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的豪強地主到底是什麼?對東漢產生了什麼影響?

歷史小凡 發佈 2020-01-01T11:07:30+00:00

它在戰亂時期保護了農民,客觀上保護了生產力,但同時也增加了地方割據勢力,對國家政權的穩定性產生了阻礙。

引言:豪強地主誕生於秦漢時期,消亡於隋代。它是東漢政權建立的基礎,對東漢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在戰亂時期保護了農民,客觀上保護了生產力,但同時也增加了地方割據勢力,對國家政權的穩定性產生了阻礙。它對東漢儒學的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對文化的壟斷,對後期門閥氏族壟斷官場提供了基礎。

什麼是"豪強地主"?

豪強地主其實是豪強大族的一種稱呼。從字面可以看出它是以一個家族為中心的。但豪強地主勢力並不只單單由同宗同姓的人組成,它除同宗同姓的人外,還由許多家或者單人的政治或經濟關係附著,這樣才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豪強地主集團。在史料中常常被稱為"大姓"、"右姓"、"豪強"、"豪民"等。豪強地主常常利用自身的權力進行土地兼并,形成了龐大的莊園經濟,還發展了私人武裝。由於各豪強地主所在地區或者支持的勢力不同,可以將他們劃分為很多類。按地區分,可分為河北豪強地主、山東豪強地主以及南陽豪強地主等;按背後支持的勢力劃分,可分為宗室豪強地主、外戚豪強地主、官僚豪強地主以及商人豪強地主等。

豪強地主勢力在秦漢時期就已形成,但在東漢才開始興盛,膨脹起來。豪強地主主要有兩大來源。其一是由戰國時期以來的封建貴族發展而來。比如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秦漢早期的豪強地主大都是他們的後代。豪強地主的第二個來源是由秦漢時期的貴族、官僚、軍功地主、工商地主以及經學大師轉化而來的。這兩種豪強地主形成了漢朝龐大的勢力,並在西漢末年在進行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進行聯合,最終建立了東漢政權。

光武帝與豪強地主的鬥爭

東漢政權是在豪強地主勢力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尤其是東漢的第一位皇帝光武帝劉秀,他本人就是南陽的豪強地主,並且他也是依靠著南陽和河北的額地主武裝逐漸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取得了天下。但是劉秀在取得天下的過程中並沒有將全國的豪強地主勢力收為己用,這也導致了儘管全國統一戰爭已經結束,還建立了全國性的政權,但地方豪強勢力仍然危害一方,其權勢勝過官府。劉秀面對這種情況,下令頒布"度田"制。他希望通過這個制度掌握確實的田畝和人口數,並且想通過對戶口年紀的核查,控制和解散豪強武裝。但由於此時豪強地主的勢力過於強大,中央難以控制,當地的州郡官吏畏懼豪強,不能將政策執行下去,反而分配給了農民。中央和豪強的鬥爭使得度田制度草草收場,還將豪強地主的武裝轉為了隱蔽狀態,形式相對緩和下來。

豪強地主的莊園經濟和私人武裝

東漢政權與豪強地主相比處於弱勢,在這種情況下,對豪強地主有利的土地兼并席捲全國,其經濟勢力日益膨脹強大。他們利用族權和自己對地方基層組織的控制和手中的財力去強購、侵占農民的土地。這些豪強地主在農業生產中,產生了一種自給自足的生產結構,稱之為田莊。他們在田莊中除種植外,還有手工業、畜牧業以及製造兵器。他們在田莊裡生產製造的東西除自給自足外,甚至還有剩餘,並且會將這些物品出賣。

田莊裡的勞動者一般是這些豪強地主的貧苦的宗族以及賓客(依附民)和奴婢。他們除了要給豪強地主進行農田勞作外,還要為他們修葺樓台舍宅,進行軍事工程的修建,並且還要承擔沉重的勞役。豪強地主為了使這些農民不逃逸,還會進行祭祀、"恩紀"等,將封建剝削蒙上了一層宗族的外衣,有效的束縛了這些依附民。

在豪強地主的田莊中,大部分都具有私人武裝。他們春季進行守備,秋季進行操練。這些私人武裝,除了一些是真正的兵士,大部分是依附民。他們身兼兩職,在農忙的時候進行耕作,在農閒的時候進行操練,並且在有人侵犯的時候要拿起武器進行抵抗。中國古代的皇帝其實也是地主階級中的一份子,只是他是地主階級中的最大的地主。

由此來看,豪強地主的私人武裝所起的作用與國家的鎮守職能是一致的,起到了維持封建秩序的作用。但這種作用只能是在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如果國家機器不能正常運行,或者中央與地方相比處於弱勢的情況下,豪強的主則會依靠他們的私人武裝成為割據勢力,對國家的統一造成危害。

對"豪強地主"的評價

豪強地主起源於秦漢,在隋朝時期消亡。在茫茫歷史長河中,他們對歷史的發展有著一定的推進作用,但同時也有著不可彌補的阻礙作用。

在西漢末期開始興起的豪強地主對農民起到了保護作用。他們雖然加強對依附民的管控以及勞役,但由於豪強地主是強大的一方勢力,在戰爭時期,可以使依附民少受戰亂之苦。所以,在西漢末年以及東漢末年的戰亂紛爭時期,農民一般都會去依附這些豪強地主,尋求他們的庇佑。此外,豪強地主的莊園經濟中的封建生產關係較為穩固,豪強地主的經濟收入與依附民的生產勞作掛鈎,所以相比於國家的徭役來說,豪強地主所派發的勞役較為輕鬆。但是,對於一個完整的國家政權來說,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的膨脹並不是一件好事。豪強地主雖與皇帝是同一個階層,但他們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所以豪強地主勢力的迅速膨脹必然導致了地方割據,這也就導致了國家政權的不穩定。從上文的"度田制"的推行也可以看出這點。從而,導致了東漢末年,群雄並列,各自為政,兼并戰爭爆發。

再者,從文化方面來說,豪強地主一方面對儒學的發展提供了助力,他們研究經學,設館開課,著書立說,同時也將經學變為進入仕途的工具。但另一方面,他們又進行了文化壟斷,將文化局限於社會的上層,從精神上奴役百姓。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壟斷官場提供了前提。最後,豪強地主的莊園也突破了單一的傳統的農業經濟,形成了農、林、牧、副、兵多種經濟形式並行發展的結構。

參考文章:

詹子慶:《中國古代史》

曹東方:《試論漢代豪強地主的歷史沉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