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斬獲奧斯卡六項大獎,《教父2》憑什麼能再續前作輝煌?

電影溫度計 發佈 2020-04-13T13:48:12+00:00

總之,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毫無疑問,《教父》的精彩豐富是它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攬奧斯卡3項大獎,那一年,屬於《教父》,屬於教父的扮演者馬龍白蘭度。

《教父》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有人說,它是黑幫片的不朽典範,為此後數十年乃至幾十年開創了一個黑幫片的「影史標杆」。

也有人說,它是一部男人的「聖經」,透過老教父傳達一個男人不可或缺的責任、道義、愛與勇敢,

更有人說,它是一部反映美國20世紀40年代風土人情、社會文化的「百科全書」。

總之,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毫無疑問,《教父》的精彩豐富是它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攬奧斯卡3項大獎,那一年,屬於《教父》,屬於教父的扮演者馬龍白蘭度。

而作為《教父》的續集,《教父2》取得的成績同樣矚目,但從奧斯卡的獲獎數量來看,狂攬1947年奧斯卡六項大獎的《教父2》要稍勝前作一籌,同時,這也是電影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續集之作。

和第一部一樣,《教父2》的影片時長在3小時左右,這使得影片和第一部一樣能容納更多的內容,擴展了創作邊界,具體而言,《教父2》同樣地不乏對當時美國的主流價值觀、政治社會的勾畫,以及專注整個柯里昂家族的命運走向。


那麼與前作比較,《教父2》憑什麼在《教父》已經被打上「黑幫片典範」的情況下顛覆觀眾的認知再續輝煌?本文便從故事結構、影片角色塑造方面探尋《教父2》的背後魅力。


反傳統的敘事手法、雙線索、雙時空交錯的故事結構形態。

以開端——高潮——發展——結尾的戲劇模式、按照一條清晰的時間線發展,以「柯里昂家族所遭遇的一系列變故」為主要情節,是《教父》的敘事特點,這是經典而傳統的單線敘事模式。

但《教父2》顯然採取了另一種敘事風格,

以麥克·柯里昂為主線,詳細講述麥克在老教父走後,如何維持家族的穩定以及發展;而另一方面,影片又引入一條同樣重要的副線,這條副線主要用以敘述老教父的發跡史,回顧老教父的打拚生涯。

從影片邏輯上看,處於不同時空時間的兩個故事沒有任何實質上的關聯,兩條線索相互獨立,互不影響,那麼導演安排不同線索究竟意欲何為?有著什麼樣的互文關係?

①對故事內容的擴充

就像前文所談,《教父2》拓寬了創作邊界,既然作為《教父》的續集之作,如果僅僅以麥克為中心顯然是不夠精彩的。

引入老教父的「歲月往事」即交代了前作老教父的神秘背景,又詳述了柯里昂家族的發展史,聯繫到新教父的拼搏歷程,從而構造了一個清晰的柯里昂家族奮鬥圖景。

時代景觀的反差

影片中,老教父的故事始於1901年,麥克的故事始於1958年,兩個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點開啟了兩個不同的故事起點,也給觀眾塑造兩個時代不同的故事背景。


20世紀初的美國是什麼樣的?混亂、工業化程度低、底層居民擁堵不堪,世界各國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而成年後的老教父所處的時代正是第一次大戰期間。

而1958年的美國,物質發達、政治強大、社會繁榮,工業化程度高,這是麥克所處的時代。

因此,影片正是通過這種時代的變換使得人們不自覺地對比著其中的人、事、物、意識形態等景觀的不同,吸引觀眾專注故事內容。

立體式的英雄人物對比

老教父是一代傳奇,新教父麥克同樣精明能幹,相較於《教父》而言,《教父2》更多地將鏡頭聚焦在老教父和新教父「如何戰勝敵人」、「如何化解危機」、「如何保護家庭」的主題上。


《教父》中的老教父有好朋友、哈金、桑尼的幫襯而化解家族危機,而《教父2》中的年輕時期的教父和麥克則是「單打獨鬥」,儘管從客觀上來看,手中染上鮮血的父子兩個都不是什麼英雄人物,但這樣頗具個人英雄主義的設立在影片雙線敘事的結構下顯得如此立體,觀眾也自然而然地會將老教父和新教父麥克對比起來,引起人們對人物心理的思考(下文詳談)。

因此,我們不得不佩服《教父2》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過人才華,他並沒有吃前作的「老本」,而是通過反傳統、雙線交織的敘事風格贏得觀眾的喝彩。


