾條九圖朋友圈賣包,被我的好朋友們「哄搶一空」。

我其實不太避諱被大家知道我們家的狀況,只要家人平安,就不要在錢和面子這些事上談自尊,我當時確實需要錢,用於日常生活,也為我爸康復之後東山再起做準備。

讓我挺感動的是我那些昔日的姐妹們沒有因為我家出現變故就拋棄我,當時我賣的包里有一些是限量款,買都很難買,我本來說給她們打折,她們回我,「打什麼折?該多少是多少,你好好的我們就放心了。」那天晚上我賣出去37個包,都是朋友們原價買的。

做代購也是我一個姐妹的建議,她說你路子這麼廣,要不試試代購唄。

確實曾經買奢侈品和國外的購物經驗都讓我做代購變得相對容易,我想反正也沒什麼托底的了,不如一試。跟我朋友兩個人,有次在國外買到走不動,這跟我以前悠閒地逛街完全不是一個心境。

但確實有成效,別人來我這買包什麼的,不是下個單就完了,我還會給他們介紹品牌文化,某個品牌適合什麼樣的人,他們都說,你不是在店裡做過導購吧?我說我不是,之前買多了而已。

現在我們家還沒恢復,我還在做代購,好像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爸爸的病每天都在好轉,家裡的狀況也是。

很多人可能覺得富二代離了錢就一無所有了,這才是這個時代人們對於錢最大的刻板印象。其實剝離了那個符號,大家都是有手有腳的人,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過上好的生活。

我一點都不覺得破產做代購是什麼難堪的事,反而挺欣慰的,在家裡經濟困難的時候儘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後回看也會是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了。

採訪、撰文:PP、馬達

編輯:MK

封面設計:灣灣

和金主男友分手後,我干起了網絡陪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