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錢拍禁片、實名懟楊冪,這位硬骨頭導演你必須知道

電影中的咩咩 發佈 2019-12-15T00:55:01+00:00

國內有個導演,42歲開始拍電影,拍了15年,就只拍了3部。而且這3部都只虧不賺,還有的成了禁片。這世界有這種「傻子」?真的有,這個人就是導演李楊。可能從沒聽過這個名字?別急。你聽過與他有關的人——王寶強。王寶強的出名,是他一手造就的。

國內有個導演,42歲開始拍電影,拍了15年,就只拍了3部。


而且這3部都只虧不賺,還有的成了禁片。


這世界有這種「傻子」?


真的有,這個人就是導演李楊。



可能從沒聽過這個名字?


別急。你聽過與他有關的人——王寶強。


王寶強的出名,是他一手造就的。


因為李楊讓當時還是群演的王寶強,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盲井》。



這部電影,直接讓王寶強獲得了當年金馬獎最佳新人,此後他在電影界大展風頭。前屆的金馬獎最佳新人是秦海璐,中戲出身的專業演員。


憑藉第一部電影《盲井》,李楊在柏林電影節拿了最佳藝術貢獻獎,而一同參展的張藝謀的《英雄》只拿了個紀念獎。



有人說,李楊是改變國家的電影人。


因為除了《盲井》,他的另外兩部電影《盲山》、《盲道》都在關注著底層的社會問題,替那些在夾縫中生存的人發聲。


他的電影,是中國電影界最利的一把劍,直指人間之惡。


李楊本人則是一意孤行的劍客,心懷天下。


一路走來,他的人生一個字就貫穿了始終:硬!


01 天生硬氣


李楊是從演員轉行做導演的。


過去的轉行可不像當下,隨便拍部電影,自稱導演這麼簡單。


對李楊來說,當時的他差點轉不了行,最後他完全是靠著股硬氣撐著,才等來了機會。



那是1978年,李楊剛考進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成為了話劇演員。


圖片來源於《一意孤行:李楊自述》


可當了幾年演員後,他卻想轉行去拍電影了。


於是,在1982年,懷揣著電影夢的他決定要辭職考大學,正式學習電影和導演藝術。


但這夢想的火花,差點被領導掐滅了。


在當時,要離開單位考大學,是需要領導開介紹信,才能報考的。因為害怕李楊這種「不安分」的行為,在劇院裡引起效仿,領導拒絕給他開介紹信。


骨子裡有股硬氣的他,仍然準備起了大學考試。他報了一個高考夜校班,白天在劇院排練,晚上就騎著自行車飛奔去學習。


沒想到,這一學就學了三年。因為三年後,領導才開了介紹信,同意他報考大學。


1985年,他參加高考,順利考上了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的導演系,離導演夢近了一大步。


圖片來源於《一意孤行:李楊自述》


這一年,和李楊同屆的有白岩松、畢福劍。


那時,他幾乎每天看一部電影。


後來,他那顆不安分的心,又再度活躍起來。


深感到國內電影的落後,他想去電影的故鄉——西方,學習更精深的知識。


在院領導不同意他公費留學後,這個硬漢決定自費去德國留學,因為德國大學不收錢。


出國前,沒從家裡拿一分錢,就揣著多年的積蓄1600塊錢,提著兩隻箱子,他踏上了前往德國的飛機。


圖片來源於《一意孤行:李楊自述》


在德國,雖然日子難過,但是每當看到好片子,他常常激動到熱血沸騰,徹夜難眠,想著自己何時才能拍出好電影。


憑著對電影的熱愛,他在德國花了九年,一路攻讀到導演碩士。


到了2001年,42歲的他再次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是該繼續留在德國還是回國拍電影。


02 最鋒利的電影


在42歲這年,李楊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德國安穩的生活,一意孤行回到國內,拍起了電影。


這一拍,就拍了十五年。


每部電影,他都奔著用電影改變社會,讓弱勢人民得到關注,可最後都無疾而終。


但這個硬氣中年男人都沒放棄,還是一部接著一部的拍,代替那些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發聲。


在他眼裡,底層就是中國的根基,只有這個群體好了,中國才會發展得更好。


因此,他的第一部電影《盲井》,就將視角對向了底層煤礦工人。


當時他剛回國,經朋友推薦,拜讀到了劉慶邦的小說《神木》,這部小說根據1998年三大礦洞詐騙案改編而來。這案子是指1998年有三大團伙偽造礦難,殺人詐騙,最終殺死了100多人。



