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親密關係中的雙方立場,如何維持平衡

涸魚得水—錦鯉 發佈 2019-12-15T20:42:06+00:00

在感情走到盡頭時,往往有一方情緒較為激動,而他們通常都是在感情里認為自己委屈了太久而宣洩出了不滿的情緒。所以兩個人在分手時,一方表現的有多麼的決絕也僅僅是情緒的發泄而已,內心其實是割捨不下這段感情的。 那為什麼割捨不下又沒有重新在一起呢?

在感情走到盡頭時,往往有一方情緒較為激動,而他們通常都是在感情里認為自己委屈了太久而宣洩出了不滿的情緒。所以兩個人在分手時,一方表現的有多麼的決絕也僅僅是情緒的發泄而已,內心其實是割捨不下這段感情的。

那為什麼割捨不下又沒有重新在一起呢?是因為當他發現分手這個決定都無法改變你什麼,他才開始真正試著放下這段感情,而放下並不容易,往往需要六到十二個月才能慢慢忘記。

在感情中,我一直認為雙方的親密關係和愛是分開來看的,愛可以不考慮任何條件,愛就愛,不愛就不愛;而關係不行,關係是相互牽制的。

既然選擇一段關係的展開,兩個人的立場態度就變得重要。比如在發生矛盾時雙方立場一定是不同的,你所站的立場就決定了對方的立場,你的態度也就決定了對方的態度。

很多感情在立場無法擺正的情況下,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才走到了盡頭,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搞清楚自己的立場,根據不同情境轉變自己的角色態度,對於親密關係的維持是尤為重要的。


01 能處理好親密關係的人不在多數

兩個人在相處中並不僅僅是兩個個體,他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牽扯到的是兩個家庭,每個人身處於不同的成長環境,當走到一起時很多來自於家庭的固有觀念難免會產生矛盾,這也會影響兩個人的關係。

如果剛好兩個人的成長環境相似且都是在被愛包圍的環境中長大,那他們在處理親密關係時就相對來說容易的多。因為他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第一反應都會是積極的,從小就具備的安全感不會讓他們時時刻刻處於敏感焦慮的狀態中,自然感情中的矛盾就會少很多。

當然並不是相遇的兩個人都會有如此相似的成長環境,童年時留下的創傷會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現在的生活中,以至於不安的狀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另一半,當雙方之間的不解變得越來越多,彼此傷害的行為也可能發生在不經意間。

02 不要將親密關係過度理想化

很多人在剛陷入熱戀時是失去理智的,他們會很快將對方認定是自己共度餘生的另一半。但越是這樣,這種急速升溫的感情有著同樣的降溫速度,在沒有足夠了解對方時認為對方渾身上下全是優點,時間一長缺點慢慢顯現就變得無法接受甚至產生厭惡的情緒。

這種忽冷忽熱的態度會讓對方陷入困惑,也不是因為自己太善變,而是最開始的理想化將對方打造成了一個完美的形象,隨著時間增長,對方越來越多的行為和自己的理想化狀態背道而馳,就會產生落差。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過度理想化並不是一件好事,這種理想化持續時間通常都是十分短暫的。如果兩個人處於這樣的戀愛關係中,最後的表現就是男方的沉默冷淡和女方的鬧情緒。

03 不要迴避對對方的依戀感情

缺乏安全感的人在面對自己很深愛的人時,愛的越深內心就會越來越恐慌,他們害怕當自己全身心依賴對方時萬一被拋棄,自己就失去了庇護所。

所以越是覺得對方重要,這種恐慌心理就會越來越強烈。

很多人為了避免對方的離開對自己造成傷害,就開始選擇迴避與對方接觸過於親密,甚至是主動逃離。這樣的舉動對另一半來說也是痛苦的,明明是相愛的兩個人,卻莫名其妙的被疏遠。

事實上,有這種迴避依戀行為的人大多數在童年都有過被父母拋棄的類似經歷,這裡的拋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丟棄孩子,而是在孩子的認知中原本在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卻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沒有陪伴在身邊。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重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就會將所有安全感放在自我保護上而不奢望他人。

這種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帶到了感情中就會產生各種問題,他們會努力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樣才會讓自己時刻充滿安全感。


04 在親密關係中不要過於自我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在他人的寵愛中成長,那他們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會認為只要是自己所需要的,就要被別人滿足。這種過度的自我意識放到感情中就會對另一半產生壓力,他們會希望另一半能完全讀懂自己的想法並無條件滿足。

實際上這種想法在感情中是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的,當另一方無法滿足自己的全部需求時,他們就會覺得對方是在傷害自己從而產生失望感。

能否與對方建立親密關係取決於兩個人的成長經歷,有足夠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建立親密關係,如果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內心的不安感就會放大,也就很難讓別人走進自己的內心。

05 要知道親密關係的深層意義

要想建立親密關係,首先要了解親密關係的深層意義,在心理學上這也被成為深層連結,在了解深層連結之前就要先知道一個人的心靈結構:

1. 心靈結構的最外層是一個人對自身所認知到的正面觀點

這最外層的心靈結構通常會展現給不熟悉的陌生人,比如在於人打交道時,有些話有些行為是會令對方感到舒適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別人對自己產生好的印象。而這種層面的表現也是最隱藏自己的表現。

2. 心靈結構的中間層是一個人對自身所認知到的負面觀點

這一層面上,人往往能客觀地評判自己的缺點,所以在與人交流時,就會多加注意,避免自己的缺點顯現出來。

3. 心靈結構的最內層是最真實的自己

在這一層面,最真實最本能的反應就會在相處中表現出來。比如說,在不開心時能夠很直接的表達出自己的不滿或者遭到對方的職責時就會本能回擊。

綜上所述,在心靈結構的三個層面中,能夠達到最內層的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深層連結。只有在這一層面,兩個人的相處才最為真實自然。

06 接受對方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去愛

當你遇到一個能夠和自己深層連結的人時,怎樣去做才能維持好親密關係呢?

首先你要接受最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在相處中始終處於一種開心正面的情緒中,那在這段關係中你一定是輕鬆自在的,你所表現出的自己一定也是最真實的。

相反,如果你始終處於一種壓抑、難過的情緒中,更多時候你都是帶著看似開心的偽面具,實際處於一種假我的狀態中。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假我的狀態中而不能表現真正的自己,那又如何與對方建立深層連結呢?所以接受最真實的自己不掩飾自己是必須要做到的。

其次,接受了全部的自己也要去接受全部的對方。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不足的地方,而愛一個人,你所要考慮不是能不能和對方的優點和諧共存,而是你是否能接受對方的缺失。

只有完全接受了對方的陰影部分,兩個人才能用最真實的一面相處,親密關係也就這樣得到了建立。

最深層的連結能夠讓兩個人看得到對方的優點也能接受對方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毫無保留的愛對方。愛一個人,並不是愛TA的全部優點,而是愛TA的全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