出色的角色構建——矛盾、危機下的麥克、老教父對比

老教父逝世後,麥克接過了柯里昂家族的權力杖,成為家族中的領導者,但麥克的性格冷酷、心狠手辣,他和老教父共同點在於,他們都有著對家族的責任意識與愛,但他們最大的不同是,老教父的身上有一種類似「俠義」氣息的正義感,比如會熱心地主動幫助鄰居、朋友渡過難關,而深入分析即可明了。

①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老教父是個孤兒,混跡於市井街頭,在危難中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他更深刻理解底層人們的苦楚,所以老教父的氣質是威嚴而充滿了紳士風度。

反觀二代教父麥克,他從小生活在父親的庇護下,而且父親對他期許很大,但麥克對家族事業並不感興趣,他更渴望自由地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這是他的內心理想,違背父親意願而選擇去當海軍正是他反抗父權的實際行動。

但當家族遭遇一系列變故,麥克又不得不成為父親的模樣,承接他並不感興趣的家族大權,這是他無法逃脫的家族使命,這是躲不開的現實。

然而打心底,麥克從未對家族的事業感興趣過,接手之後,麥克卻必須強迫自己將所有的心思花在家族事業上,支持麥克打理柯里昂家族的從來不是什麼熱愛、興趣、權力,而是對家族的責任與愛。

於是,處在矛盾中的麥克只能做到愛家人,他無法像老教父那樣充滿「天生俠氣」地構造一片屬於自己的江湖,對於家族之外的人、朋友,麥克都是以利益至上、保留一份戒心,在他的心裡,家族大於一切,甚至大於對妻子的愛,維持柯里昂家族的穩定、發展事業,是他的首要義務。

②事業與家庭危機

在柯里昂家族中沒人了解麥克,他們不明白麥克為什麼越來越小心謹慎、冷酷無情。

凱在影片中是個值得琢磨的角色,她是麥克的妻子,卻難以忍受柯里昂家族的罪惡、暗殺,處在擔驚受怕中的她拋棄了麥克、子女,甚至將麥克的兒子流產,以下決心離開柯里昂家族。

對比老教父的妻子,我們不難發現,凱是整個柯里昂家族的「外來者」。

之前的凱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師,凱並不像老教父的妻子那樣同老教父共同經歷柯里昂家族創業間的苦難和艱辛。

她本質上是一個成長在和平繁榮時代的女性人物,天生對混亂、邪惡、不安分的黑幫厭惡。

所以,凱並越來越討厭麥克,凱眼中的家庭是自私的,她覺得麥克只愛事業不愛家庭,麥克眼中的家族是無私的,為了整個家族的未來,他不得不牢牢把握住手中的權力,一絲不敢懈怠,兩個人的價值觀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她的離開暗示著麥克已經無法控制家庭的危機和裂痕。

影片中的麥克一邊要平衡內心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一邊要面對家庭和敵人所帶來的危機,此時的他無助地找到母親,詢問關於父親當初是如何保護家族、保護家庭的,但母親也沒有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

如果說凱的離開是引起麥克自我懷疑的起點,那麼他殺掉自己的哥哥弗雷德則又立即將這種自我懷疑掐滅在萌芽中。

弗雷德的背叛徹底令麥克變得「絕對理性」。

儘管是自己的親哥哥,但麥克深知因為叛徒的存在,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桑尼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比誰都痛恨叛徒,弗雷德的蠢笨已然成為柯里昂家族中的一個不安分的點,已經失去兒子、被妻子背叛的麥克再也無法忍受背叛的行為,為了家族能順利航行下去,他必須剷除異己。

影片最後,麥克失落地坐在湖邊,他的頭髮已經半白,勾心鬥角得來的權力、金錢換來的是茫然和懺悔,二代教父麥克始終戴在無名指上,代表著與凱的愛情的戒指已經證明,他想要的並不是這些。

結語:

《教父2》或許並沒有前作中激烈的黑幫槍戰等讓人血脈澎湃的暴力鏡頭,但通過出彩的敘事結構對於人物的心理刻畫卻是達到了極致。

整部影片將二代教父的奮鬥歷程同老教父建立起對比關係,麥克的無奈、妥協、決斷、悔恨,凡此種種,將一個處在矛盾和危機中的「偽英雄」人物構建起來,試圖以此拉近人物與觀眾的心理距離。

總之,《教父2》完美地塑造了麥克這一形象,深刻詮釋了權力和金錢究竟需要什麼慘痛的代價,並以此警醒世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