讀完這部小說後,李楊被震撼到久久不能平息。因為小說將底層複雜的人性刻畫得真實又深刻,這正是他想拍的電影。


於是他立馬聯繫到了作者劉慶邦買版權,可對方卻顯現出擔憂來。


因為這本書曾被推薦給一些大導演,都被拒絕了。畢竟書里主角是底層的煤礦工人,還沒女主角,根本拉不到贊助,更植入不了廣告。


可這點困難沒嚇到李楊,他一意孤行了這麼多年,做的還就是別人不敢做的事。


他立即拿出合同、幾沓現金拍在桌子上,說自己從德國回到國內,拿出全部積蓄40萬,就是為了拍部好電影。拍不了,就內心難安。


這股壯士斷腕的決心,讓他拿下了版權,將書改編為電影《盲井》,講述了16歲的無知少年元鳳鳴打工時,被騙去當礦工。兩個礦工準備殺死他,騙取撫恤金時,卻惡人多磨,意外身亡的故事。


為了將這部電影拍得更真實,他跑遍了華北的煤礦,到處實地考察。


途中,有不少工人說的話,刺痛到了這個四十多歲的男人。


有的說:「我們就是一塊肉,是幾塊石頭夾著的一塊肉。」


有的甚至當面說:「我們的命不值錢,你們的才值錢。」


即使挖煤朝不保夕,隨時發生礦難,礦工還是此起彼伏的。因為挖煤最掙錢,能讓家人住上大房子,讓孩子讀得起書。


近距離的接觸後,李楊更下定決心,為煤礦工人發聲。而且他要拍的是真實的窮人,而不是那些打扮的「漂亮的」老百姓。


這趟考察還危險重重,李楊差點出不來了。


當時,在一個煤礦上,李楊正拿著攝像機拍照取景時,一群人拿著棍棒沖了過來,還有人拿著獵槍,全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他。


因為煤礦上的人,以為他是暗訪的記者,要來揭開當地煤礦黑幕的。


陪著同去的朋友解釋了也沒用,還被政府請到了賓館好酒好菜地「扣押」著。


最後,他求助於在報社工作的同學,與縣長解釋清楚,才被放走。


後來才了解到當時那個縣恰好發生了幾起礦難,都被政府封鎖住了消息。


回北京後,李楊立即進行了電影選角,這一選就選中了還是群演的王寶強。


當時有很多表演系學生來試鏡,李楊都瞧不上,因為沒有農村人那股精氣神。


後面,又挑了幾個群演,王寶強恰好就是其中一個。一看到王寶強,李楊眼睛就亮了,因為他太夠味了,那股不敢正視人、怯生生的模樣,恰好符合底層的少年氣質。


電影《盲井》的畫面


選好角,準備好一切後,《盲井》劇組,奔赴河北蔚縣的一個私人煤礦,實地拍攝了。


沒想到,這部電影的拍攝差點讓人把命搭進去。


因為拍攝地主要在井下三百米的煤窯,只有木樁搭著。走進煤窯,隨時聽到「咯吱、咯吱」的聲音,仿佛下一秒就要塌方,將人埋在地下。


電影《盲井》的畫面


有一次,攝影師剛拍完,摘下安全帽,坐在地下休息。起身往前走時,之前坐的地就砸下了一大塊煤。這一幕將在場的人嚇得不輕,頓時都戴上了安全帽。


期間還有煤礦塌方,砸死了兩個真正的礦工。煤老闆跑來向劇組借車,要去安撫家屬。電影里的場景在生活中,真實上演了。


後來拍攝地從私礦轉到國礦了,還有演員因為之前的事故不敢下井。李楊就一個一個跑去保證安全,還以身作則下井,證明給大家看。


在不少演員的心裡,這個導演就是個德國「法西斯」,整個一工作狂,為了電影都不怕丟命。


一個多月後,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盲井》終於拍攝完了。


因為這部片子尺度太大,沒能申請許可證,不能在中國上映。


為了收回投資,2003年,李楊親自將錄像帶背到德國,參加柏林電影節。


最後,《盲井》拿下了「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這個獎可是15年來一直空缺著,因為評委覺得期間沒有電影能夠配得上。



