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何雯娜被「婆婆」逼哭:這4種婆媳關係,你屬於哪一種?

尹建莉父母學堂 發佈 2020-04-13T15:04:41+00:00

萬萬沒想到,12年前,在奧運女子蹦床決賽中奪冠的蹦床公主何雯娜,最近竟因婆媳關係上了熱搜。「刨生活」要「刨」到的東西,即自我的目標,才是核心,才是值得我們著重思考的點。如果我們把精力放在自我目標和價值的實現上,不讓家庭角色把自己全部吞沒,不把自己陷入愛恨情仇的大戲裡,就可以多一份

萬萬沒想到,12年前,在奧運女子蹦床決賽中奪冠的蹦床公主何雯娜,最近竟因婆媳關係上了熱搜。

事情是這樣的,懷孕近9月的何雯娜,與丈夫梁超參加綜藝《婚前21天》。

在節目裡,何雯娜跟婆婆有些摩擦:

何雯娜孕反應嚴重,見不得油膩,婆婆卻強行要求她吃紅燒肉。

「沒得商量,不想吃也得強吃!」

何雯娜強行咽下後,馬上跑到廁所嘔吐,並委屈地哭了。

何雯娜父母想按照傳統,先在福建辦「出閣酒」,再去北京辦婚禮,此舉也是為了讓身體不方便的女兒少些折騰。

但老公和婆婆卻堅決不允,一定要先在北京辦婚禮,完全不顧剛生完孩子的何雯娜和未滿百天的寶寶。

「婆媳關係」這個詞,戳到了廣大女性朋友的痛點。

當我們紛紛為何雯娜不平,聲討強勢婆婆時,何雯娜本人卻發微博表示:婆媳關係良好,自己十分幸福,無需大家操心。

大跌眼鏡之餘,也想和大家探討:婆媳關係究竟是個啥?

婆與媳?母與女?

要問婆婆和親媽的區別是啥?

不由想起《舌尖上的中國2》的一集,產婦生完孩子,親媽給做了有利於傷口恢復的鯽魚湯,而婆婆給做了利於產奶的燉豬蹄。

很微妙,也很清晰。

知乎上,對婆婆的不滿也不勝枚舉:

「我坐月子,婆婆要給她自己的女兒帶孩子;媽媽卻馬上辭職來照顧我。」

「我生孩子,婆婆圍著孩子笑,媽媽守著我,心疼地哭。」

「我搬家辛苦,婆婆來了只會說點虛話,夸家具買的好;而媽媽呢,總是問我錢夠不夠,直接轉帳。」

婆媳的英文分別是mother-in-law和daughter-in-law,毫無血緣關係,八竿子打不著的倆人,因為一個男人建立了關係。

不是親媽,卻叫一聲媽;沒有血緣,卻成為家人。

因為關係親密,互相就有了不切實的高期待:婆婆期待媳婦顧家、孝順;媳婦期待婆婆任勞任怨,還像親媽一樣心疼自己。

然而,畢竟毫無血緣關係,隔著幾十年的交情,差著幾十歲的年齡,怎麼能恰好滿足這種期待呢?

期待不滿足,互相又暗生埋怨,彼此嫌棄,這就是婆媳矛盾產生的根源。

婆媳相處模式大賞,你是哪一種?

我們可以粗略地將婆媳關係分為4大模式:

1、界限分明、「距離產生美」型

視頻博主Papi醬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

她和老公老胡戀愛10年、結婚5年。

結婚時,不辦婚禮和酒席。結婚後,兩口子建立起小家,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結婚5年,親家連面都沒見過,一切都由夫妻二人自己做主。

過年是回娘家還是婆家?在她這裡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他們奉行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怎樣避免婆媳矛盾?papi醬理解很深入:絕對不能把婆婆當成親媽!

媽媽為自己的孩子付出,是理所應當的,而婆婆卻不是,所以她從來不使喚婆婆。

有人說,婆媳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沒有關係。

確實如此,與婆婆的界限清晰,就知道對方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便多了些感恩;清晰地理解彼此的關係,就沒有過多的期待和要求,便少了些失望。

2、結成聯盟,互為合伙人型

還記得郭曉東、程莉莎夫婦嗎?

他們曾上過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網友對郭曉東頗為不滿,詬病其為「媽寶男」。

郭曉東性格保守傳統,還過於孝順,在他心裡,自己的媽媽永遠正確,即便錯了也是對的,他要求程莉莎孝敬自己的媽媽、永遠要讓著媽媽。

遇到把自己媽媽奉若神明的丈夫,外人看來,程莉莎應該不好受。

但程莉莎卻甘之如飴,一一答應老公的要求。夫妻二人過著「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般恰到好處的生活。

