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中國與巴基斯坦也是這樣的嗎?

照理讀史 發佈 2020-04-14T09:46:37+00:00

而在外交關係中,起平衡作用的則是共同利益和彼此間矛盾的關係,兩個國家就走得近,說明利益多於矛盾,反之,則是矛盾多於利益。


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關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咱們經常會聽見這麼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也的確反映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之間的關係。

而在外交關係中,起平衡作用的則是共同利益和彼此間矛盾的關係,兩個國家就走得近,說明利益多於矛盾,反之,則是矛盾多於利益。

但是,咱們今天要講的這個國家和中國的關係,好像就不太符合這條規則了。

今天要講的就是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係。巴基斯坦被很多中國人稱為「巴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咱們就來展開看看。


中國和巴基斯坦於1951年建交。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而巴基斯坦則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國地大物博,巴基斯坦國土狹小。

表面上看,這兩個國家不論是社會制度還是自然條件都是差距懸殊。咱們國家和巴基斯坦關係真正意義上的轉折,發生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期。

第三次印巴戰爭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起初,巴基斯坦和中國只保持著一般的關係,50年代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和巴基斯坦總理舉行了兩次會談。

兩國開誠布公地一致認為,應該進一步發展與鄰國的關係,後來,兩國的總理在一年內互訪對方國家,兩國的高層領導的互訪也進入了新的時期。


後來,雖然西方國家一度插手中巴關係,導致巴基斯坦一度在涉及中國的領土完整事務上持反對態度。

但是後來,聯合國大會上投票是否要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益,巴基斯坦投了贊成票,這一票,再次把兩國的關係拉回到了原來的軌道。

7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於克什米爾地區的分治問題爆發戰爭。當時,印度聯合蘇聯,來共同對抗巴基斯坦當時的盟友美國,還有中國。

最終,巴基斯坦不敵印度的侵略,被一分為二,東巴基斯坦獨立,建立了孟加拉國。到了80年代,兩國的高層頻繁互訪,這種發展勢頭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2006年,中國主席和巴基斯坦總統舉行了會談,當時,以印度為首的西方勢力一致對抗巴基斯坦,並且想要通過支持印度來遏制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就在這時,咱們國家和巴基斯坦簽訂了一系列協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巴共同防務協議》。

為什麼說這個協議很重要呢,這是因為,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和朝鮮也簽定了這麼一個協議,這個協議為維護半島的安全穩定提供了極其有力的保障。

因此,巴基斯坦對於中國肯和自己簽訂這條協議十分感激,甚至可以說,這麼一紙協議,不亞於中國軍隊進駐巴基斯坦的威力。

因此,巴基斯坦面臨的各方壓力就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緩解,時至今日,這份協議的作用還有很重要的地位。

除了這些,中國在上個世紀自己一窮二白的時候對巴基斯坦提供了不少援助,反過來,巴基斯坦也舉國之力幫助中國,在全世界反對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候支持中國。

還在中國的飛機製造企業面臨破產的時候,給中國下了巨額的飛機訂單,幫助中國的飛機製造企業走出困境。


可以說,中國和巴基斯坦關係的發展,起源於兩國利益,但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穩定發展,如今的中國和巴基斯坦,已經成了鐵哥們。

汶川地震,巴基斯坦把全國的帳篷庫存都送給了中國,甚至在送到中國來的飛機上拆卸掉了座椅,只為多裝一些援助資源。

在最近的疫情防控上也以舉國之力捐助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在巴基斯坦,不少廣告牌上有中文,甚至一些商店只為中國人打折銷售,在小學開設中文課程等等,都是中巴「鐵關係」的見證。

原作者:李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