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一文看懂曹操如何愛才惜才,唯才是舉

老陳談趣史 發佈 2019-12-15T18:28:44+00:00

導讀:自古以來,人們評價曹操都會說他愛才惜才,唯才是舉,這是因為他懂得一個國家的強大與繁榮,需要人才。這張曹操圖很霸氣呀曹操在革新政治類奏議《陳損益表》中講道:「昔韓非閔韓之削弱,不務富國強兵,用賢任能。」他強調國家強盛的關鍵除了經濟、軍事,就是「用賢任能」。

導讀:

自古以來,人們評價曹操都會說他愛才惜才,唯才是舉,這是因為他懂得一個國家的強大與繁榮,需要人才


曹操在革新政治類奏議《陳損益表》中講道:

「昔韓非閔韓之削弱,不務富國強兵,用賢任能。」

他強調國家強盛的關鍵除了經濟、軍事,就是「用賢任能」。他在《短歌行》中也寫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兩句詩中可以體會出他十分渴望賢能之才的到來,詩的最後他表明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可見曹操希望像周公一樣,廣攬人才,進而助自己實現政治抱負。他的薦舉良臣類奏議就是這種思想最好的展示。所謂「薦舉」就是曹操針對自己以外的他人進行推薦、舉薦。這主要體現在曹操迎帝都許後的重用人才策略,當時,他需要通過招納賢才,鞏固權力和改變相對弱於人之勢。

因此曹操薦舉良臣類奏議也有很多,而且從這一類奏議可以看出他受才惜才、唯才是舉、重用賢能的一些舉措。


1.重用舊部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因荀彧所建立的功勞,向皇帝上了《請爵荀彧表》為其請功。

荀彧是曹操身邊的重要謀臣,主要在政治、軍事兩方面為曹操諫言獻策,多次使曹操的境況轉危為安,助其取得很多決定性的勝利。

在呂布要攻打兗州之時,苟或為曹操積極籌劃,鞏固兗州防禦,並冷靜面對前來試探的郭貢,使其撤兵離開,為曹操戰勝呂布等人創造了機會。

接著在與袁紹軍隊的官渡之戰中,曹軍與袁軍進入緊張的相持階段,曹操因軍糧不足,打算先退守許昌,但是荀彧則建議趁雙方都疲敝之時,突發奇兵制敵,最後曹操將袁紹大軍補給糧草悉數燒盡,袁紹軍隊兵力衰微,大敗而走。

打敗哀紹後,荀彧又建議曹操莫失良機,應乘勝之勢消滅袁紹殘餘勢力,平定袁氏父子所盤矚的河北,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堅實基礎。對於苟彧這樣有能力的舊部,曹操請示獻帝給予封賞,於是作《請爵荀彧表》 :

「臣聞慮為功首,謀為賞本……是故曲阜之錫,不後營丘:蕭何之土,先於平陽。珍策重計,古今所尚。侍中守尚書令彧,積德累行……彧之功業,臣由以...研精極銳,以撫庶事。天下之定, 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勛。」

文章首語言簡潔順暢、邏輯嚴謹。首先說理,明確謀臣的重要性,又列舉姜尚、曹參的例子進一步佐證。接著過渡到謀臣苟或身上,講述他的品行和功勞,最後表明薦舉意圖。

後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曹操又上表增封荀彧, 《請增封荀或表》有兩種版本,二者文字雖稍有不同,但是內容、行文順序和風格都基本相同,較之《請爵荀或表》的兩篇文章,差距較小。曹操再次請求增封萄彧,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視多年跟隨的這位舊部。

在此次表文中,曹操將荀彧在其與袁紹一役中的表現和功績詳細道出,指事造語, 目的是為了增封有功之臣荀彧,並就官渡之戰大捷和平定四州來說明萄彧的不可或缺。為了增強說理的嚴密性,又假設沒有荀彧獻出的計謀,所帶來的後果不堪想像。從正反兩個方面明確荀彧的功不可沒,最後援引先帝指揮作戰的思想,進一步為荀彧加封立據。邏輯嚴密,說理充分,言語之間透露出曹操對於舊部荀彧的欣賞與讚揚。

2.招攬新秀

建安元年,曹操迎帝都許,正是用人之際,渴望賢才,於是寫信招攬荀攸共謀軍國大事。荀攸本在蜀漢之地留住,未參與時事之爭,但是內心渴望明主,希望有一番作為。

遂成為了曹操重要謀士之一,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尤其是在平定北方的戰役中,有攸表現出過人的智慧。在官渡之戰後,袁紹實力大傷,待及袁紹死後,袁氏兄弟又因為相互不滿,內心不和,互相攻擊。長子袁譚因不敵其弟袁尚的攻擊,被圍困在平原,於是派人到曹操處求救。

當時,曹操預攻打劉表,因為很多部將都認為劉表實力更強,應先攻之,以絕後患,袁譚、袁尚乃袁紹殘餘勢力,不足為懼,故而不同意救援袁譚。荀攸則力勸曹操援譚攻尚,認為劉表胸無大志,暫且不會威脅曹操,而袁氏兄弟承其父親功業,根基深厚,若兄弟和睦,憑坐擁四州的實力, 將再難以謀取,如今他們兄弟的反目,正是逐個擊破的大好機會。曹操接受了苟攸的建議。

次年,曹操攻下袁尚軍隊所守鄴城,促使袁譚基本消滅了袁尚勢力。後又在建安十年,消滅了袁譚勢力,平定了冀州。對此,曹操認為荀攸起到了關鍵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遂上表漢獻帝封賞荀攸,作《請封荀攸表》 :