程莉莎十分敬重婆婆,她動情地表示:如果不是婆婆,自己11年的婚姻不會走到現在。

因為,當她與郭曉東發生矛盾時,婆婆永遠向著她:「程莉莎是對的」,告誡郭曉東一定要聽程莉莎的。

老公說一切聽婆婆的,婆婆說一切聽媳婦的。繞一圈下來,就約等於一切聽媳婦的,也算自洽。

在這段關係里,程莉莎承擔著一部分替老公盡孝的責任,婆婆也無意識地承擔起調節夫妻關係的義務。

婆媳像是一個聯盟,維護著婚姻的穩定。

其實,許多婆媳都遵循著這種「互為合伙人」的相處模式:你替我帶娃,我給你養老。仿佛一個沒有說出口的契約。

雖然其中也會彼此抱怨,偶生嫌隙,但各取所需,倒也不失於穩定。

3、互相看不順眼的死對頭型

這種也沒什麼好講的,簡單來說,就是前世的冤家,今生成了婆媳。

一個針尖,一個麥芒;一個往東,一個向西。

你嫌我上廁所不沖水,我嫌你做飯不放鹽;你嫌我一把年紀還燙頭,我嫌你年紀輕輕就知道睡。

見面就吵,不見面就跟別人說對方的不好;有機會就掐,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掐。

輕則摔碗砸杯,重則大打出手,有時還會傷及無辜。

比如這對婆媳,不睦已久。一日又因瑣事爭執,婆婆一時氣急,怒摔水杯,不料失手砸中孫子,造成孩子頭骨碎裂,留下後遺症。

可憐這個僅有2個月大的寶寶,淪為婆媳大戰的炮灰。

4、親如母女,令人稱羨型

這種就是讓很多人大呼「羨慕了」「酸了酸了」的理想關係吧。

抖音上獲贊千萬的素人婆媳——麗娃和小酥,她們二人的關係就親如母女。

小酥夫妻倆和婆婆

婆婆傾盡全力幫媳婦帶孩子,不僅不「居功自傲」,還特別尊重媳婦的育兒觀:比如孩子不必捂太熱、可以適當吹吹空調。

兒媳小酥總是對婆婆送上稱讚,夸婆婆跳舞好、廚藝好。七夕節,幫著婆婆問公公索要玫瑰花。

小酥的婆婆在跳舞

小酥有時也像對媽媽一樣,向婆婆吐槽自己沒衣服穿。婆婆呢,二話不說,就帶著媳婦買衣服,聲稱:「衣服有價,青春無價!」

婆媳二人住在一起,卻不爭吵,總是笑吟吟、有商有量的,家庭氛圍十分溫暖。難得的是,這種溫暖,十分真誠自然,引得網友羨慕不已。

關係的核心是自己

關係模式雖然百變,但核心還是自己。

我們看到papi醬活得自自在在,和婆婆的關係清清爽爽。

這是因為papi醬本人保持思考和學習,有能力做出判斷,且經濟獨立,有底氣開展自己的生活。

她在給人生的排序中,把自己排到了第1位。認為只有自己能陪伴自己最久,應該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這樣「拎的清」的頭腦,幫她省去了不少麻煩。

我們看到程莉莎婆婆總是無條件地支持兒媳。

其實,這是程莉莎在婚姻中數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換來的。

她奉行「把老公寵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愛情觀。

郭曉東沒有出門帶鑰匙的習慣,她就11年來沒有單獨旅行,保證老公什麼時候回家自己都一定在。

為了給老公生二胎,願意打一百多針,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

每次老公回家,她都親自去機場接,這個習慣已延續10年。

聽從老公的話,遵循「婆婆一切都是對的」,對婆婆恭敬又孝順。

高強度地付出,換來她自己在婚姻里的安全感。

我們羨慕小酥有個待她如女兒的好婆婆。

其實,能與婆婆親如母女,小酥本人一定也有著超強的社交本領,在處理其他普通人際關係時,也一樣遊刃有餘。

我們為何雯娜被婆婆「欺負」抱不平。

其實,何雯娜自我感覺很幸福,她平時常吃婆婆做的飯菜,和婆婆挽著手看結婚場地時,婆婆還蹲下身幫她挽褲腳。

她享受著婆婆的照顧,也願意接受這種「相愛相殺」。

一切關係,都與自己的心理狀態、成熟程度密切相關。所以,經營任何關係,都不如經營自己。

說到底,生活哪有對錯,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切都是自我選擇,並苦樂自承。

看重什麼,便得到什麼,也會失去些什麼。

還是一個網友的話最精準:

「一個人怎麼可能在婚姻中得到全部呢?」

還是得說回婚姻

分析半天婆媳關係,還是得說回到婚姻。因為,正是先有了婚姻,才有了婆媳關係。夫妻二人互相理解、彼此支持,自然也有助於改善婆媳關係。

尹建莉老師曾在微博上發表短文:《婚姻的本質是什麼》。

「婚姻的本質只是合作,愛情不是它的本質屬性,只是附加值。」

「搞明白婚姻的實質,是為了讓問題變得相對簡單、明晰。」

「我老家有個詞叫『朋鍋』,就是兩個不太相干的人,正好你有菜,我有米,於是合作做飯吃,這樣每個人的碗裡都有米有菜,皆大歡喜。

我和丈夫結婚後,曾開玩笑說我們是長期朋鍋的鍋友。雖然是玩笑,其實說出了本質。這並非意味著我們雙方純利用,而是確定了這個大前提後,我們才不再貪婪,而是有意識向對方給出了自由、尊重和感恩,才讓婚姻成為我們人生的加分項。」

「遇到問題,如果有很重的情緒,或不知所措時,誠實地想想,如果是純鍋友,我會怎麼辦?」

尹老師用了一個很形象的詞「朋鍋」,來形容婚姻。

婚姻的本質是合作,是兩個願意一起「刨生活」的人,在一起「朋鍋」。

婚姻中的種種關係,比如婆媳關係,考驗的其實是我們的合作能力。

如果我們能以合作的精神,冷靜分析自己的所求所得,理性地對待婚姻中種種關係,該溝通就溝通,該求助就求助,該離開就離開。這樣做,就可以多一些清爽,少一些情緒吧。

婚姻只是形式,婆媳關係更是形式中的形式。「刨生活」要「刨」到的東西,即自我的目標,才是核心,才是值得我們著重思考的點。

如果我們把精力放在自我目標和價值的實現上,不讓家庭角色把自己全部吞沒,不把自己陷入愛恨情仇的大戲裡,就可以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糾纏吧。

最後,祝你「朋鍋」愉快。


作者介紹

思遠,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感知細膩的巨蟹座女青年,「愛與自由」理論的分享者。關注家庭教育,關心女性成長。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ID:yinjianlifumuxuetan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