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曹操最大的貴人:送曹操30萬大軍,自己戰死,20年後兒子封侯

瓷器鑑定真知堂 發佈 2020-06-14T19:06:25+00:00

真知堂國學館:正解三國,要讀《三國志》。曹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人物。三國時代最有機會爭奪天下的人物並不是曹操,劉備和孫權。但這三位從亂世中脫穎而出,笑到了最後,成功的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話其實有誤,曹操並沒有稱帝,反而是自稱為漢朝忠臣的劉備和孫權實打實的當上了皇帝。


真知堂國學館:正解三國,要讀《三國志》。

曹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人物。三國時代最有機會爭奪天下的人物並不是曹操,劉備和孫權。但這三位從亂世中脫穎而出,笑到了最後,成功的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話其實有誤,曹操並沒有稱帝,反而是自稱為漢朝忠臣的劉備和孫權實打實的當上了皇帝。但曹操是事實上的魏國奠基者。雖無帝王之名,卻有帝王之實。曹操是三國時代第一英雄人物無疑。曹操能有那麼大成就,跟他生命中一位大貴人有關。他就是鮑信。鮑信是誰呢?為什麼說他是曹操的大貴人呢?往下看。

曹操的身世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是漢丞相曹參之後,沛國譙(安徽亳州)人。

曹操出生之時,東漢王朝已經到了暮年。曹操能在東漢末年官場上脫穎而出,跟他的身世有很大關係。曹操的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地位顯赫,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


這個官有多大呢?

中常侍是皇帝的近臣,比二千石,多由宦官擔任。大長秋,也是官名,為皇后近侍,其職掌為宣達皇后旨意,管理宮中事宜。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將行,秦官。 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長秋。」

也就是說,曹騰此人,既是皇帝的近臣,還是皇后宮中的首席太監。

所以他雖然俸祿不高,僅為比二千石,卻是權傾朝野的機要要員。

曹操的生父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官至三公之太尉。所以,曹操可謂是典型的官二代。

有了祖、父打好的基礎,曹操二十歲出頭就被舉為孝廉做了郎官,第一個官職就是洛陽北部尉,也就是京城洛陽一個區的警察局長。

「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三國志 武帝紀》

曹操起事之前的官路歷程

漢靈帝時期,他被擢升為漢靈帝私兵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

董卓入京後,廢漢少帝立漢獻帝,曹操辭官,逃回老家起兵舉事,反抗董卓的殘暴統治。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他在己吾(河南商丘市寧陵縣)起兵,正式舉起反對董卓的大旗。

「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三國志 武帝紀》

據《三國演義》所寫,當時一共有十八路諸侯起兵反董。

而根據陳壽的史書《三國志》記載:則是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共十路人馬。


那麼,曹操是不是首倡義兵的呢?從《三國志》記載來看,這個可能性可能不大。他最多也就是自行組建了一支私人武裝,當時稱這種私人武裝為部曲。

所以,第二年春天,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路諸侯起兵時,曹操並無官職,乃是以私人身份參加進去的。而十路諸侯則給了他一個行(代理)奮武將軍的稱號。這裡根本沒有劉備什麼事。

那麼,十路諸侯為何要給曹操一個行奮武將軍的稱號呢?

我們還得看看曹操這之前最後一個官職是什麼。

曹操最後一個官職是典軍校尉,著名的西園八校尉之一。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後漢書 孝靈帝紀》


這八校尉分別是:

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

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

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

典軍校尉---議郎·曹操,

助軍左校尉--趙融,

助軍右校尉--馮芳,

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

右校尉----淳于瓊。

小黃門蹇碩總領各軍,直接受命於漢靈帝。漢靈帝還給自己弄了個無上將軍的稱號。直接統領這八支軍隊。

"甲子,帝自稱'無上將軍',耀兵於平樂觀 。"《後漢書·靈帝紀》

而當時擔任虎賁中郎將的袁紹,也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曹操之父為三公之太尉,自己又是典軍校尉,和袁紹是同僚,這就是為何十路諸侯要給曹操一個奮武將軍名號的原因了。


當然,在沒有得到朝廷正式任命之前,這個只能是自封的,並沒有多大用處。此時的曹操在反董大軍聯盟中,並不出眾,可謂人微言輕。

所以,當十路人馬日置酒高會之時,曹操只有率領自己的部曲前去攻打洛陽的門戶-成皋,卻在滎陽遭遇董卓部將徐榮。

曹操不出意外的敗了!一支羽箭破空而來,曹操的戰馬應聲倒地。從地上爬起來的曹操,面對黑壓壓的徐榮軍奮力拚殺。在砍倒幾個士兵之後,曹操手握砍缺了的寶刀,仰天大叫:「老天爺!難道我曹操就這麼死了嗎?」

「主公莫急,我來也!」遠處一員猛將疾馳而來。曹操定睛一看,原來是從弟曹洪。

「主公快快上馬!我來抵擋敵軍!」曹洪把自己的馬讓給曹操,自己轉身投入了戰場。

這一仗,是曹操起兵以來的第一戰。曹操基本上敗光了自己的本錢。

手上沒有兵也沒有了錢,接下來的仗該怎麼樣才能打下去呢?

面對失利,曹操沒有氣餒。沒有兵,咱們再招!

「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至銍、建平,復收兵得千餘人,進屯河內。」《三國志 武帝紀》

曹操的機會來了

初平二年(191年)夏四月,董卓一把火燒毀了洛陽,挾持漢獻帝遷都,回到自己的大本營-長安。


前有餚山之險,函谷之固,十路諸侯進擊無望。

沒有了對手,中國歷史上傳統的套路又開始了!內訌。

最初是兗州刺史劉岱殺死了東郡太守橋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接著是勃海太守袁紹奪取了冀州牧韓馥的地盤,自領冀州牧。再後來是冀州太行山南麓的黑山軍起義,攻打魏郡和東郡。

東郡太守王肱不能御。曹操的機會終於來了!