此後,《盲井》更是獲獎不斷。


可惜,這部電影牆內開花牆外香。因為沒有申請拍攝許可證,李楊被禁拍電影三年。


而且,「盲井」的現實依然在現實魔幻上演,2019年的今天,還有煤礦工人在被謀財害命。



為了能讓中國人警醒,從黑暗的屋子裡清醒過來,李楊決定下部電影一定要在中國上映。


在被禁拍那三年,他關注到了被拐賣婦女。


因為一則新聞深深地刺痛到他了,這是1999年震驚全國的新聞報導。


中專畢業的東北姑娘鄭秀麗,到珠海打工時,被人販子誘騙拐賣給了一個49歲的農民。期間,她試圖逃跑時,全村人聞訊而動,將她抓回來。


被抓後,她生下了兩個孩子,可心中憤懣依然還在。受到丈夫的兄嫂屢次羞辱後,她將硫酸潑下了兄嫂的兩個孩子,最終被判處於死刑緩期。



因為想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到被拐賣的現象,以此警醒和保護自身。


在2006年,李楊這則現實改編成了電影《盲山》,講述了一個被拐賣婦女逃脫的故事。



開拍前,他依然不怕死地跑到有被拐婦女的農村實地考察,近距離接觸人販子。


其中一個人販子,讓他無比憤怒。


那個人販子之所以不當人販子,是因為每次進監獄人販子是最底層的,都要被打個半死,而不是因為良心過意不去。


越是實地考察,他還發現那些買老婆的男人們、幫凶的村民,沒有任何罪惡感,因為他們認為女人是天經地義花錢買來的。


而被拐賣的婦女,還漸漸地認命,生下小孩。因為當人變成奴隸那刻,最先考慮的就是生存。


電影《盲山》的劇照


這種溢滿人間的罪惡感,讓李楊忍無可忍。他決定要在電影里揭露這種罪惡,喚醒冷漠的人們。


這次在開拍前,他還特地去申請了拍攝許可證。因為要讓中國人,能看到這部電影。


拍攝時,因為錢不夠,他向做生意的弟弟借了些錢。弟弟讓他學別的導演,拍點賺錢的,因為很少有觀眾看這樣痛苦的片子了。可他依然堅持著,因為實在看不下去那些受罪的婦女們。


拍完後,這部電影的確在院線上映了,但是只有900萬的票房,沒多少人關注,賠了一筆錢。


但獲得了不少影迷的認可,一萬個人在豆瓣打分8.5。



拍完後,他看到一則新聞,說有個廣州女孩邀同鄉出門打工前,都讓他們看一遍《盲山》警醒。那一刻,他覺得自己拍得電影值了,至少影響到了一些人。


第二部電影《盲山》拍完,李楊就停拍了10年。


直到2018年,為了讓社會關注到流浪兒童,才拍了第三部電影《盲道》。



錢依然是最大的問題。


即使拍了兩部電影,依然沒有投資商願意籌錢給他,畢竟這種片子不如商業大片來錢多。無奈之下,李楊只好抵押了房子,去銀行借錢拍。


因此在錢不夠的前提下,一些鏡頭只能拍兩三遍,再多拍幾遍,就沒錢了。


所以這部電影表現得不太好,不少影迷更是直呼比不上「盲井」、「盲山」。


看到觀眾的不滿,李楊深感抱歉,親自寫了封道歉信,發在微博上。在信里,他誠懇地說對不起影迷,讓大家失望了。但能讓社會關注到夾縫中生存的流浪兒童,就已經足夠了。


信中的一句話,也讓人感受到李楊的堅持。他說:「在如此浮華、虛幻、惡搞、虛偽的電影充滿電影院的時代,逆風而行。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這個時代。」



拍電影這十五年,李楊選擇了一條最難、最孤獨的路。前路雖艱險,他仍一意孤行。


在商業片瀰漫的時代,李楊反其道而行,視金錢如糞土。他仿若古代的俠客,嫉惡如仇,心懷天下,憂天下困苦,憤天下不平,揭天下醜惡。


在電影界,李楊的電影就是最利的那把劍,其鋒芒無人可比。


03 生活中的劍客


生活中的李楊,就是一名的劍客。他勇敢豪爽,面對不平之事,毅然亮劍,抨擊這世道的罪惡之事。


在微博上,他會頻繁轉發各類社會新聞,時刻關注著底層人民。面對虐童的父母,大罵對方畜生,呼籲國家的干預。



還直接在微博吐槽中國男足,就是群喜劇演員。



在娛樂新聞上更剛,甚至引來了楊冪粉絲對他進行網絡暴力。


當楊冪拿下休斯頓電影節影后時,李楊轉發了一篇文章,直接抨擊到:「楊冪們拿這種國際影后,丟誰的臉!」



禍從口出,這話說得楊冪粉絲們,不樂意了,紛紛私信謾罵。


看到謾罵,李楊疑惑了,在這個時代轉發也是種罪過嗎?這種虛假的現象,還不讓人揭露嗎?


罵聲越演越烈,這個較真的導演坐不住了,直接諷刺蹭紅毯、注水的電影……



後來,他的電影《盲道》上映時,楊冪粉絲甚至組團到豆瓣刷差評,拉低評分。


即使經歷了網暴,李楊也沒有後悔。他說自己是經歷過文革的人,遇到惡的東西就要批判,絕不退縮!


拍了三部電影後,李楊仍然要繼續拍下去。


但今年,60歲的他轉了個車,拍了部商業愛情片《永不言敗》。



他在採訪中坦言:「要賺點錢養老了,別最後流浪到街頭去要飯了。而且好的電影都是在講人的故事,才能打動人。愛情片、商業片也不例外,我還年輕,具備這個能力。」


聽到這番話,不禁讓人唏噓世道無情。


在這個時代,大部分人被困於柴米油鹽的瑣碎中,但也不乏李楊這樣的人擺脫束縛,奔赴星辰大海。


像你我這樣的平凡人,成為不了李楊。但並不妨礙,我們用手中微弱的力量,支持他們,為他們發聲,讓這樣的人不被時代埋沒。


畢竟,在這荒誕的世界,總要有人挺身而出。

關鍵字: