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防控疫情手段值得學習!一戰二戰後被制裁的德國模樣改變了!

亮郎才不盡 發佈 2020-04-14T11:07:48+00:00

1918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了;1945年,德國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了。正所謂:邪惡勢力永遠戰勝不了正義聯盟,雖然這句話不能適用到任何場景和事物上,但對於一戰和二戰兩次世界大戰的挑起國來說,他們就是始作俑者和幕後元兇,簡而言之,他們就是邪惡勢力。

1918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了;1945年,德國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了。德國先後的兩次戰敗是必然的,因為對於僅憑德國等「想要單純依靠武力稱霸全球」的國家而言,他們所要面臨的可是全球剩下的絕大多數國家。正所謂:邪惡勢力永遠戰勝不了正義聯盟,雖然這句話不能適用到任何場景和事物上,但對於一戰和二戰兩次世界大戰的挑起國來說,他們就是始作俑者和幕後元兇,簡而言之,他們就是邪惡勢力。所以我在此僅聲明一點:德國於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是時代潮流和大勢所趨下的必然結果,勝利永遠是屬於正義的一方的。

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國

撰寫這個話題,我並沒有站到德、美、英、法之中的任何一方,我所秉持的只是我個人對「兩次世界大戰和此次新冠疫情抗疫戰」的一個不太恰當的對比和看法。無論如何寫文,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的事實也是不可能有所變動的。

20世紀被稱作「流血的世紀」,放眼人類漫漫歷史長河,又有哪一個世紀所爆發的戰爭頻率、範圍、傷亡人數等各方面可以同這多災多難的20世紀相比呢?確實,歷史上沒有一個階段或是一個周期爆發過如此劇烈程度的浩劫。上個世紀前50年,世界人民迎來了一戰和二戰;上個世紀後50年,地區人民又迎來了韓戰、越南戰爭和中東衝突等局部熱戰。恰巧,人類歷史上最為頗具破壞性和影響力的兩次戰爭都由德國主導並發動,在我的印象當中,因為一戰二戰性質上是邪惡的,所以德國被正義所打敗了。

★德國將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確實如此,德國當時已經充分沐浴了兩次工業革命的陽光而逐漸趕超英法兩大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從德國當時的綜合國力來看,德國已經與美國「肩並肩」地看齊了。但德皇的野心卻將自己一再向好的大好前途葬送在了一戰的炮火中。那是1914年8月,德國政府面向世界宣戰,當時德國內部仍然充斥著激烈的黨派鬥爭,但德皇卻異常自豪地向人民宣布:

「我不再認識黨派,我只認識德國人民。」

當時的民族情緒高漲,德國軍民深深地陷入了這種激情當中,他們滿腦子都在想著德國戰勝後的美好模樣。但他們錯了,這場由德國主導發動的戰爭停不下來了,參戰國家已經達到了33個,參戰人數達到了當時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四,波及範圍也擴充到了五大洲。美國未參與其中的日子裡,協約國和同盟國互有勝負,但1917年趁勢加入的美國加速了德國的敗亡。1918年11月,《貢比涅停戰協議》宣告了德國的戰敗,而後巴黎和會的順利召開和不完美會議內容真正地將德國放置在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案板上。會議的實質就是資本主義制裁戰敗德國的一次「分贓會議」,當然也有對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遏制的意思。

★經濟危機催速了法西斯主義的囂張氣焰

確實如此,如果當時德國不曾面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話,誰又曾想到德國仍然毅然決然地發動了二戰。當然,二戰的爆發同經濟危機沒有必然聯繫,經濟危機並不決定二戰的爆發與否,但這兩件大事之間卻存有一個過渡因素,那就是德國法西斯分子的上台。

面對經濟危機,德國原本所暢行的自由放任經濟主義已經失靈,握有實權的資產階級卻將經濟危機不惜一切代價轉嫁到無產階級身上。久而久之,這一舉措引起了中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民憤」。隨後,國內矛盾迅速激化,工人運動憤情高漲,原來政府的統治立馬顯現出了「統治失靈」得苗頭。

不得已之下,魏瑪政府取而代之,但似乎各方面舉措仍然有心無力,而且更加無能。魏瑪政府失靈後,德國壟斷階級又將希特勒擁戴上台。事實證明,希特勒的舉措很有效,但德國的納粹黨(法西斯主義)與此同時也發展迅速。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標誌著二戰的全面爆發。德國發動二戰顯然吸收了一戰失敗的教訓,但畢竟這場戰爭對於德意日法西斯而言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邪惡戰爭,所以發動初期轟轟烈烈,發展至後期的時候,尤其是蘇德戰爭和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德國連同日本兩個軸心國均陷入了最為被動的狀態中。

1945年2月和7月,《雅爾達協議》和《波茨坦公告》的出台,正式揭開了制裁德國和日本的進程,這裡對德國的制裁除了經濟軍事的限制,還有一點重要內容就是對戰敗德國實行「四國分區占領」,四國之中,英法美組成了之後的聯邦德國;蘇聯主導形成了民主德國。


德國戰後確實很慘,但此次抗疫卻尤為出色

我承認這二者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我只是想藉此來突出德國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過程中比起某些國家來說,確實有很多優秀方面值得他們借鑑。下圖是英法美德四國時至如今的疫情狀況:




從累計確診人數上來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從累計死亡人數上來看,美國>法國>英國>德國。其實我覺得僅死亡率這一項指標就能看出對比結果了,德國確實在抗疫過程中做的要比英法美三國強。德國國防部長德新社說:

「我們有非常多的頭腦、非常多的手,準備好了提供幫助。現在就要看聯邦州需要我們做什麼了。」

①德國本國的醫療資源足夠充沛,至今都可以完全容納下本國確診患者使用,尤其是呼吸機和床位的資源使得德國能夠以最快速度進行警惕防控;

②德國政府迅速地理政手段,尤其體現在優先啟動「救市」政策上。除此之外,德國政府還調撥了大批錢財用於供應民生和防備緊急狀況的發生,目前共調撥了7500億歐元(約摺合8260億美元);

③檢測和隔離相結合,德國人民也比較信服政府,自身隔離和政府的地區檢測力度也比較強。

總體來說,德國死亡率低不是沒有原因的,對於防控疫情而言,目前全球都很嚴重,各自國家如何防控和防控的程度將是決定疫情發展的先決條件。另外,德國在防控治療本國新冠病毒的同時,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還抽出手來伸向了其他歐洲國家,這一點確實符合「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