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那麼多詞作大家,為何提起宋詞總繞不開這3位南唐人?

指縫間的歷史 發佈 2020-04-26T23:48:47+00:00

文/晚風暮雨五代十國時期,江南有一個割據政權,共傳三世,歷一帝二主,享國三十九年,儘管地小勢微,卻成為亂世中一座文化綠洲,湧現出一大批文人名士,它就是南唐!

文/晚風暮雨


五代十國時期,江南有一個割據政權,共傳三世,歷一帝二主,享國三十九年,儘管地小勢微,卻成為亂世中一座文化綠洲,湧現出一大批文人名士,它就是南唐!


南唐是當時文化最繁榮國家,史書上稱:「觀其文物,當時諸國莫與之並」,為中國文化貢獻了「一馮二李」三位詞人,將產生於唐代的「詞」這種文學形式,從世俗引向高雅,為宋代詞作的百花齊放打下了基礎。



清朝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中稱:「詞雖導源於李唐,然太白、樂天興到之作,非其專詣。逮到季葉,茲事始發,溫韋崛興,專精令體。南唐起於江左,祖尚音律,二主倡於上,翁和於下,遂為詞家淵叢。」


所謂「一馮二李」即李璟、李煜父子和馮延巳,三人被譽為詞作史上的三顆明珠!


李璟是南唐第二位皇帝,在位後期向後周稱臣,主動去除帝號,自稱為國主,故被稱作南唐中主。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後周,改國號為宋,史稱北宋,李璟隨即向北宋稱臣,使用北宋年號。



李璟「天性儒懦 ,素昧威武」,面對後周和北宋的咄咄逼人之勢,一味妥協退讓,遷都到南昌,「每北望,忽忽不樂」 最後憂悶而死。


雖然治國無能,但李璟才華橫溢,留下幾首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詞作。如: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瑣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浣溪沙》: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去世,傳位給第六子李煜,即大名鼎鼎的李後主。


李煜沒有宋太祖趙匡胤的雄才大略,在金陵繼位後,和父親一樣不思進取,整日吟詞唱和,飲酒作樂,奢侈享受。


他在詞中描述自己的奢華生活: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玉樓春》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浣溪沙》。


他在詞中書法自己的哀愁: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北宋大軍渡過長江,攻入金陵城內時,李煜填了一首詞 《臨江仙》,詞曰: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牽幕,惆悵暮煙垂。門巷寂寥人散後,望殘菸草低迷。爐香閒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詞未寫完,李煜就成了宋軍的俘虜。


成為亡國之君後,李煜的詞作成就達到巔峰,成為千古名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破陣子》。


李煜雖然大部分時光都在南唐渡過,但最後成了宋朝俘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宋朝人,而且他的藝術成就太高,以至於後人說起宋詞,往往會從他說起。


在宋朝渡過三年的俘虜生涯後,李煜最終被宋太宗用一種名為「牽機藥」的毒藥給毒死了,據說死狀恐怖。


馮延巳詞作不如李煜,但也臻入一流水平,可惜,此公人品奇差,是南唐著名奸臣,史書上稱他「諂媚險詐」。


馮延巳一生仕途順暢,歷任諫議大夫、戶部侍郎、翰林學生承旨、宰相等職,曾力主進攻湖南,但大敗喪師而歸,可他不以為恥,反而極力狡辯:「先主喪師數千人,就吃不下飯,嘆息十天半月,一個地道的田舍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當今主上(李璟)數萬軍隊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樣不停地宴樂擊鞠,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之主。」



這樣一個小人,詞作卻是憂國憂民、多愁善感等另一番景象,連著名學者王國維都說:「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


真正讓馮延巳千古留名的還是那首《謁金門·風乍起》,詞曰: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據說,李璟看到這首詞後,笑著說道:「『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從此,「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句就被賦予了「關你何事」的意思。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喋喋不休的問東問西,就不妨用這句詞來回應他們。



以李璟、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將花間詞「浮艷香軟、雕紅刻翠之弊」一掃而空,為之後宋朝的詞作提供了審美範式,在推動宋詞發展方面,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南唐書》、《十國春秋》、《南唐文化》、《歷代詞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