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藏在廈門這五個古村落的景色,一起去踏青吧!

廈門直通車 發佈 2020-04-13T13:52:40+00:00

傳統村落是傳承歷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的一個重要載體,同時也是鄉村旅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日,又有好消息!

傳統村落是傳承歷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的一個重要載體,同時也是鄉村旅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日,又有好消息!

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翔安區新圩鎮金柄村,從1000多個自然村中脫穎而出正式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目前,廈門市已公布省級傳統村落有5個。

2020年

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

翔安區新圩鎮金柄村


2015年

集美區後溪鎮城內村

海滄區青礁村院前社

翔安區新圩鎮雲頭村


4月末的廈門,白天氣溫在20℃上下徘徊

陽光和煦,偶爾零星幾點小雨,感覺一切都是剛剛好,趁著爛漫春光,不如一起感受下廈門省級傳統村落的風采和魅力

城內村

城內村位於集美區後溪鎮,又稱"霞城"。後溪霞城源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福建總兵施琅率部在此駐紮建城。

霞城城隍廟

說起城內村,就不得不提城隍廟。這裡已成為兩岸親情互通與民間信仰文化交融的聖地。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元年(1662年)下旨在此建造城池,同時在南城門(臨海門)內建霞城城隍廟,希冀神靈予以庇佑,距今已有350多年歷史。整體建築為鋼筋混凝土仿古結構,屋頂是重檐懸山頂,還有精緻雕刻。

每年,後溪城內村都會在農曆十一月二十二日——城隍爺的祈安日前後舉辦盛大的廟會迎神慶祝,台灣、新加坡等地的城隍廟主事及信眾也會組團前來進香。

超大博物館群落

與城隍廟鄰牆而建的便是這充滿獨特古厝風情的閩台民俗文化古鎮

這是一個超大的博物館群落,有海峽兩岸博物館、閩台官用品博物館、閩台匾額博物館、閩台老電影博物館、閩台茶葉博物館、閩台愛情博物館等8個不同主題的民俗文化博物館。

城隍廟老街古民居,步入城內村,腳踏如煙往事,耳畔老屋燕影呢喃,鄉間古趣別有韻味,是一個春日懷古、探幽、休閒娛樂的絕佳去處。

交通:

搭乘900路、909路、910路、929路、936路、954路、980路公交至「城內站」下車。


白交祠村

白交祠位於廈漳泉三市交界的地方,海拔1000米左右,雲霧游離在重山之間,寧靜雅致,舒爽怡人,如夢如幻如詩如畫,讓人如痴如醉,頗有一種飄飄然乘雲於仙境般的感覺。

村落形成於明代,有古河道古橋等歷史要素,現存村內傳統建築群集中修建於清朝時期,村落分布有居住、祠堂、廟宇等傳統建築及古樹、特色活動場地。12年一度的百家「齊醮」慶典,家家戶戶殺豬宰雞鴨,在楊氏宗祠門口舉行。

雲上仙境

百丈崖之所以叫百丈崖,是因為它三面環山,前方陡崖呈70-80度傾斜。站在這裡俯視而下,美景一覽無餘,驚險中有詩意,浪漫中不乏刺激。

徐水垵水庫

綠水倒映著藍天白雲青山,茶田依山開墾,環繞四周,雲輕輕在粼粼水面上舒捲,呼吸間儘是清新暢爽,可謂康養休閒的好去處。

光明頂

登高遠眺,沿途是竹林涼亭,頂峰有廣闊視野,可以看見海滄大橋漳州長泰安溪的風力發電站。紮營露宿,日觀雲海奔騰,夜觀浩瀚星空。


綠色有機美食

白交祠平均海拔近千米,常年雨水充沛,雲霧繚繞,氣候獨特,土壤肥沃。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因素,孕育了白交祠的特色產品——地瓜、東魁楊梅、水蜜桃、金桔、砂糖橘、高山茶葉……

因獨特的氣候、地理、環境,白交祠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葉,全村有3000畝茶園,處處有茶香撲鼻,處處是村民採茶、制茶的身影,茶葉收入亦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交通:

搭乘606路公交車至「白交祠站」下車。


金柄村

翔安新圩鎮金柄村流傳著一句俚語:「未有廈門,先有同安;未有同安,先有金柄。」據考證,金柄村建村至今已有1300餘年曆史,祖先黃肇綸在此開枝散葉,至今黃氏家族遍布海內外約70萬人,可以說是人丁興旺。


歷史悠久

村裡人敬重老祖先,建立黃氏大宗祠,並與海內外宗親籌款建立黃肇綸陵園,氣勢宏偉,成為村裡一大景點。

黃氏大宗祠

黃肇綸陵園

歷史悠久還體現在這裡的古樹上。在金柄村,有一棵唐樟樹,據說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見證著金柄村的發展,許多村民也把它當做神樹供奉,有「活文物」的美稱。

非遺文化

金柄村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國家級和省、市、區級非遺於一村。

這些非遺項目均能在金柄村找到歷史傳承。村內保留了部分傳統紅磚古厝,現存有4棵古樹1處古驛道1處墓葬3處古井4座古碑刻

交通:

搭乘713路公交車至「金柄村站」下車。


青礁村院前社

海滄區青礁村院前社地處廈漳交界,是民間信仰保生慈濟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也是「開台王」顏思齊的故鄉。毗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礁慈濟祖宮


閩南古厝

青礁村院前社已有百年歷史,39座獨具特色的古民居坐落其中。走入厝內,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夫第,弧形屋脊,檐角高翹,兩端斜入高天的長燕尾形,風格艷麗而張揚。

此外還有修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院前顏氏古厝,也稱六落古厝,規模宏大,氣勢非凡。走在這些厝內,仿佛穿越到古代,有種與世隔絕的寧靜,浮躁的心得以平靜。

閩台生態文化村

作為保生慈濟文化的發祥地、「開台王」顏思齊的故鄉,如今村子煥發出新的生機。

通過引進寶島台灣手作產業,成為了國內首個「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台味濃」的閩台生態文化村。近幾年,這裡已經形成了極具海峽兩岸特色的「綠色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可以感受厚重閩台歷史文化,韻味十足。

來「城市菜地」體驗田園生活

青礁村院前社大力發展都市休閒農業,充分整合了城市菜地、慈濟祖宮景區、古民居、對台文化等資源,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空氣宜人,環境優美,隨處可見純天然的綠色植物。走在田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儼然一種歸園田居的安逸感,讓人極度放鬆。

交通:

搭乘801路、831路、853路、角美709路公交車至「慈濟東宮站」,下車後步行約200米,即可到達院前社入口。

或搭乘802路、827路公交至「院前站」下車。


雲頭村

成片的菜地,鬱鬱蔥蔥的山林,保持著古樸風貌的建築……「省級傳統村落」翔安區新圩鎮雲頭村,位於大帽山腳下。

武舉人故居

在清朝,雲頭村出了兩位武舉人:清嘉慶十五年武舉第八名陳國興、清同治九年武舉第六名陳河成

這一片古民居建於清嘉慶時期,現存46座,至今保存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是前中後三落大厝,共99副門窗,可容納100多人居住。

這些古民居屋架為木構造,屋面使用紅色仰合瓦,馬鞍背、燕尾脊,是典型的閩南傳統建築。

溫泉資源豐富

雲頭村蘊藏著豐富的溫泉資源。據說,有些區域只要稍微深挖,就會湧出溫泉水。不論冬夏,村民都喜歡到村裡的溫泉中放鬆。


走在雲頭村的小巷,你可以看到一派和諧景象。孩童們在廣場的遊樂設施上玩耍,老人們在午後時分悠閒坐在板凳上溫一壺山茶。富有歷史感的閩南古厝、雕樑畫棟的清凈廟宇、歷經歲月的芒果樹……在雲頭的建築和景色里,你可以感受到靜謐與祥和。

交通:

搭乘712路公交車至「雲頭站」,下車步行約500米可達。

4月初的光景,春日鄉野踏青游正合適,周末五一假期就能安排上!

內容來源:一點廈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