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朱元璋橫向對比,看似是同一類人,事實卻截然相反

海佑講史 發佈 2019-12-15T19:10:53+00:00

我們中國歷史上,皇帝很多,但開國皇帝卻很少,在這很少的開國皇帝裡面,有兩個人,其出身、經歷包括稱帝後的一些行為,都比較相似,他們就是劉邦和朱元璋。劉邦是大漢帝國的開國君主,他出身庶民,一生經歷了五個極其艱難的階段,才終於修成正果。

我們中國歷史上,皇帝很多,但開國皇帝卻很少,在這很少的開國皇帝裡面,有兩個人,其出身、經歷包括稱帝後的一些行為,都比較相似,他們就是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是大漢帝國的開國君主,他出身庶民,一生經歷了五個極其艱難的階段,才終於修成正果。

1、沛縣起義,2、投靠項梁,3、入主關中,4、楚漢相爭,5、漢朝建立後削平異姓王侯。

而朱元璋是大明帝國的開國君主,他也是出身農家,而且一生也經歷了五個極其艱難的階段,才修成正果。

1、參加起義軍成為統領,2、打敗陳友諒成為南方最強大的軍閥,3、打敗張士誠,成為唯一可以元朝政府抗爭的力量,3、將元朝政府驅趕至漠北,4、派大將徐達等人北征蒙古,5、誅殺開國功臣。

由於各種維度的相似性,很多人認為劉邦和朱元璋應該是同一類人。但事實卻截然相反,他們兩人在打天下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戰爭思維不但是差異極大而且是截然不同的。

那具體是如何不同呢?

一、在面對強敵時,劉邦擅長決策,而朱元璋卻擅長判斷。

比如,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對強大的項羽無可奈何,這時韓信提出了一個非常冒險的計策。

韓信提議,以劉邦為誘餌,在正面吸引項羽的主力。而當項羽的主力軍隊被劉邦拖住時,韓信則率兵東進,趁機去攻下函谷關以東的魏國、趙國和齊國。

項羽的軍隊在南方,劉邦的軍隊在北方,趙國、魏國和齊國在東方。所以只要等韓信攻下這些土地以後,從地勢上講,就可以與劉邦一起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合圍。

這個計策非常的冒險,以項羽的軍事指揮能力,稍有差池劉邦便會有性命之憂。

但劉邦卻依然採納了這個建議,為什麼呢?劉邦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戰爭的目的是打敗項羽。其次,以項羽的軍事能力,想要打敗他不冒極大的風險是不可能的。所以冒險就是想要打敗項羽,唯一可以選擇的方向。

當目的和方向確定後,劉邦就開始思考韓信的方法。

首先,韓信的策略是讓劉邦去冒險,這符合戰爭的方向。其次,他的策略為打敗項羽提供了一種可能性,這符合戰爭的目的。

因此,從劉邦身上我們可以看出,最佳的決策者應該是這樣的。雖然我不知道這個事情應該怎麼做,但我卻知道事情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目的和方向。

然後再根據這個目的和方向,在下屬的眾多建議中,找出一個最合理的方案。

而朱元璋在造反的最初階段,同時面臨陳友諒和張士誠兩股強大的農民起義軍。

當時幾乎所有的將軍和謀士,都建議朱元璋應該先去攻打張士誠,因為張士誠的力量比較弱,而陳友諒遠比朱元璋自身要強大。

但朱元璋卻力排眾議,選擇了先攻打陳友諒。

為什麼呢?朱元璋自己說,張士誠的性格特點是量小量小的人不願多生事端。所以我們如果先攻打陳友諒,張士誠是不會插手我們之間的爭鬥的。

而陳友諒的性格特徵是志驕志驕的人最愛惹事。所以如果我們先攻打張士誠,陳友諒肯定會在我們的背後捅一刀。到時候我們腹背受敵就很難辦了。

這一番言論讓所有的謀士和武將,都對朱元璋的戰略眼光佩服不已。

所以判斷對手這個東西本質上是什麼?

我認為就是,我與對手進行博弈的時候,並不是在對手出招後再做出反應。而是在對手出招之前,就提前根據對手的性格以及所處環境,判斷他下一步的行為。

二、在具體的管理下屬方面,劉邦是作為一個核心居中調度,而朱元璋首先就是最能幹的員工,其次才是老闆。

比如,在劉邦手下,蕭何是負責後勤的,張良是負責戰略決策的,韓信是負責軍事指揮的,樊噲、夏侯嬰等人是軍隊的中高層領導,負責衝鋒陷陣。

也就是劉邦手下的這些文臣武將們,各自有各自的特長,他們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必須要互相搭配。

那劉邦的作用是什麼呢?

第一,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

比如劉邦任命韓信當了大將軍之後,樊噲,盧綰等軍中舊將不服韓信,是劉邦用自己的威望,壓住了眾人對韓信的刁難。

第二,合理分配任務。

韓信在軍事上能夠獨擋一面,那就讓帶一幫人他出去開闢疆土。

蕭何在政治上能夠獨當一面,那他就坐鎮大後方,為自己輸送糧草,治理民眾。

張良,陳平等人擅長出謀劃策,那就日夜留在自己身邊,為自己解決一些難題。

所以劉邦的管理策略就是,我雖然不做任何事情,但我是國家的核心,你們想要完成配合前提是必須需要我。

而朱元璋無論是在農民起義時期,還是在後來明朝建國的治理內政時期,他都是最能幹的一個人。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在農民起義時期,如何吞併和自己同為農民起義軍的張士誠和陳友諒勢力時,所有的戰略謀劃都出自朱元璋一人之手。

明朝開國以後,朱元璋甚至廢除了丞相制度,三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這讓他每日有處理不完的政務,但他卻對這種生活樂此不疲。

所以朱元璋的管理策略就是,最核心的工作部門一定要抓在自己手裡,自己既是老闆,也是最能幹的員工。

所以總的來講劉邦是個懶人,或者說他是個不擅長具體細節工作的人。劉邦做事的思維方式就是,雖然事情都是你們幹的,但你們離開我事情就幹不成。

而朱元璋是個喜歡抓住主要矛盾的人,他做事的思維方式就是,你們的能力都不如我,所以最核心的事只能我自己來做

其實不管是劉邦還是朱元璋,它們都是雄才大略的一代聖君。儘管他們的思維方式是如此不同,但他們都成功了,這證明成功這個東西遠不止有一種方法。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找尋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