「軍師苟攸, 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做之謀也。」

此表文貫徹了曹操務實通脫的奏議文風格,簡單流暢地說明了荀攸的輔佐之職,以及他所立下的功勞,道出荀攸的謀略過人。

對於這位在迎帝都許後才招納的新秀,曹操大方地給予了稱讚,最後苟攸被封為陵樹亭候。從言辭之間所表現出的驕傲自豪之情,可以看出,曹操對於能臣能夠毫不吝嗇地表現出自己的欣賞與厚愛。

3.獎勵有功

《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書》載《庚申令》說:

「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無戰之士。」

曹操認為論功行賞才能治理好國家,明君應從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曹操在征討烏丸途中,將田疇請來,給他任命官職,以示重視。田疇本就痛恨烏丸殘暴,早就有征討烏丸之心,所以未去就任,仍在在曹操的軍隊中工作。征戰烏丸之際,正值多雨季節,軍隊處於沿海低注地形之中,雨水積聚,道路阻塞,不得行進。於是田疇就建議曹操返回,從盧龍塞再出發,走另一條小路直通柳城,襲擊烏丸。最終敵軍未能及時察覺,曹軍大敗烏丸。

曹操論功行賞,給獻帝上表《表論田疇功》。表中首先就寫:

「文雅優備,忠武又著,和於撫下,慎於事上。量時度理,進退合義。」

誇獎田疇的才能、品德,稱讚他在北征烏丸一戰中的精彩表現,勞苦功高。於是封他為享候,食邑五百戶。但是田疇卻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封賞。這是因為,早年田疇在幽州牧劉虞麾下做從事,在他被派去長安之時,劉虞被公孫瓚所殺。田疇下決心要為劉虞報仇,但是他自己沒有實力去殺公孫璜,於是十分自責。

他認為自己不能為先主報仇,是沒有資格接受封賞的,認為受封有愧,故而不接受封爵。

曹操當時下了《聽田疇謝封令》 ,以示應允。後來曹操思來想去,認為同意田疇辭讓封賞,只是助成了他個人的高尚節操,但是卻違反了論功行賞的制度。為了嚴明法度,做出榜樣,在建安十四年,以大局為重的曹操又下了《爵封田疇令》 ,雖讚揚了田疇的高潔之志,又重申了他的功勞,但是認為自己任意田疇讓封是錯誤的,應當遵循論功行賞的國家制度,仍將前表所得封賞授予田疇。最後田疇依然態度堅決,不肯接受。

故而朝內有人提出應以法為重,不能讓田疇肆意妄為,主張治田疇之罪,但後來曹操在曹操所寫的《決議田疇讓官教》中,並沒有對田疇多加苛刻。這體現了曹操雖注重法度,賞罰分明,但是對於賢能之人的也有寬容之心, 十分惜才。

而且對於武將,曹操無論出身優劣,更是注重論功行賞。曹操繼承先秦法家韓非的思想,認為精兵良將之才需經過歷練,多出於行伍之內。遂提拔戰功卓越但出身下級士兵的于禁、樂進,又大膽啟用有能力卻身為投降之將的張江。而且還在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向漢獻帝上表《表稱樂進于禁張遼》道:

「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

文中稱讚他們在戰場上有勇有謀,謹遵軍令,忠君報國,所向披靡,是值得託付和信任的良將。使得他們三人都被封為將軍。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曹操在《表論張江功》中說:

「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

曹操在此文中目的性明確,就是為了封貫張遼,簡單流暢地介紹並奪贊了張遼立下的赫赫戰功,文章詞句豪邁大方,突出張遼值得被封為蕩寇將軍。

張遼屬於歸降者,曹操能兩次上表嘉獎張遼有功,這是對曹操唯才是舉,論功行賞最好的證明。

4.悼泣賢才

郭嘉,是荀彧向曹操推薦的人才,是其重要謀士之一。在曹操與袁氏父子的鬥爭中,他能夠冷靜深刻地分析雙方軍事力量與形勢,揣摩敵方的心理狀態,為曹揀提出了許多切實有效的計謀,助曹操平定袁紹集團的割據勢力。但是在建安十二年,郭嘉跟隨曹操北征烏丸,勝利之後,在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就病死於歸途。曹操失去了一位可以託付國家大事的賢能之臣,為此,曹操十分痛惜郭嘉之死。於是給獻帝寫了《請追增郭嘉封邑表》以悼哀思,此篇薦舉追封之文,曹操最為動情。文中評價郭嘉:

「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

誇讚郭嘉品德高尚,智慧超群,性格通達,而且善於處理重大事件,實為難待的品行優厚之才。文中還講述了許多郭嘉與曹操在共事、生活等方面的親密關係表達了曹操對於郭嘉的感情深厚,後又將郭嘉征戰時的功勞悉數呈現,感嘆他的能力、智力出眾。讚美他的為人,愛惜他的才能,惋惜他的早亡。

最後還將郭嘉比作霍去病,嘆其英才早逝,足見曹操十分看重郭嘉,滿文儘是哀傷、痛惜之情。請求追封,是曹操對於像郭嘉這種人才的懷念,也是對後來人的期望。


結語:

靠著這些賢才,曹操的勢力逐漸強大。這些功臣、舊僚、降歸等有才之士,也為曹操取得了愛才惜才、寬容待士的好名聲。

曹魏在三國時代,能夠平定北方,成為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甚至最後一統三國。

曹操愛才惜才的這種性格功不可沒!


全文完

圖素材來自網上,侵立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