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譽為近30年「最經典的科幻片」,它到底有什麼魔力

江南影視圈 發佈 2020-04-26T00:02:28+00:00

今天就讓我們來聚焦這部科幻經典,看看它到底有什麼魔力,將近30年的"最經典的科幻片"的寶座據為己有。

在續作《銀翼殺手2049》上映之後,業內對這部科幻作品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今天就讓我們來聚焦這部科幻經典,看看它到底有什麼魔力,將近30年的"最經典的科幻片"的寶座據為己有。

彌足重要的英國殿堂級大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算是英國電影史上承接希區柯克等老一代精英商業片導演和蓋里奇,丹尼鮑伊爾等新一代極富個人特色導演,也是當今世界影壇上一個移不去的存在。

但相較於希區柯克只鍾情於懸疑犯罪片的雕琢,雷德利斯科特在外人眼中從來沒有標籤,也沒有刻意避開某一種電影類型。不管是通過增加鏡頭真實感和快速剪輯,幾乎復刻了整件事件全貌的戰爭片《黑鷹墜落》還是插科打諢的科幻劇情片《火星救援》、亦或者是描繪女性覺醒的公路片《末路狂花》都兼具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不僅能打動專業影評人,也能捕獲普通觀眾。《火柴人》、《漢尼拔》、《天國王朝》到現在都是穩穩噹噹的豆瓣和IMDB高分電影。

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了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太空驚悚片"爆款"《異形》。"在太空中沒人聽見你的尖叫"這句刻在海報上的話至今被影迷津津樂道。《異形》無限接近影迷們乃至全世界人們心靈最深處的噩夢,那種在廣袤無垠的黑暗空間中未知所帶來的恐懼。

用30分鐘做鋪墊的前奏,在如今主流商業片顯然看起來十分的冗長,可能對於習慣了"腎上腺刺激"的觀眾顯得稍顯無聊;但細細品味,卻有一種好像在閱讀洛夫克拉夫特小說中的"不可名狀的恐懼",這種恐懼深入骨髓。

30分鐘後,高潮迭出,每個影迷的神經細胞都被激活,那個被叫做異形的怪物張牙咧嘴地向人類撲面而來,它們噴洒出腐蝕的粘液,撕碎這些好奇的人類。

哪怕是現在看起來特效並不是非常逼真的恐怖片,哪怕場景大多在小小的飛船里。你都能在血漿噴發的那一秒鐘,回憶起對生命起源的恐懼,回憶起來自深邃腦海里的恐懼。

這就是雷德利斯科特的電影。不管是拍電影,還是拍蘋果或者是最近軒尼詩的廣告,雷德利斯科特總是可以將影像的震撼感帶給觀者。

口碑票房撲街的科幻經典?

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帶來了他的最新一部科幻片,取名為《銀翼殺手》。在很多雜誌、網站的榜單上,這部35年前的作品經常能被評為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但就是這部經典得不能再經典,堪稱"後現代賽博朋克科幻片的鼻祖"的電影,卻在上映當年撲了個空。

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奇爛無比;想去影院追求視覺奇觀和刺激感的普通觀眾,覺得他冗長,乏味,不知所云;專業影評人也對其中的風格和敘事嗤之以鼻,完全不是現在眾多影迷頂禮膜拜的這個樣子。在投資2800萬美元的情況下,只收回了不到3000萬的票房。再扣除營業稅、影院分成和院線分成,製作方和導演演員們分到的回報資金還不到1500萬,可以說賠得血本無歸。

《銀翼殺手》講述了這麼一個人故事:二十一世紀初,泰勒公司先進機器人發展到了連鎖階段,這些機器人實際上和人類完全相同,被稱為複製人,這些複製人在體力、敏捷度和智慧上都不錯,被人類用於外世界從事奴隸的勞動、危險的探險工作及其他星球的殖民任務上。

因為外界殖民地發生連鎖六號戰鬥組的血腥暴動後,地球上宣布複製人為違法物,必須處死。特勤小組銀翼殺手受命偵查任何入侵複製人,並予以擊斃,這樣的一個設定十分像更早之前美國大陸所流行的"賞金獵人"。並且人類對複製人的獵殺的粉飾,就像片頭字幕所說,"那不叫處決,而被稱為退休"

而哈里森福特飾演的主角戴克就是這樣的銀翼殺手。他身上不斷出現的異象好像隱隱地暗示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一次追查複製人的任務中,他結識了複製人瑞秋。在經歷了任務中一系列變故之後,他逐漸對瑞秋產生了好感,也最終對複製人的想法大有改觀。

前衛的人類科幻哲學詩

現在看來,《銀翼殺手》這部電影可謂是相當前衛

"十一月的洛杉磯下著連綿不絕的雨,森冷矗立著的巨型建築俯瞰著這座廢墟般的、陰暗黏膩的城市,發光的巡邏船如同一隻黑色的甲殼蟲,逡巡在城市上空,發出新世界的召喚……"這是《銀翼殺手》描繪的未來圖景,時間正是2019年。

這樣的場景設計在現今無數的電影,書籍,遊戲中被廣泛採用,成為"賽博朋克"的形象代表。這樣人類腦海里前瞻性的想法,被雷德利斯科特完美地投射到大熒幕的畫面上,並且完整地融合在了電影劇情里。

除了雷德利斯科特從拍電影之初就一貫精細化的場景設計,其在電影里闡述的關於"存在與人類本身"的哲學和宗教性母題也相當深奧。

這個故事裡,人類成為了複製人的造物主,而複製人成了干髒活累活的奴隸。這樣的複製人奴隸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反抗在人類看來成了一種威脅和僭越。倖存反抗者頭領羅伊親吻並殺死創造者泰瑞博士的場景不禁讓人想起彌爾頓的《失樂園》中有一場反叛,大天使路西法,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撒旦為了反抗上帝的權威,糾結眾天使起義的畫面。"你們稱之為罪惡,我們卻稱之為榮耀"

權威所定下看似十分正確的規則,就一定正確嗎?這個早被現今無數傑作嚼爛的價值觀,雷德利斯科特在他的語境下進行了看似晦澀其實十分有建設性的闡釋。

對於複製人的工具性問題,斯科特也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人類對待無論是影片中的複製人也好,還是複製人機器人,都不可能完全的接納。其中倫理道德,心理生理上的各個原因都纏繞在一起,人們可以理解,但永遠解釋不清楚。就如同那個著名的"恐怖谷效應"所說的一樣,人類對機械性較高的機器人存在共情,但也會本能地排斥高仿真人體機器人。正如人類超越了一切成為了萬物之主,人類自己卻不想被自己的創造舞所超越。

而人類自身的存在也值得思考。

這個問題就像海德格爾所想的那樣,在我們的存在之外到底有沒有一個先於一切的存在。在影片之中一直有一個巨大的疑問,主角戴克本身到底是不是複製人。影片細節給出的答案讓我們覺得他是,但他為什麼一直不知道呢?而我們每一個人是否都是戴克的投射呢?我們不得而知。

就像複製人羅伊在雨中所說的那句著名的即興台詞一樣,"所有的時刻都將隨著時光逝去,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