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默讀的時候,大腦中出現的聲音是誰的?和這個結構有很大關係

胖福的小木屋 發佈 2020-05-16T03:33:09+00:00

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在心裡默讀一段文字的時候,儘管嘴巴沒有張開,但是腦海里卻聽到了讀書的聲音,或者我們在心裡默念什麼的時候,腦海里也會出現聲音,我們看書的時候,腦海里也會有奇怪聲音出現。

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在心裡默讀一段文字的時候,儘管嘴巴沒有張開,但是腦海里卻聽到了讀書的聲音,或者我們在心裡默念什麼的時候,腦海里也會出現聲音,我們看書的時候,腦海里也會有奇怪聲音出現。



甚至有些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腦海里都會有聲音出現,或者腦海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幻想,有時候會自言自語,腦子像不受控制一樣。那麼這個聲音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可能和我們的大腦中的語音迴路以及布羅卡氏區有關。


1974年,Baddeley和Hitch提出工作記憶由三部分組成,即語音迴路、視覺空間和中央執行。音迴路是工作記憶三大成分之一 ,主要負責語音的存儲與加工。

它由兩個次級組成部分構成,分別為語音存儲裝置和發音複述裝置。語音存儲裝置保持以語音或言語為基礎的材料的痕跡,但保持時間十分短暫,這些記憶痕跡在大約兩秒之內就會衰退,要使它們保持下來就必須通過發音複述裝置進行複述。聽覺形式的語音信息可以直接進入語音存儲裝置,而視覺形式的語音信息必須先轉化為聽覺形式的語音信息才能進入到該裝置,而完成這--轉化也是通過發音複述裝置實現的。



當我們在默讀文字的時候,主要存在兩種閱讀迴路,第一種是我們會將閱讀到的文字轉化為轉化成腦內聲音,通過語音迴路,再到大腦理解。第二種是直接通過視覺調用大腦里的詞彙庫,直接進行理解,

而當我們進行思考時,如果涉及可以具象化為語言或難以具象化為圖像和空間的問題,則往往需要我們調用語音迴路。語音迴路存儲的信息是語言,而存儲的方式則是語音的編碼。

但些時候,神經迴路就是有一種不加分別的路徑依賴,即使是並不需要存儲並反覆理解的時候還是啟用了語音迴路,從而導致閱讀速度變慢。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當你在做題目的時候,嘴巴里一直在默念重複一個詞語「河」,你會發現,「河」這個詞一直會對你做題產生干擾,因為你的聽覺系統有意識無意識地接受了無意義的詞,占據了語音迴路的空間,導致了完成速度及準確率的下降。

無論是閱讀還是思考過程中,所謂的」聲音「只是大腦中的語音編碼而已,它跳過了聲音的物理屬性,直接提取語音的內在信息為任務所用,因而在一般的情況下,大腦不會再去向前反饋營造出一個音色的表征。



但如果你在構想一個類似於戲劇的情境,想著一個男子和女子的對白,或者回憶起自己和家人的聊天,或者回憶自己和父母的聊天,可能大腦會相應地對音色、音調等物理信息進行加工。

除了語音迴路之外,這其中還有布羅卡氏區的參與。在1831年的時候,在巴黎郊外的俾舍特耳瘋人病院內,來了一位 21 歲的男性患者。他沒有其他病症,只是不能說話。醫學家布羅卡對病人的身體進行了仔細的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

後來病人去世以後,他對病人進行了解剖,發現在大腦左半球的第三個前額溝回有一內傷。因此布羅卡將其腦保存於酒精之內,並向法蘭西人類學學會描述了他的發現。它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協調的發音程序;提供語言的語法結構;言語的動機和願望,所以它也被稱為運動性言語中樞,人和黑猩猩大腦差異性結構中就包含了布羅卡氏區,科學家發現在黑猩猩大腦中該區域相對要小得多,這或許能解釋為何其語言能力不如人類複雜。



我們人之所以能夠思考、運動,協調自身的行為,這就要多虧了大腦,大腦通過神經信息的傳導,主導機體內一切活動過程,並調節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距離越短,效率越高,越準確和節約能量。所以人類的感知器官全部長在頭部周圍,像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這樣對傳輸帶寬(信號豐富性)、響應速度或者噪聲抑制(敏感性)要求高的信號,從信號產生到信號處理之間的距離短,這樣對生物的生存和演化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



而當我們腦海中有聲音出現時或者當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大腦負責言語活動形式的布羅卡氏區也就會開始它的運動,把聲音或者想法傳給給其他腦區部位。

我們舉個例子,如果你自己撓你自己的腳底板,你是不會感到特別癢的,這是因為大腦已經提前告知其他腦區部分,它們已經做到了防範,而當其他人撓你的時候,大腦並沒有及時提前告知其他腦區部分,所以你會感到非常癢,即使你知道別人要撓你。

這樣還可以讓我們在做一些小動作時,能經過提前的思考,而被及時阻止,對我們的行為可以起到過濾的作用。比如我們平時的心跳,自己是聽不到的,而且也不會自己看到眼球的轉動。這些都是因為大腦已經預先知道了,而提前做好了準備的原因。



因此當我們在默背默讀的時候,儘管沒有發出聲音,但是各個腦區都會收到這些反應,所以我們才能在大腦里聽到背誦和朗讀的聲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