面對十萬餘眾的黑山賊,曹操曰:「此烏合之眾也!待吾與諸君破之!」

「太祖引兵入東郡,擊白繞於濮陽,破之。」《三國志 武帝紀》

由於這次戰功,他平定了兗州境內的黑山軍!

此時已經自領冀州牧的袁紹,覺得可以拉攏一下曹操,於是上表給朝廷推薦曹操擔任東郡太守。此時是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季。

曹操終於有了名正言順的官職-東郡(治濮陽,地約在今河南省東北部、山東省西部太守,進入了二千石官員行列。算是一方諸侯了。


這個州牧,刺史,太守到底誰大呢?

按照東漢末年的制度,地方分為州郡兩級,州下有郡,州的長官為刺史,本為中央監察官員。郡的長官為太守。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劉焉上書皇帝,改部分大州刺史為州牧。

所以當時州的長官有州牧和刺史,州牧的級別更高一點。


曹操的大貴人-鮑信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東漢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

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呂布殺死!董卓一死,看似大廈將傾的東漢王朝似乎有了轉機!

然而王允沒有處理好關係,權力又落到了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手上。不久王允被殺,呂布出逃。這一年,曹操遇到了生命中最大的貴人-鮑信。


鮑信,(151年-192年),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東漢末年濟北相。濟北相是濟北國的國相,管轄五城,戶四萬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濟南國和濟北國都是郡級別,都屬於兗州刺史部管轄。

搞清楚了這些,我們就能理解下面發生的事情了。

兗州刺史劉岱,是前濟南相現東郡太守曹操和濟北相鮑信的直接上級領導

東漢時期的兗州刺史部,是全國十四州刺史部之一,治所在昌邑(今山東省巨野縣昌邑鎮),下轄陳留、東郡、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陽、東平八個郡國,大體範圍在今山東西部及河南東部。

公元192年,山東地區黃巾起義,部眾過百萬。黃巾起義軍殺任城鄭遂後轉入東平郡。

面對境內的叛亂,刺史劉岱決定出擊。鮑信勸諫到:「賊人數太多,百姓恐懼,士兵無鬥志。但賊兵沒有糧草輜重,全靠劫掠。不如命各地堅守城池,不和他們交戰。賊兵進不能戰,又無法攻下城池,要不了多久必然潰散。然後再攻擊,必勝。」

應該說鮑信的這條計策是非常毒辣的。按照這個堅壁清野的話,黃巾農民軍必然大敗。可劉岱不知是過於自負還是哪根筋不對了,卻不聽鮑信之言,親自出戰。果不其然,結果就是死翹翹。


為什麼說鮑信是曹操最大的貴人呢?因為此時鮑信做了一個決定。他親自跑到東郡請曹操擔任兗州牧。

「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三國志 武帝紀》

曹操立馬抓住了這個機會。他率領東郡的人馬很快打敗了黃巾軍。而鮑信則戰死於亂軍之中。

黃巾軍戰敗乞降,曹操受降後,有了降兵三十多萬人,並把其中的精銳編為一支新軍,號稱青州兵。

「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三國志 武帝紀》

讀到這裡,我們不能不佩服曹操。他手下僅有精兵數千,就敢和幾十萬黃巾軍對戰,並且是在前任領導劉岱剛剛戰死,漢軍士氣大降的情況下!再者,用幾千兵馬就能打敗幾十萬黃巾軍,曹操不僅膽量過人,謀略和武力也是極其強大的,難怪他後來能成為三國時代第一人。


東漢末年,得軍隊者得天下。有了這三十多萬軍隊,曹操在群雄逐鹿的戰場上就有了絕對的本錢。在此之前,曹操統兵最多也不過幾千。

曹操一下子有了三十萬軍隊,並且還都是參加過實戰的老兵,這支號稱青州兵的部隊,就是後來曹操可以兼并多數諸侯的本錢。

從這個角度上講,曹操生命中最大的貴人就是鮑信。他送了曹操30萬大軍。

二十年後,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追記鮑信功績。封鮑信之子鮑邵為新都亭侯,徵召鮑信之子鮑勛擔任丞相掾。

大家都喜歡讀三國,可是大家讀的都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只不過是一部小說,根據小說里的故事情節去探討交流三國歷史,就有點文不對題的感覺了。

《三國演義》是著名的權謀之書,民間有「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之說。日本人更是推崇《三國演義》。但其實它的母本就是陳壽的史書《三國志》。小時候沒有時間只能看看小人書了解三國,現在有時間了應該好好讀一讀《三國志》。

《三國志》是陳壽的史書,這部史書在二十四史中非常有名,被稱為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裡面寫的內容和《三國演義》有很多不同之處。

古人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更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除了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諸葛亮,趙雲,關羽等英雄人物,個個膾炙人口,更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的樣本。

史書《三國志》中記載的英雄事跡都是真實的,對於喜歡研究《三國演義》的朋友而言,《三國志》是必讀之書。對於青少年成長而言,學會了三國時期的智慧,更可以少走彎路。《三國志》也不像《史記》等書那麼長,講的都是精華歷史。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謀之書,智慧寶典。

原版《三國志》是文言文的,有些難懂。我給大家推薦一套台灣十一位教授合作翻譯的《白話三國志》,三大本,原價168元,現僅需98元,還包郵!30多元就可以買一本,集中了台灣十一位教授解讀三國歷史的當代智慧,讀完之後你對三國歷史就不僅僅停留在《三國演義》的高度上了。真的很划算!有想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去看看】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