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50個最瀕危的物種,以後你將看不到這些美麗的動物

涅槃行者 發佈 2020-05-17T02:48:14+00:00

目前全球總共有800萬個物種,其中有100萬個正在數十年之內面臨滅絕。 全球物種滅絕速度至少比過去一千萬年以來的平均水平高數百倍。氣候的變化,過度的捕撈,無休止的偷獵和無序的森林砍伐只是導致許多物種瀕臨滅絕的人為因素。但是,人類仍有機會拯救這些美麗的動物。

目前全球總共有800萬個物種,其中有100萬個正在數十年之內面臨滅絕。 全球物種滅絕速度至少比過去一千萬年以來的平均水平高數百倍。

氣候的變化,過度的捕撈,無休止的偷獵和無序的森林砍伐只是導致許多物種瀕臨滅絕的人為因素。但是,人類仍有機會拯救這些美麗的動物。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一直處於保護瀕危物種的最前沿。這個非政府組織成立於1961年,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保護我們的星球,棲息地和物種。因此,為了紀念5月15日的瀕危物種日,我們來看看地球上50個最瀕危物種。


遠東豹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

雖然大多數豹子生活在非洲,但這種罕見的亞種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得以生存。如今,據信只剩84隻野生遠東豹,它們正受到非法偷獵的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與當地社區和政府合作,確保它們的生存。2012年,俄羅斯政府建立了一個保護區,名為「豹子國家公園之地」,占地65萬英畝,包括遠東豹的繁殖區。

黑犀牛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Diceros bicornis

黑犀牛可以在納米比亞和東非沿海找到。

20世紀,偷獵導致黑犀牛數量急劇下降;1960年至1995年間,偷獵使黑犀牛的數量下降了98%。

雖然現在有5000頭黑犀牛,但偷獵仍然是它們生存的一大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非洲物種主管說,他們正在與政府機構合作,阻止偷獵者。

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在與南非、納米比亞和肯亞的政府機構合作,支持執法機構,建立支持性的周邊社區,開發和建立創新的技術解決方案,並為遊騎兵提供裝備和培訓,以阻止偷獵者。」。

此外,為確保黑犀牛種群的健康和成長,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努力建立新的黑犀牛種群,辦法是將犀牛從高密度地區轉移到有適當棲息地的低密度地區。

婆羅洲猩猩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Pongo pygmaeus

在過去的60年里,婆羅洲猩猩的數量下降了50%。根據它們生活在婆羅洲島上的位置,該物種被分為三個亞種—婆羅洲西北部、婆羅洲東北部和婆羅洲中部。

由於森林砍伐和狩獵,西北部的婆羅洲猩猩受到的威脅最大。據信現在只剩下1500隻。世界自然基金會一直與野生動物貿易監測網絡密切合作,以確保婆羅洲猩猩的安全。

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高級主管或物種保護主管巴尼•朗表示:「人類最親密的親屬之一的困境是由我們造成的,但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康復。」。

克羅斯河大猩猩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Gorilla gorilla diehli

由於克羅斯河大猩猩對人類的警惕以及生活在崎嶇地區的傾向,科學家們在過去的10年中才對這些靈長類動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森林砍伐意味著克羅斯河大猩猩現在生活在人類附近,因此面臨非法偷獵的風險。儘管在喀麥隆和奈及利亞殺死大猩猩是非法的,但威脅是非常真實的。

世界自然基金會負責野外項目的高級副總裁湯姆·狄龍說,由於克羅斯河大猩猩數量已經非常少,任何對大猩猩捕殺都將產生巨大影響。

他說:「如果我們不認真考慮拯救這些強壯的物種,很有可能克羅斯河大猩猩在未來幾年都不會出現。」。

玳瑁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

玳瑁海龜主要生活在熱帶水域和珊瑚礁附近,在過去的一億年里,它們一直生活在我們的海洋中,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們通過去除海綿來維持珊瑚礁的健康,海綿為珊瑚礁魚類提供了獲取飼料的途徑。

儘管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但玳瑁受到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威脅最大。污染、過度采卵和沿海開發也是導致它們減少的原因之一。

世界自然基金會一直在與漁業部門合作,製作適合海龜的魚鉤,並與當地社區合作,試圖阻止它們被採集龜蛋。

爪哇犀牛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Rhinoceros sondaicus

爪哇犀牛大約有68頭,是五種犀牛中最瀕危的。

它們曾經生活在印度東北部和東南亞,但現在只能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烏容庫倫國家公園找到。

目前,國家公園是爪哇犀牛唯一的生存機會,因此保護它們免受任何威脅至關重要。

為了減少滅絕的可能性,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在尋找第二批爪哇犀牛。

蘇門答臘猩猩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Pongo abelii

蘇門答臘猩猩是高度聰明的生物,擁有我們96.4%的基因。它們以其獨特的紅色皮毛而聞名,被認為是最大的樹棲猩猩。

蘇門答臘猩猩有三個亞種-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塔帕努利-都獨自生活在低地森林。

它們被稱為森林的「園丁」,有助於散播種子,因此對它們的棲息地至關重要。

森林砍伐、非法狩獵和棲息地喪失導致猩猩數量下降,塔帕努利猩猩是最瀕危的物種,只有800隻猩猩存活。

20世紀7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會開始致力於保護猩猩,包括停止偷獵、保護棲息地和結束寵物貿易。

蘇門答臘象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Elephas maximus sumatranus

發現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的蘇門答臘象與蘇門答臘犀牛、老虎和猩猩共享棲息地。

然而,毀林是一個大問題,因為蘇門答臘在過去25年中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低地森林被砍伐。

世界自然基金會說,儘管蘇門答臘象的象牙比其它大象的小,但偷獵象牙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2017年中國禁止大象象牙貿易,導致象牙的需求有所下降。

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物種保護高級主管巴尼•朗(Barney Long)表示:「除非停止對蘇門答臘島的森林砍伐,否則我們可能會看到蘇門答臘象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僅限於少數偏遠地區的種群。」

蘇門達臘猩猩(其中一支)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Pongo abelii

蘇門答臘猩猩幾乎只生活在蘇門答臘熱帶森林的樹木中。由於農業發展,例如棕櫚油種植園和火災,該物種現在被限制在島的北部。

蘇門答臘島北部將要修建的一條主要道路可能會威脅到其僅存的棲息地。

世界自然基金會一直在努力阻止公司清除布基特加普盧國家公園外的天然林。

「蘇門答臘猩猩的命運與島上迅速消失的森林密不可分。如果我們想拯救蘇門答臘猩猩,我們就必須拯救它們的森林家園,」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物種保護高級主管巴尼·朗說。

蘇門答臘犀牛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蘇門答臘犀牛是所有現存犀牛中最小的,也是亞洲唯一一隻長著兩隻角的犀牛。

它們現在只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被發現,儘管它們曾經生活在東喜馬拉雅山、東印度和泰國,後來在這些地區滅絕。第三個亞種也被認為已經滅絕。

由於繁殖率低,還有對犀牛角的需求增加而被偷獵,以及棲息地的喪失,數量已經減少到只有80隻左右。

為了防止這些犀牛亞種滅絕,世界自然基金會一直在幫助優先進行圈養繁殖,並試圖拯救它們的棲息地和打擊野生動物犯罪。

爪哇虎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Panthera tigris sondaica

爪哇虎的特點是橙色皮毛上有厚厚的黑色條紋。

如今僅剩400餘只,全部生活在蘇門答臘島上。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擔心,森林砍伐和偷獵(占老虎死亡人數的80%)可能導致它們滅絕,

世界自然基金會一直致力於保護這些老虎生活和繁殖的地區。

小頭鼠海豚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Phocoena sinus

它的種群只有10隻,是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哺乳動物。

在1958年小頭鼠海豚才被發現,現在由於非法捕魚,它們瀕臨滅絕——每五隻小頭鼠海豚中就有一隻死於刺網。

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在努力改進捕魚技術,並呼籲禁止刺網捕魚。

西部低地大猩猩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Gorilla gorilla gorilla

西部低地大猩猩的確切數量尚不清楚,因為它們在非洲雨林中的棲息地非常偏遠。

它們分布在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加彭和剛果共和國。

儘管西部低地大猩猩是所有大猩猩亞種中數量最多的,但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統計,由於偷獵、叢林獵肉和伊波拉等疾病,西部低地大猩猩的數量在過去25年里銳減了60%。

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有助於阻止偷獵和幫助開發伊波拉大猩猩疫苗的項目。

長江江豚

現狀:極度瀕危

學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sp. Asiaeorientalis

長江江豚的種群不到2000隻,以其聰明才智(相當於大猩猩)和調皮的「微笑」而聞名

它們可以在長江中找到,但過度捕撈和污染可能導致它們滅絕。

亞弗里坎野狗

狀態:瀕危

學名:Lycaon pictus

大部分亞弗里坎野狗發現於非洲南部和東非南部,非洲野狗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哺乳動物之一。

人類的意外殺戮和狂犬病、犬瘟熱等疾病導致了死亡亞弗里坎野狗的急劇下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